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隔不断亲情,科技助力心与心的连接

2022-05-30 10:48思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门铃儿孙奶奶

思齐

现实或许会将我们分开,但爱却能让我们紧紧相连。只要彼此牵挂,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爱的方式。

近日,视频“孙子给奶奶装了个可视门铃,奶奶秒变‘分享狂魔”频上热搜,众多媒体竞相转发、报道。

点开视频,只见老奶奶双手捧着几只鸡蛋、笑盈盈地冲着镜头喊:“看,都是家里的鸡下的,热乎着呢!”

不一会儿,又见老奶奶端起一只碗得意地显摆道:“哈哈哈,今天在水沟里抓到三条泥鳅呢!”

又过了一会儿,老奶奶抱着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在镜头前“诱惑”儿孙们:“看这鸡又大又肥,快回来吃吧!”

网友都被老奶奶逗乐了,有人夸:“奶奶超可爱,简直是分享狂魔!”有人感慨万千:“奶奶没说一句思念的话,却句句都是对儿孙们满满的思念。”还有人附上流泪的表情,称:“想我奶奶了。”

老奶奶的孙子吴浩也深受感动,没想到自己给奶奶安装可视门铃会让奶奶的晚年生活出圈儿,还能引发這么多人共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大批知识青年在外地工作、安家,再加上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河南、浙江、安徽等地的空巢老人已超过当地老年人口的50%,其中,农村空巢老年人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儿孙不在身边,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日俱增;无法与老人相守,儿女也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好在,互联网和高科技为这个群体创造了更多连接的可能。

从孤独冷清到热情分享,奶奶终于又爱笑了

最近两个多月,吴浩的手机里动不动就会跳出奶奶的分享视频。“奶奶每天看到什么做了什么,都会分享给我们。”

门铃有预警功能,吴浩把它安装在大厅,除了自己的主控手机,还可以分享给父母和叔叔伯伯们。如果有陌生人来,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及时关注奶奶的安全;门铃有可视功能,一大家子虽在外地,依然能随时看到老家客厅和家门口的情况,想奶奶时,也可以回看视频。

今年6月,吴浩无意间知道有可视门铃,就趁暑假从浙江工商大学回位于浙江丽水农村的老家时,给奶奶安排了一个。门铃使用简单,奶奶要和谁视频,只要按下呼叫按钮就可以。

安装可视门铃时,奶奶并没在意,但在吴浩的手机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视频时,奶奶还是被惊到了。

此后,奶奶吃饭都要坐在大门口吃,没事就在门前转悠。有一次,她煎了一锅豆腐,兴致勃勃地把锅举过来给儿孙们看,还不忘暖心地说上一句:“我让你们看看我,这样你们才放心。”

在家庭群里聊起这个视频,吴浩和家人们笑着笑着,眼泪就止不住了。他们知道奶奶的分享是最高级的“我想你”。

有一次,奶奶捉到一只蜻蜓,高兴得像个孩子,站到门铃前高举着,喊吴浩来看:“我逮到小蜻蜓了,给你看看!”

吴浩忍不住笑了,心里溢满被宠爱的感觉,不管多大,在奶奶眼里,他永远是个小宝贝。

75岁的奶奶一直是吴浩最深的牵挂。“奶奶有4个儿子,孙子孙女比较多,可她能记住我们所有人的生日,我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就是奶奶做的。”

吴浩幸福地回忆起一年级时的那个生日。那天,见父母没有为他过生日,奶奶便买来一些饼干之类的零食,用电饭锅给他做了一个蛋糕,还插了蜡烛,给了吴浩满满的仪式感。

因父母外出工作,小学五六年级时,吴浩曾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两年。上初中后,吴浩随父母到外地读书。

后来,为了生计,叔伯也先后带着子女到外地工作、学习,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前些年,爷爷奶奶互相照顾,儿孙们不用操心太多。两年前爷爷去世,只剩奶奶一个人。大家想把她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奶奶却说习惯了老家的生活,坚持要一个人住。

奶奶一个人生活,家人们不放心,为了方便联系,便给奶奶买了老年手机。可奶奶不识字,只能被动接电话,打电话是个大难题。奶奶想念儿孙,儿孙挂念奶奶。渐渐地,她变得不爱笑了。

