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红学爱好者相邀商谈筹备红学会的有关事宜,我欣然应允。其实我对《红楼梦》并没有多少研究,只是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敬佩他对红学的痴迷,感慨他为了红学的传播所作的努力。
他自掏腰包请外地红学会的专家来扬州坐而论道,牵头组织各种形式的红楼雅集,为《红楼梦》的爱好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惜代价收藏各种与《红楼梦》有关的物品和文创产品。他会因为得到一张与红学有关的原始手稿兴奋不已,会因为一些学术问题与同行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红学会的筹备不遗余力,虽然我感觉红学会的筹备才刚破题,离成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他依然乐此不疲地忙活着。
在扬州众多的红学爱好者中,他不算权力最大的,也不算资源最丰富的,可他却有勇气牵起这个头。正是他的这股勇气吸引了一帮有共同兴趣爱好、有共同语言的人走到一起共同推动红学会的成立,也让红学爱好者找到了“组织”,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新的“朋友圈”。
像他这样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情感寄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吸引一帮人一起交流切磋的,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摄影、书法、朗诵、暴走、广场舞……从艺术到运动,从爱好到习惯,各种工作室和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是自发的、松散的,却为有一定兴趣爱好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圈中找到自我提供了一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舒服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在仁丰里的“格桑花”,四位自称是“男人帮”的文学老男孩聚在一起,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伏四友”文化雅集。他们征集了几位朗诵者,以自诵、读者诵、朗诵协会专业人士朗诵的方式,诵读他们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用访谈的形式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吸引了数十位观众自发参与。
活动交流中,他们金句迭出。其中一位说自己以前容易走极端,看不惯有些人就会拉黑对方所有的联系方式。加入“男人帮”后,他感觉自己的心变得柔软了,以前支教时经常着急上火,觉得小孩怎么这么笨?现在他认识到,自己四五十岁的人了,跟七八岁的小孩不是一个年龄段,怎么能苛求一教就会?现在他在支教时,能平静对待孩子们的“慢”,当然,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他感慨地说,大家都用爱来唤醒爱,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会让我们难受呢?
这场活动看起来就是神说海聊、抖机灵、耍嘴皮子,但正是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激发了大家畅所欲言,引起思想的共鸣和碰撞,一些平时想不通的生活道理也在这种交流中逐渐明晰。
人在任何年龄段都需要朋友,一帮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那些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那些成长中的焦虑和烦躁,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磕磕绊绊,都会得到释怀。在一地鸡毛中寻得一方净土,在抱怨委屈中感受到那些不易察觉的欣喜和感动,把心中最理想的生活目标调试到最可行的生活状态,把平庸的生活过成诗意的境界,那真是人生快意之事。
陈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