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教育思想对湖湘文化的影响及发展

2022-05-30 10:48蒋海英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魏源湖湘爱国主义

魏源,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维新改革先驱者。身处清末动乱时世,魏源力图以经世致用之教育思想改造人心,拯救危颓时世。作为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魏源教育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湖湘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浸染,同时其也在爱国主义思想、经世致用学风和变革精神等维度上丰富和拓宽了湖湘文化的内涵。

湖湘文化是湖南境内形成的独特性区域文化,所讲求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学术氛围,在湖湘文化影响下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为民的知名人物。魏源即是其中重要一员。魏源,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以及维新改革思想先驱者。作为一个成长于湖湘大地的学者,魏源的教育思想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湖湘文化传统,而在继承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1 魏源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伴随鸦片战争的失败,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清政府一贯实行的八股式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巨变的需求,针对社会变化对于教育的实际需求,魏源在系列著作中提出了以“经世致用”为中心的近代民族意识教育思想。作为近代思想的先驱人士,魏源所具备的民族意识改革思想也深刻反映在其教育思想中,其近代化教育思想不仅吸收了近代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包含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鞭策、继承与强化,其中就有深刻影响了魏源思想的湖湘文化。

1.1 民族意识教育思想

1.1.1 强调教育思想的社会性

满清入关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对于汉族的四书五经之外的学问极为排斥,甚至颁布打击与禁止文化传播的专制政策、条例。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正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个书院开展的教学内容也只是为了科举考试,科举取士这种人才制度成为了阻碍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大关键。在此阶段,社会急需的是有真才实干、能做实事的人才,而腐朽的旧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魏源于此提出将“治学”与“治世”相结合,他以个人丰富的学识作为基础,在广泛阅读与研究社会政治学说与教育学说的基础上出版了《海国图志》等系列著作[1]。

魏源反对学生学习脱离实际生活的古文经学、宋明理学以及汉学,认为这种学习束缚学生本身的灵性以及聪明才智,是迂阔无实际用途的知识,正如魏源在《墨觚》中所言,“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2]36”有用的教育需要将育人知识与国家治理充分结合,继而培养出具备实用能力、知趣高雅的德行之人,为民族的强大与国家的主权统一提供相应的服务,“国家欲兴数十年之利弊……在士大夫舍楷法帖括而讨朝章,讨国故始”[2]241。同时魏源提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需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实践对于治学以及教育的作用,“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2]6”魏源还对清政府的用人制度进行抨击,批判以科举功名和自身利益为目的的人才培养制度,痛感“天下之无才”“无一人堪称军吏”[2]256,在《明代食兵二政录叙》里,他也曾指出:“士自成进士释褐以后,则不复以声律点画为重,士得以讲求有用之学。[2]161”但因为清政府的官员选择不重视真才实学、专长能力,最终导致了“万马齐喑”的时代悲剧。

1.1.2 强化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实践性

对于人们早已习惯的千篇一律的教育内容与模式,魏源极为不满,他认为实施教育首先要把握的便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2]52”在教育期间需要尊重人与人个性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人员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与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

魏源的养人育才重视实践的思想,也体现在他设计的教育内容上。魏源立足于以经术为治术,认为“学校所崇五经中《易》《诗》《书》《礼》皆原本于周公而述定于孔子”[2]136,是生员所必须“诵习”的。在教育内容方面,他认为“蒙以养正,是为教本”,反对当世儒师“以小学蔽先王造士之法,以六书蔽小学养正之功,形声诂训,童而究之,自首莫殚,终身无入大学之期。[2]138”魏源在教材上所做的这种处理,是他的以经术为治术的实学思想的反映,也与他在社会改革上主张的废除科举中以帖括、楷法取士的思想相一致。魏源主张的这些教育方法和内容都离不开实践工作,这也代表受教育人员运用的所学知识需要应用于实践体验[3]。

1.2 素养与创新能力兼备的教育思想

魏源提出造成近代中国出现国贫民弱现状的根本在于缺乏德才兼备以及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为了捍卫国之疆土,需要不断培养破陈出新、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儒家治学提倡德才兼备,魏源在勉励民众修习德行的基础上提出学者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发展,国家需要开放,民众需要充分了解夷情,学习西方的“奇技”,在向西方世界学习的前提下利用夷人之技来防治夷人。为了以夷制夷,在编撰的《海国图志》中,魏源详细介绍了西方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学说、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学习西方研制武器和战舰的技艺以及练兵、养兵的方法[4]。

