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思维反刍

2022-05-30 18:03:53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负性消化痛苦

周芳凝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喜欢反思,现在流行的用语也叫复盘。无论是反思还是复盘,在人类的价值体系里都是一种好的思维习惯。过去的,尤其是那些受挫的经历,一定要返回去仔细想一想,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情境。

但是,如果陷在一种“反思”里出不来了怎么办呢?如果不由自主地反复在复盘一个受挫的体验,以至于这种反思本身变成了一种痛苦源,这又是一种什么情况?这种让自己痛苦的反思就叫做“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是一种常见却往往难以识别它出没的负性情感体验,不同于大家希望通过反思让事情越来越好,思维反刍会大量地侵占心灵空间,累积负面情绪,让过去受挫的情感体验阴影一直笼罩在当下的生活和关系中。

认识思维反刍

反刍本是某些食草动物反复消化它们吞咽进去的食物的过程。它们需要反刍,一面是因为它们所吃下去的植物粗纤维本身就不太好消化,另外一面是它们的生理构造导致第一次摄入食物的时候没法精细研磨咀嚼,所以需要反刍这个反复咀嚼的过程。

动物需要食物反刍的这个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类为什么需要思维反刍:首先,思维反刍的对象不是冷峻的思维,而是富有冲突感的负性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对于心灵来说,本身就是很“不好消化”的,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消化,这种冲突感在身体里酝酿发酵后会使自己很痛苦,所以想要缓解痛苦体验,心灵会本能地把自己反复拉回到那个“还没消化”的情感体验里面去消化它;第二,自己对于负性情感体验的耐受度和承载能力也决定了是不是需要反刍和需要多么深程度的反刍。当心灵的牙口儿不够好的时候,那些痛苦的经历很难一下子消化,所以只好本能地通过反复咀嚼,以求慢慢消化。

然而,反刍这种本能的消化方式对于食物是好用的,食物大部分时候确实会被重复地物理研磨,从而被更好地消化。但是对于心灵的痛苦,它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反复独自思考和陷入到过往那些不能释怀的情感体验中,不但会让情绪体验更加糟糕,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心身健康或者人际关系。更严重地,它可能会带来比当初那件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影响更大的心理创伤。

思维反刍的多米诺效应

识别思维反刍尤为重要,因为它和“勤于反思”看上去太像了。并且一旦不知不觉地让自己陷入到思维反刍的模式里,它便会从心理感受到现实处境带来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体验。

首先,思维反刍会很容易加強自己对于那些过往经验的痛苦程度。人的记忆是会“骗人”的,虽然它并不是故意要欺骗的,但是当我们去提取一些过往情感的相关记忆时,它真的会和自己的感受息息相关。不好的感受会让自己在反复回忆的时候,强化、聚焦,甚至是构建出来不好的东西,并且渐渐地让体验的当事人深信不疑这就是事情真实的全貌。

其次,思维反刍是一个人在不好的感受里的反复挣扎,它是孤独的,让人感到空虚的,容易被自己内在逐渐构建扩大的负性情绪体验激怒。这种愤怒会使人莫名其妙地对任何人,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不满,但是又很难有针对性地发泄出来。久而久之,这种内在涌动着的压抑且愤怒的状态,会使人看上去很容易被激怒。

第三,思维反刍会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反复地回到一段不愉快的体验里去思考和感受,是会消耗大量维持正常生活的智力资源。这种智力资源的错位消耗会使人在生活中应对人事,或者做出决定的时候,踌躇犹豫,回避拖延。久而久之这种生活状态会使人用消极的态度看待生活,进而会通过物质滥用、暴饮暴食等方式来调节内在失衡的情绪系统,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恶性循环模式。

第四,长期的思维反刍会使身边的人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二者关系可能会在不堪重负的时候崩裂。因为越激烈的思维反刍越会使人关注自己单一的情感需要,不再关注与周围人的关系,也让周围人无法与自己开展正常的生活对话。

如何解开思维反刍的咒语

思维反刍的危害像是一片心灵的沼泽,隐秘而广泛,一旦陷入就让人难以自拔。所以它非常值得被重视。也就是说,重视自己可能会存在思维反刍的情感体验,识别它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解开它的咒语的重要一步了。不再把折磨的思维反刍体验当作是正向的反思,甚至是为了成长进步不得不吃的苦,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觉察。

尝试去从自己的视角中走出来,带入他人的体验去理解让自己痛苦的经历,通常也会有帮助,这可能会让自己从那个孤独的痛苦中、讨说法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在思维反刍的时候分散注意力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或者是需要集中精力来完成的任务,也是一种快速停止思维反刍的方法。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不要以为之前在思维反刍的东西就消失了,这样它们便会被压抑,久而久之产生更不好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情绪重组可能会帮助自己深入地去结构那些核心的思维反刍情绪,把强烈的负性情绪能量向积极的维度进行转化,比如从中寻找积极的意义,把困难的情境看作是一次可以改革的契机,在遇到困难的情景里探索,重新学习和提高,接纳自己不好的情绪体验,但可能不会完全地消除,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有那么一块柔软的部分是需要被看见、呵护和关爱的。

结语

有一个有趣的相关研究结论是,通过发泄玩偶去宣泄自己内在的负性情绪和愤怒,非但是无效的,还是有害的。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对毫无反击力的良心对象发泄,只会让自己想表达更多的攻击性,而无助于缓解本身的负面情绪。这让人不禁联想,人的困扰终究还是需要回到人本身:自己在人的关系中受到了伤害,如果回应自己的悲伤和愤怒的对象是自己,或者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对象,那么这只会在体验上感到更加孤独。而用尽全心能量在坚守着循环往复的思维反刍,它似乎就像是那个脱离了带有爱的对象的关注,和安全的人际关系网的一种呐喊和自我救赎。让自己可以把这些问题重新交付给有爱的、有温度的人,让自己回到可靠的关系中,那么在思维反刍中消耗的心灵的能量也会渐渐被释放,让自己有更宽敞、明亮的心灵空间去体验,去拥抱这个世界的更多美好,去给过去那些心灵的创口浇水、播种,孕育出新的生命之花。

作者说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

猜你喜欢
负性消化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祝您健康(2022年2期)2022-01-14 16:43:15
谁痛苦,谁改变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分担痛苦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痛苦力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5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