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模式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2-05-30 10:41刘锦锦赵裕香
南北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情素质护理人员

刘锦锦 赵裕香

[ 作者简介 ]

刘锦锦,女,河南商丘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赵裕香,女,河南安阳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护理。

[ 摘要 ]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专业学生除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职业素养,这些都是课堂上教师无法直接教授给学生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慢慢积累。笔者从心理学的“共情”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在“共情”模式下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 关键词 ]

高校;护理专业;共情模式;职业素质;路径

护理是最需要共情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患者所想,进而可以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准确对患者心理状况、情感诉求做出判断,并以此来指导护理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文关怀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情,这是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对护理人员的终极要求。从人文的角度分析,共情能够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建构一座隐形的桥梁,是医学人文本质的体现。因此,在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以确保护理专业学生在从业后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并尽可能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人员的情感耗损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1 “共情”模式

共情归属于心理学范畴,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并阐述,意思是同理心、同感、投情,英文翻译为empathy,多用于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中。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完善,共情也被用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中,有助于医患、护患良好关系的建立。

2 高校护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每位职业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养,是在职业要求及规范内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与行为,对于高校护理专业来说,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角色转换

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会在毕业之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需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的护理学知识与技能,还应当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及行为操守,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化,逐渐处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体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设实操课程、心理学课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便可以提前适应护理岗位工作状态,能够在毕业后以更高的职业素质快速展开工作。

2.2 有助于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当前各大医院都面临医患、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要想有效应对,首先就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全院人员都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以患者为第一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患者心中建立信任感,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尽快康复,也有助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此,高校护理专业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较好的服务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品质,成长为一名当代合格的护理人。

3 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的素质情况

3.1 学习上缺乏专业精神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喜欢学习护理或立志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只是单纯的分数合适、学校所在城市合适或是遵从家长意愿,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不会专心于护理知识学习,更遑论進一步发展深造。总的来说就是在护理学习上缺乏专业精神,会直接导致其护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对护理专业的认知上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护理储备人才的重要性。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认知会使得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差、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低,毕业后不会选择护理工作,即便是从事护理工作也很难专心,无法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并具备较高的责任心。

3.2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会将学习重心放在教材的学习和记忆上,认为只要自己将课本上的内容全部理解并记忆,便可以做好护理工作,但这些仅仅只是护理学习的第一步。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理论知识掌握,同时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交叉性,如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科等,如果仅仅学习护理学教材知识,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护理知识结构趋于理论化且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阻碍,无法高效率完成工作。

3.3 实践操作能力差

对于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需要掌握全面的护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护理专业会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医院实习,学生只有在接触到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之后才能真正了解护理的意义。但就当前多数高校护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工作相对于理论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多数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实践操作训练,即便是理论学习成绩优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会因为实践操作能力差而无法适应工作,成为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3.4 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意识

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每个人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每个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理解与认知不同,怎样在护理专业领域、利用自己的护理知识更好地为病患及家属服务是学生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所重点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能够主动学习相关技能并在实习中主动加强自己与病患的沟通,学会独立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不具备这一能力,都只是单纯地掌握了护理知识,学会了临床护理技能,在离开教师的指导之后便无法与病患、家属沟通,不会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因为无法与病患、家属共情,从而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4 “共情”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4.1 换位思考

“共情”模式开展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患、家属站在同等位置进行友好交谈,切实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并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如果自己是患者会有哪些诉求,从而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对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多一些包容。护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学会共情,实现人文关怀护理,用更加平和的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护理方案,叮嘱治疗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实现高质量护理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换位思考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多角度体现耐心,因为耐心是换位思考的基础。调查发现,很多患者会认为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对此,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查房和业余时间多和患者、家属沟通,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口头语言表达、神态、情绪、动作等,尽可能避免使用医学专业知识,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综合考虑患者对病情的接受程度,用温柔、亲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因为从患者的角度分析,不耐心的护理人员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很难信任的。第二,用神态呈现善意,学习自己的神态表达是理解换位思考重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部分患者也认为护理人员偶尔会表现出不愉快的微表情,因为患者此时正处在高度敏感时期,会特别注意医生和护士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实际上每位护理人员对病患都是怀抱善意的,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决定也都是为患者着想,需要用神态向患者的表达出足够的善意,让患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留下一个可亲可敬的形象,实现护理共情。

4.2 学会倾听

受到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也会存在追求速度、忽略过程的问题,但“欲速则不达”。因此“共情”模式就是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将工作基调慢下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平稳的语气对待患者和家属,以确保护理方案的有效沟通与实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能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在共情中,学会倾听是重要的一步,只有先倾听,才能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心理感受,才能明确患者的实际诉求。可以说,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可以令患者充分感受到关爱与被尊重,尤其是面对愿意向护理人员诉说的患者,更加需要耐心倾听并提取重要信息,做好沟通中的主导者与引导者,但切忌直接打断患者讲话,以最大限度为自己实施护理方案提供助益。为此,高校护理专业应当在共情教学中重点强调倾听的作用。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沟通中还需要更多的解释与语言传递。调查发现,很多患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治疗方案等的解释不到位,部分患者还认为护理人员什么都不说,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在人文关怀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有效解释体现了对患者知情权以及心理需求的尊重,也体现着医学科学、职业态度等多方面内容,患者因为身患疾病,更加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从医学专业、科学的角度给患者建议,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各种不安和焦虑,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另外,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的疼痛、难过时,应当主动询问并积极进行沟通,通过语言的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暗示和心理治疗,从患者的角度而言,护理人员的语言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进而产生共鸣,如果只是单纯用冷冰冰的医学术语回答,难免让患者感觉医院不近人情。

4.3 病情护理

在临床護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面对不同科室、不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病情护理方式,例如有的患者治疗很成功,正在逐渐康复期,而有的患者则病情正在恶化,只能维持生命,护理人员需要从共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针的对性心理安慰与疏导,促进患者康复或在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刻提高其生命质量。具体共情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要始终用积极的情绪来展开护理工作,将积极的心态传递给患者,对于自己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和消极情绪要第一时间化解,不能让自己的主观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要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去感染患者,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注意事项叮嘱、饮食和康复等事项的指导,患者也会更加配合,同时也会反向给予护理人员成就感,让护理人员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意义,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第二是要用微笑来感染患者,调查发现很多患者都表示,护理人员大多从不微笑,其实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微笑并不是其他职业中所意味的微笑礼仪,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微笑,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亲切、温和与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微笑能够让患者真实感受到关爱与被尊重,也能向患者传递美好与善意,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护理专业中应用“共情”模式,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实现医学人文关怀。在共情中,换位思考、耐心、倾听、沟通都很重要,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护理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共情相关能力,才能在工作后与患者更好地交流,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并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杰. 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模式的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4(4):236.

[2]唐金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3):91-95.

[3]李青文.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44-1747.

[4]任树荣,刘虹. 护理共情的基本路径研究[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3):141-146.

[5]吴燕芹.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 丝路视野,2016(28):36-37.

[6]李广智. 浅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9):42,50.

[7]李广智.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59-63.

[8]李更. 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培养模式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256-257.

[9]张芳.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12):222,224.

[10]楼甜甜,梅国武.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研究[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31-36.

[11]毕亚平,牟绍玉.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自我概念对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5-8,12.

[12]马晓茹,何静,刘文艳.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的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4):7,9.

[13]乔花.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研究[J]. 海风,2021(5):208-209.

猜你喜欢
共情素质护理人员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