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名村 张尚卓元 赵雪彤 线晨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逐渐成熟,呈现新型媒体格局,同时增加了传统媒体发展的难度。而传统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温度的传递者、情感的延续者,必须适应新环境、塑造新角色、提升素养、开阔视野,在全媒体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此,文章具体研究传统媒体与全媒体的区别,分析全媒体的传播现状和问题,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路徑,旨在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传统媒体;媒体传播;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1-00-03
创新纪元已然来临,未知混沌中孕育着无数可能。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变革提供了无数崭新的途径,各领域勇攀科技新高峰。传媒视域下的媒体样式不断丰富、发展,多媒介、多主体、多平台互助互融,刺激着传统媒体环境不断嬗变。自此,我国正式进入无界域限制、多形态、多元素、深度交融的全媒体时代。
1 传统媒体与全媒体的不同
1.1 概念不同
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定义全媒体,其概念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倾向于媒体定期以某种机械装置对大众发布信息或为其提供教育、娱乐平台,包括报纸杂志、户外广告、通信技术、广播、电视及除自媒体之外的网络等[1]。现阶段,研究员朱京辉认为全媒体是应用网络和数字技术,通过卫星、互联网络、宽带局域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渠道,向大众提供娱乐、信息、审美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2]。
1.2 特征属性不同
1.2.1 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同
目前,传统媒体已经形成具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特点的运作模式。从大众的角度分析,传统媒体从招引、信息的收集与分类到传播和宣发媒介,每一步都以与之对应的程序规则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因此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也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能做到全网同心,传递正能量和主旋律。全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发展时间更短,入行门槛不高,市场的监管能力不强,过度追求利润,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的传播方面存在偏颇,因此缺乏公信力和专业性。
1.2.2 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同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普及前,传统媒体有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及优质的传播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是当之无愧的“媒体之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全媒体不断优化传播系统,加强一体化发展,改进相关流程以再造平台,整合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了共融互通的平台和终端,革新了管理方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的信息平台。
1.2.3 灵活性和时效性不同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有限,有价值的信息自身具有很长的“保质期”。而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鲜活”更依仗灵活性和时效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现,不断完善各种互动式、体验式的新闻信息服务,打破了时空壁垒,新闻传播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并拓展到多个领域,在灵活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将有温度、有力量的声音推进各类终端,以此占领新的舆论场。
2 传统媒体和全媒体的发展现状
2.1 全媒体发展迅猛,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早在2008年,全媒体就将其稚嫩却坚实的根系探入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并迅速延展生息,以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为载体,勾连周天万态,促进新兴事物加速交融,衍生新环境,塑造新主体,使本就紧密相连的人们在信息层面真正实现了“同心同体”。经过漫长的发展,全媒体在现代传媒环境中激起了巨大变革,媒体的生存态势、记录主体、受众方向均发生了变化。
同时,科技更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新时代传媒行业,推动了各新媒体平台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知乎、B站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3]。
2.2 全媒体竞争激烈,呈现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如今,各级媒体自由博弈的时代已然来临。一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因势而动,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革故鼎新,打破了信息隔阂,遵循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的原则,凭借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媒介的延伸、技术的革新,在保障趣味性和可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情感的共情与传播,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媒体的时效性双向融合,打破了传播的时空壁垒,与大众产生了双向影响。
总之,我国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以井喷式状态呈现,信息充斥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但技术、内容、形式、情感之间并非简单叠加,如何形成有机链条,为大众提供多层次、多感官、快时效的媒体生态环境,是媒体改革创新的重点。
3 传统媒体和全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媒体传播平台缺乏交互活性,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前各级媒体既相互独立,又完整统一,彼此交互融合,共同发展。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在生产新闻信息、配置资源、满足大众需求等方面不断探索。从形式上看,传播媒介和信息载体在各级媒体间融合、转化;从内容上看,信息处理系统和传播途径多元化,转载和传播多态资源使各级媒体更便捷;从目的上看,各级媒体可以满足大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应侧重多元素的全方位融合,以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同时,党政机关的相关信息报道可以为短视频平台推选高质量的头部内容,保障传播质量,稳固基础用户,而短视频平台可以为党报提供便捷的媒介形态及庞大的用户数量。因此二者可以共同探究节目内容,创新传播形式,保证元素多样化,提升受众接纳度;也可以通过专栏针对性、实时性传播,传递温度与力量;同时研发升级技术,延伸固有的传播媒介、产业链。双方在融合共驱中探讨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内容的属性取向、内容的提取、形式的创新,进而实现多平台、全媒体报道。