现在,有了可视门铃,奶奶不仅能随时随地和家人唠家常,还做起了捉泥鳅、抓蜻蜓之类的调皮事,精气神好多了。

能直观地了解到奶奶的生活状态,还能经常看到奶奶的笑容,家人们也跟着开心。

大家为吴浩的孝心点赞,吴浩也很欣慰:“装了门铃之后,父母和叔伯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打开手机看看奶奶,都说感觉奶奶就像在身边一样。”

最朴素的情感往往最动人。看到吴浩一家和奶奶的沟通方式如此先进、有爱,同村的朋友就到他家拍摄奶奶和儿孙们“隔空分享”的视频,并传到网络上。没想到,视频“噌噌”地火了,还上了热搜。

吴浩喜出望外:“门铃不仅让奶奶多了很多快乐,还可能惠及更多老人。最近就有多人联系我,说也要给家里老人安装。”

从“小白”到“老玩家”,老妈要和女儿做姐妹

和吴浩一样, 80后胡洋也瞅准了新技术,还将70岁的母亲胡大妈发展成了短视频平台的“老玩家”。

如今,胡大妈已经发布600多条作品,其中,对口型唱歌、与别人合拍以及各种特效应有尽有。视频中,她满面笑容,一脸阳光,完全不像老年人,说和女儿是姐妹都有人信。

“其实我妈不会唱流行歌曲,也对不上口型,哈哈。”胡洋“不小心”说出母亲的小秘密,调皮地笑了。

胡洋是东北姑娘,18年前,独生女的她远嫁到安徽,自此与沈阳老家的父母相隔甚远。2015年,父亲因病去世,胡洋将母亲接到身边生活过一段时间。

无奈南北气候差异大,这里夏天像蒸笼、冬天没暖气,母亲很不适应,只待了几个月就回了老家。

胡洋不放心,只能平时多给母亲打电话,拜托家乡的亲戚有空儿多去看望她。但不能亲眼看见母亲,不能亲自陪着母亲,胡洋还是满心亏欠。

2018年,短视频平台兴起,胡洋注册了一个账号,隔三岔五地发条短视频记录生活。有一次,胡洋咳嗽得厉害,便到医院看病。打点滴时闲来无聊,她顺手拍下打点滴的照片,又配了段音乐发在了账号上。

谁知,当天下午,母亲突然打来电话,急切地问她:“洋洋,你咋打上点滴了?要紧不?”

胡洋有些诧异:母亲怎么知道自己去医院了?一问才知道,老家的邻居关注了她的账号。

母亲还说:“上回邻居说能在他的手机上看到你之后,我已经连续找人家好几次了,就为了看看你。”

胡洋泪目了,自己的世界很大,母亲的世界却很小,小到只有她这个宝贝女儿。

从那天起,为了让母亲多看到自己,胡洋由之前偶尔发一条视频,升级为一天发好几条视频,买件新衣服发,带娃溜达发,就连买菜做饭也不忘发。

同事笑她发得太多,有的粉丝不给她点赞了,说她“矫情”“想当网红”,甚至有人取关。对此,胡洋一笑而过,她不在乎粉丝多少,只想借视频慰藉母亲,让母亲放心。

总麻烦邻居不好,胡洋便趁着回老家,给母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下载短视频App、给母亲注册账号、双方互加好友……

一顿操作后,胡洋突发奇想:老妈想我,我也想老妈,她要看我,我也得看她啊!得,教老妈玩转短视频!

在胡洋不厌其烦的指导下,胡大妈终于学会了简单的拍视频、发视频,尤其掌握了点“小红心”的精髓。

胡大妈发的第一条视频是胡洋之前拍的她煮饺子的情景:她笑呵呵地将煮好的饺子盛到盘子里,饺子个个饱满,弯弯像月牙,冒着丝丝热气,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母亲的味道”。

在女儿和自己的手机上都能看到这段视频,胡大妈高兴坏了,连连说道:“真神了,咱娘儿俩隔几千里都能在手机上互相看到,这下好了,妈安心了!”

