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际昕
2022年7月,一则“安徽阜阳连环画夫妇为语文教材画插图”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两位画家时而凝眸思索,时而勾勾画画,并欣然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支持教育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不要稿费也会画。”网友纷纷点赞、留言:“这才是课本该有的样子。”
这对夫妻便是全国著名的连环画画家何保全和于泉滢。
最爱“较真”,艺术路上的好搭档
盛夏时节,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开发区的一座独门小院,铺天盖地的红色凌霄花爬满整面墙,与满眼苍翠的绿相互映衬,既热烈又宁静。推开房门,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置在客厅中间的大画架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何保全夫妇的家。
每天上午,是两人雷打不动的创作时间。但不一会儿,激烈的讨论便开始了:
“这个年龄的小孩应该不会穿这么大的袖子吧?”
“宋代衣裳都是大袖。”
“但我印象中,小孩的袖子要小得多。”
“等等,我去查查史料!”
携手作画38年,“较真”早已成为夫妻间的默契。但这一点,于泉滢还是从丈夫身上学到的。“画连环画要仔细观察生活,用心积累素材,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何保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次,夫妻俩合作为《连环画报》创作《眼镜的故事》。画中,一位颤巍巍的老者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何保全画完铅笔稿,于泉滢接手画墨线稿。当她完成后喜滋滋地把自己的画稿交给何保全时,他扫了几眼,扑哧一声乐了:“你这辆自行车中看不中用,骑不了。”说完,拿起笔在自行车上细致地补画了四五个零件。
于泉滢很不服气,跑到大院里举着画稿与老式自行车一一对照,惊讶地发现:居然一模一样!那一刻,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严谨”二字也从此写进她的骨子里。
画连环画除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在下笔前研究文字稿,吃透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生活背景等,才能更贴切传神地塑造形象。
2016年,人教社主編邀请他们夫妻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课文绘图。“教育事业关乎国家兴衰,能为教材绘制插图我们义不容辞!”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画前准备必不可少。《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故事。长征是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只有真实刻画出战士们当时所经受的艰难困苦,才能突出他们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
何保全日思夜想,从构思到完成整整花了半个月时间。但第一稿拿在手中,他左看右看总觉得不满意。于泉滢又拿出文字稿读了几遍:“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何保全恍然大悟:“战士们长期饥饿、劳累,怎么可能有这么红润的脸色?”后来,两人三易其稿,终于将真实的红军战士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
直到现在,夫妻俩还对配套教辅课本中《小英雄雨来》的创作记忆犹新。《小英雄雨来》是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动笔之前,何保全和于泉滢多次研读文字稿并进行精心设计。
雨来是个农村孩子,憨厚朴实,但这段传奇经历又决定了聪明机智同样是他的性格特质。对小雨来的性格,两人探讨后达成了共识。
场景活动也需再三斟酌。其中一张初稿画的是山坡上,雨来在哨所中向远处瞭望,侦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于泉滢不满意:“这个场景太普通了,很多故事里都见过。”
一连否定几个方案后,两人决定换成雨来爬到树上侦察敌兵的场景,“这样既合常理,又符合孩子的特点,还能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在插图绘制中,通常通过环境、肢体语言和面部神态来表达人物的性格,这是关键也是难点。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欢快活泼,和妈妈说话时的调皮嬉笑,面对敌人时的横眉冷对、英勇不屈……那段日子,何保全和于泉滢每天沉浸在小雨来的世界中,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如同电影般在眼前展现。
插图绘制进展顺利,两人却突然发现一个大问题:他们每天精雕细琢于人物的神态,竟忽略了年龄感,让13岁的雨来看上去有十四五岁!
