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文 王然升
摘要:当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模式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着教学场景多样化不高,培养学生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的岗位需求,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展开基于“1+X”证书制度的“5+Y”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1+X”证书 教学模式 单片机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职院校都在利用自身条件加快转型,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1+X”证书制度,结合各高职院校现有资源,凭借自身的教育教学条件对专业进行建设,实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部分课程现状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主,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理论和实践分离,软件与硬件分离的模式。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校内、外在线学习平台给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促进,如爱课程、慕课、超星泛雅等,越来越多的课程加入这些在线教学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线下教学转换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模式的转换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如此,课程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缺乏如何将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加以提炼应用于教学的研究;缺乏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相关行业前沿项目加以整合的研究;缺乏基于“1+X ”证书制度下课程内容如何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研究。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使学生毕业后不具备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场景多样化不高,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较低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地点一般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或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授课往往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微课、视频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利用课程仿真软件实现仿真教学,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中授课通常利用实训室的仪器设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高职院校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购买课程配套软件和实验、实训设备,或者与研发课程的教育技术公司手合作开发软件和设备。各高职院校能够结自身条件进行软件仿真或实验室建设,这种做法有效地提高了学校资源的现代化,也给增加了动手实操的机会,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利用在线开放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偏低,加上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有限,持久学习能力较差,在看视频和微课过程中往往会干别的事情;课程中过度依赖仿真软件学生会感觉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学生错觉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毕业之后在企业岗位上的工作就是像在软件仿真这么容易,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设备参数、产品工艺、生产流程等因素,实质上这些内容正是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岗位素养。在课程软件仿真中学生的这些职业技能很难得到锻炼和提升;固化的实验室设备和验证性的实验会使学生厌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应对目前的状况开展如何基于“1+X” 证书制度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嵌入“1+X” 证书融合度不够
在教学中借助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学生参与度低,在教学中利用软件仿真难以培养岗位素养和操作技能,固化的实验设备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很难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无法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深度融合。大部分课程教学虽然能做到以培养技能为主,但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引导,课程内容项目、任务设置简单、重复、不合理的现象突出,不能与企业具体岗位结合,没有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教学资源更新不足,嵌入“1+X” 证书契合度不高
教学过程中缺少高效、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如何建设与混合式教学课堂项匹配的教学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我们要开展“1+X” 证书制度与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同时建立、健全课堂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评价,也是我们在研究实践中要探索的内容。
三、《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现状
(一)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
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听和做笔记为主,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少互动,课堂不活跃,学生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已经不再单纯的知识传授,填鸭式教學,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而是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等一类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一是教学场所的改进,如今的教学场所不再是单纯的教室,而更多的是多媒体教室,甚至是单片机实训室;二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改进,三是教学资源的改进,如今校内有个课程的学习平台,校外有“慕课”一类的视频学习资源,四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今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讲授法,还案例教学法等。虽然相较于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仍存在着教学模式不能与当今需求相符,与当今的岗位需求联系不够。缺乏创新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内容陈旧
《单片机应用技术》中选用的单片机为MCS-51型单片机,如今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多以项目和任务为主,大多采用的教学思路为LED的控制,流水灯的控制,数码管控制,按键的检测,液晶显示等这些通用的案例为教学内容。学期末的课程设计无非是交通灯控制,数字钟的设计等这些传统的项目,这些案例的选取虽然能较好的让学生快速地熟悉单片机的I/O口,内中断系统和定时器/计数器等重要知识,但一学期下来学生紧紧围绕LED控制,数码管控制等控制任务进行学习限制了学生思路的开拓,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与学生相关电子类竞赛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相去甚远。
(三)实践内容与生活实际缺乏联系
《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教授完理论后的一个实验环节。通常用借助Keil和Proteus两款软件分别进行C语言编程编写和硬件电路设计,然后联调并测试结果;也有具备条件的院校在一体化教室内用单片机实验箱、单片机实训平台进行的操作性实验。实践操作内容大多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验证和巩固。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很少没有更新内容或更新速度慢,这些实践内容与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企业具体生产岗位中遇到的问题脱节严重,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制约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无法与科技发展同步,造成了学生对该课程涉及的领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思维局限于课本所学,创新能力不足,也不符合该课程的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基于“1+X” 证书制度的“5+Y”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我们教师在不断累积实践教学经验前提下,深入了解新时代用人需求,探析行业发展趋势,从企业项目中凝练案例,把《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知识点汇聚在最新最前沿的项目案例中,建立碎片化资源及问题答疑的交互平台,使“在线资源”与“线下课堂”互相辅助、相互结合的,也使学生课余学习不受时空和数量的限制,能实时与教师互动。由此在“1+X”证书制度下开展“5+Y”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Y”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仿真模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创新提高”的五位一体化同步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基础教学模块的知识传授,加上“Y”能力提升模块的传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和不同级别的技能证书,继而实现“X”证书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5+Y”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设备、资源、载体和教师有效的融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题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着力于构建科学的、可行的、校本的、高效的、有价值的、可行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五、基于“1+X” 证书制度的“5+Y”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内容
1.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改革研究。据市场经济变动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更新变动某个专业中“X”技能证书的培养方式和培训时长,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设置及不同的知识模块和不同级别的技能证书知识模块(Y模块),把握时代脉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明确“5+Y”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建立有效的教学设计范式,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
3.深入研究“5+Y”课程资源的构成要素和与之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重点研究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
4.基于“1+X”证书制度,以高职院校《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研究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机制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5.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切入点,辐射其他相关课程,促进高职院校“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和全面落地。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1.深入研究“5+Y”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形成“5+Y”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新范式,可以为混合式教学课堂提供一种参考模式,进一步把握时代脉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明确“5+Y”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建立有效的教学设计范式,并据此提出教师能力标准、“5+Y”课程资源的构成要素和与之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
3.基于“1+X”证书制度,以高职院校《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研究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新范式,促进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4.以典型课程为切入点,带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更新,使课堂不仅是指单一的教室或实训室,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此实现教学层次的多样化,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职院校“1+X”证书指的全面实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研究对象与总体框架
本课题以高等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依托电子信息省级品牌专业群优秀的师资团队和雄厚的信息技术教学基础,选取典型课程、典型线上教学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分析目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以课程课堂教学为核心,搭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该框架以获取知识为基础,研究教学模数,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从教学设计范式、教师能力标准、平台支持技术、资源构成调整、管理机制创新等角度,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师生体验、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组活动程序。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深入研究“5+Y”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和结构,重点研究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
在“1+X” 证书制度理论指导下,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从整体上处理好教学活动整体和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功能:从教学设计范式、教师能力标准、平台支持技术、资源构成调整、教学评价体系、管理机制创新等角度,重组活动程序,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设与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撑,在改革中也需要教师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匠精神、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为一体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因此,在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中优质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更进一步,“1+X”证书制度如何能与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机结合,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对教师教学过程有效的监督、评价,也是本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如今,““1+X””证书制度已经由少数试点到已经全面落地,基于“1+X” 证书制度的“5+Y”单片机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展开,经分析,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关系最紧密的“1+X”证书是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通过对该证书的考点解析,对应调整《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单片机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章节式,也不是项目任务式,而是以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为导向,结合企业岗位真实案例确定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始终着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好《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此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也仅仅使我们在探索中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崔传文 王然升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郝静静,冯维娜.基于“1+X”证书制度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0(421):37-39.
[2]崔海城.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电子世界, 2020(10):21-22.
[3]李永宁.1+ X证书制度试点视角下温州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 2020(12):186-187.
[4]余彬.“大职教观”视域下职业教育1 + X证书制度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20(1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