2 湖湘文化对魏源教育思想的影响

湖湘文化诞生于湖南地区,是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在经由历史长河的浸染后,继而形成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以及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化的区域文化形态。形成与发展于斯的湖湘文化自然具備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它又汲取了各种文化营养,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自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屈原的忠君爱国之举被湖湘人视为道德崇高的典范,再经千余年发展,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诗文创作无不传达出这一动人情怀。

除了突出的爱国之心,湖湘文化还有一个典型特征便是提倡务实的经世致用学风,反对空谈心性。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至尔后的王夫之的经世之学都可见出此点。

湖湘文化还拥有求新求异、与时俱进的变革性思想。湖湘文化是楚文化在长期发展流变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因此湖湘文化自形成开始便拥有广纳败家、博采众长的创新变革精神。从屈原欲改革楚国旧政始,至北宋周敦颐创建新儒学、清人王夫之明确指出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湖湘人用行动证实了湖湘文化的变革精神,这种精神实质出于湖湘文化的独立性,这也是湖湘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本质差异所在。

魏源少时师从岳麓山长袁名曜习湖湘文化,他的教育思想便是以湖湘文化内涵为基础而形成的。魏源纵观历史,总结出明朝消亡的根本原因,即在于理学的迂阔,“空谈心性”,不合时宜,他因此提出“通经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式主张,将经史研习与时务通晓充分结合。魏源因科举不顺,曾在陶澍与贺长龄的幕府中长期任职,陶澍、贺长龄都是主张经世的实用派人士,在任期间他们实行的诸多改革均是以讲求实学、经世致用思想作为基础,他们的经世思想自然对魏源有直接影响。魏源教育思想中的反科举,反八股,主张“以夷制夷”等更鲜明体现了湖湘文化中的新变求异的变革思想。可以说,魏源教育改革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湖湘文化中的变革精神提供了内源性的力量支撑。

3 魏源教育思想對于湖湘文化的发展

魏源教育思想是魏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一方面是对湖湘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3.1 拓宽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

如前所述,爱国主义是湖湘文化思想的重要一义,魏源经世致用教育思想归根结底即出于其爱国之心,这是魏源对湖湘传统的有效传承。但是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却有不同。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在古代背景下,常受民族情绪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相对狭义的民族爱国主义;鸦片战争前后,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挑衅,魏源身处这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其教育思想中的爱国内涵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狭义的民族爱国主义逐渐转变为广义的爱国主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着眼的是中华民族的统一与主权。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是当时最为先进的中国人民之一,魏源站立于历史高度,以经世思想作为指导,把反对西方入侵、维护主权和统一的内容作为他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征。

3.2 弘扬湖湘文化的经世学风

腐朽的清政府即使面临亡国之危,却仍然坚持落后的的教育制度,科举取士,四书教读,禁锢民众的思想。魏源深刻认识到了改革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将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结合,借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来培育一代湖湘学者,使得近代中国湖湘学子的学风从务虚向务实转变[5]。比如,曾国藩推崇魏源编写的《皇朝经世文编》,将其设定为士子必读的书籍,曾国藩本人也在经世思想的指引下创办了湘军,成为中兴名臣。由此可见,魏源经世教育思想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发扬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增强湖湘文化的开放性

在务实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是湖湘文化思想的重要特点。魏源“师夷”的教育主张的提出便是务实的体现,魏源在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只要西方技术足够先进便值得我们学习,这便是一种摒弃主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魏源能客观正视外夷的先进性和自身的不足,提倡学习外夷的先进技术和政治理念,这在一向自诩为“天国上朝”的清朝社会堪称是惊天之举。魏源努力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人们纠正落后的时代认识,客观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别,进而努力破除中西文化交流的屏障,促进近代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湖湘文化的开放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魏源从湖湘文化传统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亦多受湖湘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同时,魏源教育思想也因魏源身处特殊时代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诸多方面丰富和拓宽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对湖湘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引用

[1] 曾学清.新时代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的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2):106-108.

[2] 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 贾正东.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以湖湘人才群体为视野[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1):140-144.

[4] 傅治同.魏源思想研究、生平考证、著作辑佚的新成果——评《魏源研究论选》[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4-16.

[5] 陈先初,胡慧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再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5):113-11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湘文化视域下的魏源教育思想研究”(20C1664)

作者简介:蒋海英(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就职于邵阳学院。

猜你喜欢
魏源湖湘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漫画
爱国主义教育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