重画还是继续?望着桌上已经完成一半的画稿,何保全没有半分迟疑:“要么不画,要画就画到最好!这是给孩子们看的,完美应是最大的追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9月,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正式投入使用,任保全和于泉滢绘制的40多幅课文及配套教辅读本插图备受好评。网友盛赞,“这样的插图才有灵魂、生动”,这让夫妻俩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但在创作中,夫妻俩也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今年合作《包公出仕图》时,两人争执不下:公堂上的鸣冤鼓到底在左面还是右面?公堂中的回廊要画进墙里吗?他们不仅上网搜索,还一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在何保全和于泉滢的眼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情,即便勾坏一根线条也要重新来过,“我们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突破创新,借鉴其他画法的表现方式,“在白描基础上加以淡墨润染、点染,让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增加艺术感染力”。
就这样,一幅幅连环画在夫妻俩日复一日的“较真”中诞生了。他们创作出《黄克诚大将》《红楼梦》《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工运领袖》等多部优秀连环画,并成为《连环画报》《读者》等多家刊物的签约连环画画家。
闲暇时,何保全和于泉滢喜欢翻看家中大大小小的连环画册,每一幅都是满满的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也一幕幕浮现心头……
双向奔赴,陪你走出人生低谷
1983年,8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为了报考美术院校,于泉滢参加了临泉县文化馆美术培训班。何保全是培训班的代课教师,既是文化馆职工,又是当地有名的连环画画家。
一身衣服破破烂烂,脚趾从破洞的球鞋中露出来……不修边幅的何保全让于泉滢有些意外。一天检查作业时,何保全一张张翻阅学生作品,脸色越来越差:“这种水平怎么考大学?你们画出来的东西都对不起自己的汗水!”翻到《柳下跖怒斥孔丘》这幅画时,他眼前一亮:“这张是谁画的?”
“是我。”于泉滢忐忑不安地站起来。“画得不错,功底很扎实。”这份赞赏令她欣喜万分,从此愈发勤奋。
一个月培训结束后,于泉滢返回学校备考,但定期和同学们结伴去何保全家里请他帮忙指点。一次次接触中,她才知道时年39岁的何保全已离婚3年,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坚持创作,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于泉滢仰慕何保全的才华,也心疼他的窘迫。每次去他家拜访时,总会给孩子们买零食吃,以至于孩子们一见她就“姐姐”“姐姐”叫个不停,拉着手不肯让她离开。何保全也渐渐被这个好学又善良的姑娘打动了。
爱情就像春天的种子,在两人的心底悄然萌发。于母得知后坚决反对,甚至要与女儿断绝关系。但倔强的于泉滢铁了心:“我愿意为我爱的人付出所有!”
1984年1月,皑皑白雪漫天飞舞。何保全和于泉滢结婚了,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鸡蛋摆放在破箱子上。没有亲人的祝福,只有兩人的深情对视。何保全眼中含泪激动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又有了安稳的家!”于泉滢也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活出幸福的模样!
