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 19:12:08刘璐陈瑞波苟敏
理财·市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本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刘璐?陈瑞波?苟敏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与建筑相关的新政策、新规范,工程咨询技术从传统咨询手段发展到应用BIM等数字技术咨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使造价管理流程再造,但与此同时又面临着行业发展因转型升级而遭遇人才瓶颈、高水平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严峻挑战,大力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专业技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为了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加快和推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打通高职和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通道,从而扩大职业学习者接触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无疑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助力。2013年,山东省首次进行“3+2”招生试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与青岛理工大学于2016年联合开展“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本研究积极探索了对口贯通工程造价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问题,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方案、新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调研职业需求

通过调研两所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的任职情况,确定工程造价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详见下表(见表1)。

二、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实务操作能力,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价的培养目标侧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我院工程造价专业“3+2”贯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人才除了应具有一般工程造价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应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进行工程概预算以及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应面向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培养企业急需的造价人才和管理人员(见表2)。

这样的目标设计结合两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符合两校的联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体现了山东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图及一系列文件要求。

三、构建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双阶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笔者认为应当构建“双阶两翼”进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一)双阶

在高职阶段(3年)和本科阶段(2年)中,以本专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本科课程进行开发,每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应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在各自体系内实现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另外,每个阶段的课程应阶梯式进行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贯性、教学难易的递进性。

(二)两翼

“职业素养课+专业课”的理论学习体系和专本双阶并行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环实训实践体系构成两翼。其中,专业课融合了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五大知识平台”。职业素养课和部分专业课在高职阶段开设,其余专业课在本科两阶段开设。两翼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了“理实结合”的专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四大岗位能力

通过“理实结合”的专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致力于达成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素养、造价基本技能、全过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的目标。

四、完善专本贯通课程体系

为达到工程造价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对工程造价专业专本贯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通过深入分析该专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确定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剔除重合、交叉的教学内容,顺应企业需求、按照职业递进的能力要求重構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双阶两翼四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专本贯通课程体系(见图2)。

(一)理论学习体系设计

1.公共课

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公共课主要是在高职阶段的1―4学期开设的职业素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致力于培养学生诚信守法、严谨细致的职业道德及素养。

2.专业课

(1)梯度化课程模块进阶培养岗位能力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高职阶段设置“基础―核心―综合”三个模块的专业课程,本科阶段设置“基础提升―技术提升―综合提升”三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两阶段的课程既梯度进阶、自成体系,又前后衔接、相互补充。该课程体系体现了对造价专业岗位能力的进阶培养。

(2)“五大知识平台”支撑全过程造价管理所需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融合了“五大知识平台”——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贯穿建设程序的五大阶段,对全过程各阶段的知识有效融合。在教学做一体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各阶段的参与主体与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全过程造价的管控能力(见图3)。

3.岗课赛证融通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一级造价工程师、二级造价工程师等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剖析造价工程师考试所需的知识架构,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建筑行业的新精神、新要求、新思维、新方法及时进行授课内容调整和教材修订,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围绕“1+X”证书和工程造价技能竞赛,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重构,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岗课赛证相融通。

(二)实训实践体系设计

实训实践体系与理论学习体系相结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专本双阶并行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环体系,科学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坚持“理实结合”,知行合一。在高职阶段,主要通过“基础实践”对行业进行认知;对应的理论课程授课完成,及时跟进“专业实践”,主要是相应的课程设计;在高职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本科阶段,除理论课程授课完成外,及时跟进“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在最后一学年,设置“综合实践”提升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及评价

一、师资队伍

目前,我院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实施教学,但师资队伍专业方向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老师为建筑和装饰造价方向,安装造价、市政造价人才相对偏少;工程前期造价的确控能力偏弱;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以达到全方位的造价管理。

建议如下举措:一是加强专本双方教师的交流学习,通过师资交流沟通实现学术与应用技术两类教育体系的融通;二是制定激励机制及相关职称评聘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去企业挂职,丰富自己的一线行业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三是人才引进,聘请具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打造本校高水平师资团队。

二、教学实施

课程设置上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安排专业课内容,注重学生的课前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工程造价“3+2”专本贯通班每年招生40人左右,均为小班授课,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做中学,学中做。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通过“课前探学—课中研学—课后巩固拓展”的三阶教学实施,促进线上资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学院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为满足学生的实训实践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三、考核办法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结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大赛规程、“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BIM、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调整课程考核办法,重视过程化考核。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向学生宣贯参赛取证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参赛取证替代传统考核的评价办法。

综上,通过“双阶两翼四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理实结合”的专本贯通课程体系,进阶式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道德及素养、造价基本技能、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教改经验,及时修正,持续改进。[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1JG19)。]

猜你喜欢
专本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本衔接”学历教育探索与实践
“3+2专本直通”高职段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探究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数控技术专业专本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工程造价之旅
商务英语专业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