听母亲这么说,胡洋不觉有些心酸:“以后妈妈可以更多地看到我们小家的生活,让她少点牵挂。”

有亲情做动力,好学上进的胡大妈很快爱上了拍短视频,内容都和自己、女儿有关。有时是对女儿的叮嘱,有时是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时是自己看见的大事小情……尽管内容很杂,视角很刁钻,剪辑也非常业余,但胡洋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因为那是母亲专门为自己拍的,必须狠狠点赞。

看到胡大妈的视频,亲友们也和她积极互动,老人们羡慕她,年轻人则成了她的粉丝。备受鼓舞的胡大妈劲头更足了,天天拍视频拍得不亦乐乎,快乐加倍,粉丝也噌噌涨,没多久就突破了2万,比胡洋的粉丝多多了。

不过,胡洋并不吃醋,因为她知道,母亲最在乎的唯有自己这个铁粉。

“我们隔得远,多发点视频,就能知道对方在干吗,过得怎么样,就像一直在身边一样。更重要的是,我们能随时随地反复看,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是一种叠加的幸福。”

从饮食单一到营养均衡,老爸被儿子“算计”了

隔山隔水隔不断亲情,有人用智能门铃分享惊喜,唤醒亲情;有人用短视频记录生活,点赞亲情;也有人用微信视频即时连接,串联亲情。河南駐马店的李建和父母就打心底里喜欢视频通话。

李建父母孕育了五女一子,身为唯一的儿子,他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大学毕业后,李建到北京租房打拼,已出嫁的姐姐们都有各自的家庭,留在老家的只有父母。每逢节假日,尽管李建都尽量赶回家陪伴父母,可父亲还是经常想儿子想到落泪,视力受到很大影响,人也变得消瘦了。

“不管我们身在何处,父母总是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在爱我们。”李建很心疼二老,也想过在北京买房,把父母接来同住。无奈当下经济实力不够,他只能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一次,得知姐姐回娘家,李建赶紧和她微信视频,也好和父母“见见面”。好几个月没见,父亲把手机凑到眼前,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唯恐少看儿子一眼。最后,他抹着眼泪说了好几遍再见,还是舍不得挂断视频。李建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和爱人商量后,李建给父母寄回一台智能手机,还委托姐姐给父亲申请了微信号,并教父母如何使用。“父母会用微信视频后,我对老家院子里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然而,考虑到李建工作忙,父母和他约定只在周末视频。李建不依,几乎天天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父母线上见面,闲聊几句。

说到这里,李建笑着说出自己的“小心机”:“父母节约了一辈,给他们钱也不花,舍不得买荤菜,经常凑合着就是一餐。我中午和他们视频,顺便‘检查一下,他们要是吃得不好,我就得说他们。”

这招果然有效。担心儿子责怪,也怕儿子担心,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提升生活品质,经常通过视频让李建看桌上的荤菜、水果。每当这时,李建都会偷着乐。而且,自从可以视频聊天后,父母精神好了,身体也更棒了。

经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甚至走出国门去追求梦想、实现抱负,也让越来越多的老人远离亲人、忍受分离,独守家门、孤单寂寞。

好在,科技进步打通了家人之间的牵挂,将彼此的思念可视化。可视门铃、短视频、微信视频,还有监控摄像头、智能音箱等,借助这些工具,分离的人们就像在彼此身边一样,一颦一笑听得到,一饭一蔬看得见,在元宇宙发展的未来,也许还能实现一举一动摸得着。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科技手段,毕竟随着年纪增长,老人的视力、听力和学习能力也会随之衰减,不习惯甚至学不会使用这些设备。

更何况,科技也不能完全替代陪伴,毕竟面对面的亲近、手拉手的温度才最能慰藉人心。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常回家看看或把父母接到身边。不管以何种形式链接、陪伴,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保有感恩、孝顺的心,心有牵挂,爱就会永存。

猜你喜欢
门铃儿孙奶奶
感悟
给奶奶按摩
中秋国庆喜相逢
奶奶喊你吃饭啦
锤子门铃
奶奶驾到
门铃前的守候
给小松鼠家安门铃
门铃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