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
受邀担任了几场学生朗读活动的评委,几轮下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们表现得太完美了,每个人都像在一个框里,站姿一样,走位一样,打招呼的表情一样,甚至说话的腔调也一样。好不容易出现一个不一样的,也是因为年纪小,保留着几分童真与稚嫩。正是那份天真与稚嫩、不足,甚至是缺点,反而让我们几个评委多了几分好感,给了高分。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学生,他们的表现不如那些经过训练的学生,但他们身上有孩子该有的真实。
经过太多培训的学生,初看挺不错,一场下来,如果全是这样的学生,这场比赛就少了点真实的味道,少了点学生该有的灵动。我以为,朗读表演是属于创造性的,哪怕是学了老师教的本领,还得呈现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魂在里面。
或许孩子太小了,容易受成人影响,本身是白纸一张,被雕琢以后就形成了一个老气横秋的形象。家长觉得孩子表现很完美,其实这样的完美反而让孩子丢失了灵气。
朗读会上的孩子是这样,在其他方面,我也曾看到过有家长把孩子框起来,觉得那是对孩子的保护。
某次,我去参加一场户外活动,忽然下雨了,透过大厅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屋外小雨细细的、柔柔的,小雨滴落在路面上撞击出一个个小圆圈。一个孩子对家长说:“妈妈,我想出去看看雨。”家长看了一眼屋外,对孩子说:“下雨了,不能出去,待在这里,跟着我。”这位家长还拿着一把雨伞,但始终没有同意孩子外出看雨,孩子一脸委屈,望着窗外,眼里透着渴望。同样的场景,我在另一个场合也看到过,而那位妈妈却是向别人借了伞,带着孩子去雨中漫步了,回来的时候,孩子一脸兴奋,神采飞扬。
下雨了,孩子在雨中玩会感冒,会淋湿衣服,会弄脏鞋子,会打乱好不容易梳好的头发……每个家长均有自己的理由,却忽略了孩子眼里的渴望,孩子们希望摸摸屋外的花草,观察雨落在地面上的涟漪,聆听雨打在植物上不同的声音……让孩子看书,看到了书上的植物,我们还得让他去接觸自然里的植物。希望家长别再把孩子放在这样那样的框里,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尽量多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