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作为20世纪50年代初生人,我和我的家庭跟中国的所有家庭一样,都经历了我们国家建国以来70年所走过的道路。经历了磨难也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父母亲身体还算可以,比较健康,也都享受着离休干部的待遇。吃药看病都全部由国家报销。父亲接近百岁无疾而终。父亲走后,母亲就缺少说话的人了。我们兄弟三人商量着,母亲由我们轮流伺候,每月分别接到各自家中伺候。但随着大哥得了癌症,伺候不了了。小弟在外地,只能一年来一次。2020年,小弟跟我商量和母亲协商去养老院,老太太觉得在孩子每个家轮流伺候,总有临时家的感觉。她考虑北京就剩我和妹妹,而家里也有老人。于是,也想尝试入住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试试。她看了几家养老院后,选择了一家。因为那家养老院旁边有个医院,虽然原来是社区医院,但改建后变成一幢三层的大楼。有住院病床,设备挺全,正好在母亲入住后,那个社区医院开业了。旁边还有两个三甲医院,轮流到养老院巡诊,给住在这里的老年患者开药。所以这家养老院也号称医养结合。但入住后,我们才发现实际情况并没有宣传的这样好。
众所周知,咱北京市的很多家庭虽然家里住房不成问题,老年人也有独立住房。即使经济不太宽裕,但是因为老人长期有基础病,特别是慢性疾病,都愿意找一家有医疗和护理能力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入住。为什么呢?因为长期有基础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可能长期住院——医保政策不许可长期住院、长期占床。所以,即使收费高一些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也会受到因为长期有基础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及家属的青睐。它的好处有三点:第一点是老人居住在养老院就可以解决开药难的问题。不用家属定期、长期去医院给老年人开药,节省了时间。第二点结算方便,把医保卡交给养老院。先交押金定期结算,多了不用退,以后再用,少了家属给补齐,保证不因医药结算欠费,耽误老年人的服药和治疗。第三点,解决了给老年人看病存在的家属挂号难、找大夫的困难。在这两年的疫情期间实行网上挂号,很多老人不大会操作,而住在养老院就不用自己费劲,显得这个优点尤为突出。最重要的是,这类养老机构都具备一定的医护力量,每天驻养老院的大夫巡回查房,不会耽误老年人病情,解决了家属给老年人挂号难、上医院难、疲于应付各种医院检查。保证了老有所医。
北京市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也存在参差不齐,这方面我深有感触。就拿我母亲住的那家养老院举例,旁边那家医院设备不错,但配备人员不齐,有设备没有专业人员操作。另外,科室不少却缺少有经验的大夫门诊,像我母亲进去后着凉了咳嗽、有些喘,找到医院他们就推说医院刚开没有很多有经验大夫,直说给年纪大的老年人看病怕担责任,就叫了120救护车,送到不太远的清华长庚医院(三级甲等),但没有跟随大夫,只跟随了一名护士。当时,我母亲希望住院治疗,但护士经验少,还是去了急诊室,还得打电话让家里派人去,大家知道一般现在养老院都在郊区,交通都不便,晚上去了就回不到城里。我是夜里11点多赶到那里,帮助缴费检查。由于没床位,当时用了些药,情况好转些,到白天只能拿了药回到养老院旁的小医院打点滴继续治疗。我听说我这机会还不错,那晚,小医院没有病人,所以能派一名护士跟随,一般都是由养老院派一名护工跟随。后来,老人老是喘,需要天天输氧,小医院也保证不了供应每天两袋氧气等等问题。我对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有了些了解。从那次开始,我就接受教训,尽管老人能自理,我也給她雇了个护工(这里指出按不能自理雇护工,这费用一般都接近每月一万块钱)。虽然,不太懂医疗知识,但就为有病时身边有人,能陪着上医院不耽误病情。后来还真的用上了。等母亲那天突然心脏不舒服,赶紧由养老院叫120跟随去了另一家三甲医院急诊室。但母亲因为年龄太大90多岁,心脏病突发最后还是走了。
从母亲住养老院的经历,我对北京市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看法一:2017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养结合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各项服务举措更加务实,老年人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据我调研了好几个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觉得既然是医养结合,医疗应该放在首位。有的养老院就有个医务室,最多有一个大夫、一个护士,只能打打点滴、打打针,有的医务室有些药,但也很不全。老年人用药还得麻烦家属开好药给送过去。我的几个朋友家人就在这种养老院,叫苦不迭,尤其在这两年的疫情期间,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就是因为着了点儿凉,流鼻涕、嗓子疼,就是普通的感冒,但疫情的原因医务室无法开出来感冒药,就叫家属解决,家属去医院开感冒药就得测核酸,才能开出药来。去药店买,就要登记,疫情一流行,家属登记过的药店,就把家属列入黑名单上报。弄得家属哭笑不得。家属感觉这样的养老院也配叫医养结合?其医疗水平也未免太牵强了。这要在医养结合好的医院,老年人测一下白血球,大夫判断一下就是普通的感冒,开点药吃了就会康复。所以,我相信国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是应该有标准医疗的配置。最近,我的朋友生病不能自理,想住进一家真正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经过多方了解,最终如愿以偿。那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每天有大夫查房,护理不是普通的护工,而是护士。开药检查等都不需要家人帮助,养老院都能解决。甚至连一些特殊药都不用家属去三甲医院开。
