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合作,家园共育

2022-05-30 12:23:56冒冬梅
教育界·A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

【摘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影响较为深远,幼儿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家长是幼儿成长教育当中的启蒙老师,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更优质的发展,幼儿园应该实行家园共育的模式。据了解,目前家园合作仍有部分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家长仅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家长自身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家园共育难以有效利用社区的资源等,这些为家园合作教育带来一定的障碍。幼儿园教育要不断完善家园共育模式,促进幼儿更优质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

作者简介:冒冬梅(1996—),女,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幼儿园。

家园共育模式贴合了现代幼儿的心理特征、成长需求,它是现代幼儿园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现阶段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的活动能够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更优质的成长与发展[1]。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教师、社区占据着重要影响地位。为了给幼儿创造出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家长、教师、社区应该通力合作,肩负起各自的重任,探索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创新现代化幼儿园教育的模式,使家园合作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僅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

许多幼儿家长的教育思想理念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都较为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据了解,现阶段许多幼儿在2岁便开始学习英语等语言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还会为幼儿报绘画班、舞蹈班、钢琴班等艺术课程,却忽略了幼儿思想品德、情感方面的培养,这样影响了幼儿的综合性发展,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幼儿园就是“幼儿托管所”,教师只需要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保证幼儿的安全就行。据笔者了解,许多幼儿家长认为幼儿接受教育的正式阶段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在学前教育过程当中,幼儿园教师只是幼儿的“安全负责人”。这种错误的理解让家长忽视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制约作用,也从未主动与幼儿园加强沟通,更从未主动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家长对家庭教育也缺乏合理的认知,例如提前要求幼儿进行小学阶段课程的学习,在家庭中溺爱幼儿或者过于严苛地教育幼儿,这些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幼儿园与家长携手合作,实现家园共育,其实就是使教师进入家庭教育中去,教师以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影响并感染家长,使得家长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去指导并教育孩子,给幼儿教授正确的思想与方法,整体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2]。一些家长秉持的“棍棒教育”“富养孩子”等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很可能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实施家园共育,能够让教师指导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最终提升教育实效。

(二)有利于推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携手合作能够让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通有无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指出更为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案,家长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此外,家长也会通过与教师的合作,向教师讲述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样便能让教师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巩固教育实效。由此可以让幼儿园的教育更加贴合幼儿的实际,充满个性化色彩。立足于幼儿实际开展教育,能凸显儿童本位思想。

(三)有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家长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与技巧,并且还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色,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和家长积极交流与沟通,让家长能够和自己达成统一战线。教师在实施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机智,以更为科学的思想与理念去影响并感染家长,让家长能够充分信任自己,实现对幼儿的双重教育。家长的支持与鼓励能够让教师的教育压力得到缓解,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满足与鼓舞,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效能感。同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也会获得良性发展。不管是从家长角度还是幼儿角度,家园合作都能够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

三、家园合作新思路探究

(一)双向交流,加强沟通

1.转变家长理念,唤醒主体意识

家园合作的关键点是要获得家长的配合与认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实现双方的共育,最终达成对幼儿的有效培育。因此,在实施家园共育之前,教师就一定要通过交流,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转变家长固有的、不科学的教育理

念[3]。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和他们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要以“实现孩子更好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教育共识,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向家长普及幼儿教育重要性、方法与策略等知识,向家长传输科学的思想与理念,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配合自己,达成对幼儿的有效教育。

2.加强交流,拓展幼儿成长空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父母共同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这样既能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能够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成长情况,有效发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幼儿园家长群当中建立家长委员会、伙食管理委员会,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当中,让家长熟悉幼儿园教学进程和教学流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的透明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比如,可以定时定期在幼儿园内举办“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活动当中,便于家长及时发掘自家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拓展成长空间,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学会分享,共同商讨育儿经验

有些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或者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不太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分享,针对现阶段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实情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商讨出符合幼儿实际的育儿方法。例如开展“家庭到园访问”活动,建立起幼兒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加大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力度;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中开设“家园联系互动天地”,实现优秀育儿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在平台中,鼓励家长畅所欲言,教师也能结合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优化和改良自身的教育方法;通过平台教师还可以为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家长发挥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并且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学习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也能够共同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并且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当中,有助于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

(二)资源互补,家园共育

1.共同创设教育环境

邀请家长创设教育环境,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步骤。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活动区域共同谋划与布置能够为幼儿创设出温馨舒适的教育环境[4]。在幼儿园活动前,幼儿家长、幼儿与教师共同寻找环境布置素材。例如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前,幼儿园教室需要布置有关新年的元素,既要体现出中国年的氛围特色,也要符合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清新自然风格。教师邀请了家长共同参与创设,家长通过与幼儿共同携手,发挥出自身的特长,不仅能够将教室布置得非常好看,也能够加深对幼儿的了解。

2.共同维护幼儿园日常管理

幼儿园实行家园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可以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和维护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家长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发挥出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为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和服务。家长志愿者需要参与到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并且发挥出自身“监督者”的作用,以自身能动性助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家长志愿者在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了解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情况,了解现阶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加强自身与幼儿园教育的黏性。家长志愿者团队的成立能够加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也有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学习正确的育儿

知识。

3.共同参与多种家园活动

(1)幼儿成长营

在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中实行“家长助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幼儿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幼儿园教育应该积极利用并且挖掘家长身上的教育资源,提升家长在幼儿园教育当中的积极性。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一直开展幼儿成长营活动,让家长当“助教”。在活动之初,笔者发现报名和参加的人以幼儿的母亲居多,父亲的参与积极性较小,而父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在幼儿成长营活动当中笔者积极鼓励幼儿的父亲参加。在活动当中父亲以其勇敢、坚强的性格感染孩子,带给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幼儿成长营能够使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亲密相处,发挥家长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亲子节日活动

节日活动是促进亲子关系发展的大好机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忽略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在重要节日通过举办亲子节日活动能够让家长更好地认识幼儿,也能够帮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加深对节日的认识。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举行“爱妈妈,帮妈妈”的活动,在“植树节”举行亲子环保活动,在“元宵节”举行猜灯谜活动等。在亲子活动中不仅可以邀请幼儿的父母,还可以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让祖辈共同参与到幼儿园活动当中,丰富幼儿园亲子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举办节日亲子活动时需要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发挥节日活动的价值,使家长和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增进感情,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完善,建立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

(3)家庭故事会

为了丰富幼儿的活动形式,可以推出“家庭故事会”的活动。“家庭故事会”的活动由幼儿园教师负责组织,由家长自由开展。在活动开始之前,参与“家庭故事会”活动的家长需要与幼儿园教师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开始后,家长、教师和幼儿面对面而坐,幼儿园教师先讲解故事的背景,家长再开始分享故事。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搭配道具,也可以与孩子共同演绎故事当中的情节,以此深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家庭故事会是一种结合幼儿心理特征和个人喜好的活动,能促进亲子感情,有助于实现现代家园共育新模式。

结语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两个角色。在现阶段实行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关注幼儿的心理特征,重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充分将家庭教育中的资源发挥出来,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力度,互相分享成功且优秀的育儿经验和事例,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

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玲,彭丽霞.新时期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师,2021,4(15):77-78.

[2]洪慧.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构建家园合作模式[J].家长,2021(13):187-188.

[3]曾小青.幼儿园有效开展家园合作的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1(10):29-30.

[4]张园.家园共育,双赢共进: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中华少年,2020(06):1,3.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