3.2 媒体传播内容参差不齐,坚守原则是必然要求
媒体传播必须遵循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的原则,“无论新闻事件多么显著,与多么知名的人士相关,新闻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4]。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是新闻本身必备的特性,也是我国新闻行业一直以来秉承的准则,这三种特性并无先后之分,但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缩减,时效性愈发凸显。
傳播媒介和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新时期,海量的信息容量,多样且复杂的信息呈现形式,不断出现的传播载体,使传统媒体分身乏术,无力满足大众和市场对信息的需求,而全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数量、频率可以弥补此需求空缺。
全媒体的发展速度极快,相应的规则、制度并未完善,数量众多的自媒体在各网络平台肆意挥洒笔墨,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使大众难辨真假。新媒体人也并未明晰自身的网络公德、网络义务,甚至一些心怀叵测者滥用网络权利,通过互联网发表恶意信息,歪曲事实、扰乱人心、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以达到其不可见人的目的。
同时,新兴科技降低了视频拍摄、剪辑、制作、传播的难度,赋予大众记录生活、编辑文字、制作节目、传播信息的能力,但在提升大众参与度的同时埋下了隐患。传播的信息不准确,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全媒体应肩负引导、监督社会舆论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固守阵地、及时发声,引领其他媒体维护、宣传真理,成为新闻媒体的潮流引领者和社会公正宣传的捍卫者。
3.3 媒体传播形式缺乏新鲜感,灵活多变是必然准则
大众传媒的样态不断推新,传统的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大众需求,固有的文字、静态或动态的图片、单一的视频更无法满足大众对内容的需求。为满足立体化的大众需求,媒体传播必须实现可视性、亲民性、趣味性的一体化。
可视性即知识可视化,是指在计算、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基础上发展科学计算的新兴研究领域,可以在技术形式和人为传达间形成平衡,以视觉表征、可视性元素为方式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是未来信息传播和知识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5]。简单来说,就是将传播的知识内容以图形、动画、影像等多元化、可视化、直观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大众更好地理解、分析、研究。亲民性侧重于从“传递”阶段迈向“公情”阶段,进而真正实现信息传递无间隔,情感理解无偏差。趣味性则指传播形式和传播技术为传播内容服务,以更新颖、更有趣的方式向大众传递信息。
在《央视新闻》“奥运特辑”的节目中,影视语言的运用十分“接地气”。节目采用可视性动画,塑造了冰墩墩和雪容融这两个虚拟吉祥物。跟着可爱的吉祥物深入虚拟现实,以3D视角实现沉浸式和交互式体验,不仅再现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大会的种种细节,还展现了在冰雪赛场上拼搏、闪耀的运动员更生活化的一面。
虚拟现实场景也记录了平时隐于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和保障团队,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打造出安全、高效、有序的竞赛环境。这些暖心的细节,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注入了和平团结的力量,也宣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3.4 媒体传播模式囿于刻板传统,创新发展是必然样态
全媒体时代,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激励各级媒体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用户参与数量接近饱和,让各级媒体平台无法扩张具有同质化特点的规模,因此须探索差异化的生存、运营道路。
首先,传统媒体必须强化与各界的联动。在传统媒体的短视频运营中,呈现的模式基本是直接搬运视频信息,或在此基础上添加新元素。但主要的形式依旧是以主持人为主导,缺少社会各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联动,缺乏群众的兴趣调性。
其次,传统媒体必须加强与大众的互动。单向传播只是单方面的给予与接受,忽略了反馈。目前,圈层化社群日益壮大,稳定的社群、“不懂勿犯”的圈层交往礼仪,须专项、专款、专人破圈造势,吸引基础用户,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圈层化”“社群化”的属性,强化与大众的互动,打破单向传播的屏障,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官方平台可以通过设置系列话题或群众云接力挑战,创造与大众的互动空间。
最后,传统媒体须适应新模式。一方面,个人化传播成功崛起,传统媒体须塑造社会接受度更高的流量代言人,利用个人媒体丰富的信源、多元化的声音、以个人为中心的品牌运营模式,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使其契合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商业化、工厂化模式不断革新,这是野蛮的自由博弈时期,新媒体平台可以促使内容的设计掌控不断趋向规模化、工业化、流程化。
绝大多数媒体以海量签约策略为主,并没有筛选签约者,签约之后没有为其开展有效的培训,不合理的抽成比例也不能保障创作者的收入,使他们不能一直保持对创作的热情。传统媒体可以依靠社会影响力、权威性、公众性,培养子账号、与媒体人合作,在流水化作业和批量生产的同时把控质量、把关内容。之后在签约媒体人中分层筛选、培养、补助,在产品生产和创作者发展间找到平衡点,以提升媒体声量和影响力。
4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各级媒体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的有机链条,荣辱与共,他们必须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共同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道路,也必须在技术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技术这辆“马车”的驾驭者,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未来前行。
参考文献:
[1] 陈云,郭蔓.传统视听新闻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现状与应对策略[J].新闻前哨,2019(2):9-10.
[2] 李敬民.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新闻传播现状及策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20(4):72-76.
[3] 陈曦.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转型与升级[J].记者观察,2019(35):123.
[4] 高伟.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主体变迁[J].采写编,2021(3):117-118.
[5] 李琳怡,袁丹,于思寒. B站二次创作传播现状及模式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2(2):75-78.
作者简介:郑名村(200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评论、新媒体。
张尚卓元(2000—),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赵雪彤(2002—),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与新媒体。
线晨(1984—),女,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新媒体文化、电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