看法二: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北京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安度晚年的逐年增多,但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年人还是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目前北京许多养老院的服务内容单一僵化,对老年人进养老院的需求缺乏全面评估,导致无法明确老年人是否需要医养结合服务以及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需求程度,这样就不能满足本市老年人更多的需求,为此也就很难做到全面的服务。
第二,我认为较大型的医院(三级或二级甲等)内设养老机构有较全面医养结合的优势,但这种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和成本相对较高,导致费用较高,基本每月的费用都在一万元左右,对于北京市退休人员平均工资只有不到6000元的老年人根本无法选择。之所以这几年入住的老年人有所增加,我所了解的是差额部分由儿女帮助,还有就是一些养老机构利用部分老年人的自住房产出租取得效益来补贴这部分差额。
第三,虽然一些养老机构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但由于合作方的医疗设施简陋,基本上很难满足社区和养老机构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即使较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与附近大型医院签定了合作协议,但合作协议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要求不够细致明确,而且缺乏有效监管和问责,很难确保老年人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我母亲生病的例子就十分明显。虽然养老院与附近的三甲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专家定期门诊等多种合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首先,据我所知到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就超过380万,占户籍人口的25%。今年是2022年,说明北京市每4个人中已经有1人是老年人。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建议国家加大顶层设计,降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收费较高的问题,增加这类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降低入住押金的数额,据我所知一般最少的都要10万元押金,也有要20万的,个别的小养老院还要5万押金。理由是按以往发生的欠费纠纷,押金少了无法弥补养老院的损失。例如:老年人一旦病危送入医院,家属未到场前,不能不抢救,一旦投入抢救费等花費很大,到最后老人家属付不起费用,养老机构垫付的钱无法从老人家属那里要回来,给养老机构造成损失。一旦产生要不回来的损失就从押金里出。据我所知,押金太贵也阻挡许多工薪阶层退休的老年人望押金止步。欠费的风险建议从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在法律层面上给与保障。建议不要形成不交押金不许入住的社会氛围。使我们的养老机构多一分人情味。
其次,建议北京市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发挥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家庭病床、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加大和落实与三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专家门诊业务。把因资金缺口太大的老年人即使居家养老,但在健康和医疗方面也有充分的保障。
再次,建议考虑将一些民办医疗机构的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这样做,一是不再与公立医院争夺医疗资源;二是也挖掘了社会医疗机构的潜力。通过这样,来满足北京市老年人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