一贫如洗的家境、繁重的家务瞬间像一座大山,压在20岁的于泉滢肩上,但她总是笑着面对。他们的房子很破,一下雨就倒灌进家里。于泉滢索性挖了一个水槽,一碗一碗往外舀雨水,边舀边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逗得何保全和孩子们哈哈大笑,一家人加入舀水大军,比赛谁舀得快。
每天晚上,将家务做完、孩子安顿好,于泉滢才有时间拿起画笔创作,经常画到凌晨两三点。在何保全的精心指导下,她的画功进步飞快。
艰难的日子里,爱是一块糖,甜了两个人的心。有一次,何保全肚子疼,随口说了句:“真想吃小橘饼。”当时窗外大雨如注,即便撑着伞也会打湿衣服,于泉滢却毫不犹豫地跑了出去。她跑了县城的很多家商店,终于买到何保全想吃的小橘饼。当她回到家时,被淋得像个落汤鸡,鞋子里灌满水和沙。何保全红了眼眶,一把将她搂进怀里:“我就是随口说一句……”
1990年,由何保全和于泉滢共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黄克诚大将》正式出版,这是于泉滢婚后第一本参与创作的作品。回想起那一个个挑灯奋战的夜晚,她忍不住喜极而泣。
但经济的巨大压力依旧让人喘不过气来。当时恰逢国内连环画出版行业进入低谷,没有稿费,何保全每月100多元的工资捉襟见肘。
“你安心创作,养家糊口的事交给我!”原本在家做全职主妇的于泉滢咬咬牙,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自己联系货源渠道跑运输。“这个行当不好干。”何保全担心妻子吃苦,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
烈日酷暑,皮肤晒得一层层脱皮;寒冬凛冽,嗓子渴得冒烟,就掰断房檐垂下来的冰柱塞进嘴里;有货时,马不停蹄地清点,一天顾不上吃饭;受委屈时,就悄悄哭一场……这些难处,她从来不说,但何保全感受得到。他在家把孩子们照顾得妥妥当当,每天不管多晚,总要等她回来才休息。原本不会做饭的他学会了下面条、炒土豆丝,只为让累了一天的妻子进门能吃口热乎饭。
于泉滢整整一年半的奔波,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还改建一个四合院做婚房,热热闹闹地为大儿子举办了婚礼。喜乐声响起时,何保全紧紧拉着于泉滢的手,感激地说:“你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她环顾四周,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些年,3个孩子对于泉滢的称呼早已从“阿姨”变成了“妈妈”, 无论什么事都喜欢找她商量,那份尊重与发自内心的爱让她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执子之手,画一世素色情缘
由于常年伏案创作,何保全和于泉滢都患有严重职业病。但一有插图约稿,病痛马上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2018年,何保全因腰椎滑脱到北京治病,等待做手术期间,却收到出版社约稿《我的父亲刘少奇》系列连环画册之《工运领袖》。
“能画伟人,是我的骄傲啊。”何保全不顾医生和妻子的再三劝阻,执意接下约稿。于泉滢心急如焚,“每走七八步就要休息,他的病实在不能等了”。但她又理解丈夫的心情,陪他前往刘少奇领导工运的安源实地采风,获取大量素材。
手术后3天,何保全便迫不及待地投入紧张创作中。那是两人记忆中最艰难的一次采风和创作,“很狼狈很辛苦,但成就感十足”。
这些年,孩子们陆续长大,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日子渐渐变得平静而简单。吃饭、睡觉、画画,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如果没人打扰,一个月不出门也是常事。有朋友对这种半隐居生活方式很不理解,问于泉滢:“你不觉得枯燥吗?”她总是笑着回答:“与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有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这也说出了何保全的心声,“一屋、两人、三餐、绘画,此生足矣”。
何保全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他的爱都写在朴实的行动里。最近几年,于泉滢的身体不太好,犯过几次心绞痛。何保全跑到药店,买回好几瓶速效救心丸。在家里左转右转,把它放入离床最近的展柜,“如果有特殊情况,一下就拿到了”。怕老伴在外面出状况,他又在车上最显眼的地方放了一瓶,“这下就万无一失了”。后来,随便在他们家找找,就能找出一瓶速效救心丸来,因为他的这颗心永远放不下。
去年情人节,何保全也想新潮一把,送给老伴一束玫瑰花。但他在外面转了一圈,却买回来两根长长的甘蔗。“这么冷的天,有位老人还在卖甘蔗,我就买了两根,让他能早点儿回家。甘蔗比花实在,还能吃呢。老伴,情人节快乐!”
于泉滢又好笑又感动,咬了一口甘蔗,甜滋滋的,一直甜到了心窝里。就像他们的婚姻,看起来平淡,却有着外人体会不到的温暖和甘甜。
2022年11月,安徽省包公文化园开馆。展馆内陈列着何保全和于泉滢刚创作完成的包公生平经历系列画作。大家观看着栩栩如生的连环画,不时发出赞叹。不远处,何保全和于泉滢手牵着手在园中漫步,不时相视一笑,多少言语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