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探究

2022-05-30 08:03:47卢云祎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钢琴演奏

摘要:为解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文章对其展开相关研究,分析《g小调叙事曲》演奏的必要前提以及引子与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的演奏要求,并从旋律、节奏、踏板三个角度出发,对其演奏技巧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g小调叙事曲》具有一定的演奏难度,对演奏技巧的进度、流畅程度有较高要求,只有正确把握演奏技巧要点,才能保证演奏质量。

关键词:钢琴演奏;《g小调叙事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3

0 引言

《g小调叙事曲》是浪漫派钢琴演奏家肖邦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依旧在钢琴音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备受人们关注,《g小调叙事曲》逐渐成为广大钢琴演奏者的必修、必练曲目。但《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复杂,难度较大,难以掌握,因此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以便进行正确练习,需要对《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展开研究。

1 《g小调叙事曲》演奏的必要前提及演奏要求

1.1 必要前提

《g小调叙事曲》演奏的必要前提是意象选择。所谓意象,是演奏者在乐谱基础上,依照自身独特的情感活动与演奏技术进行艺术想象,并将自身想象转换为艺术形象的一个过程,可以将其视作人从音乐中感受到的“美”。意象关系到音乐的表现力,这一点在钢琴演奏中尤为突出,比如钢琴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常常会采用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这种情感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代入感,促使他们随音乐进行想象,而想象中的画面就是一种意象,将这种意象代入到演奏中,往往能呈现出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由此可见,在钢琴演奏中,意象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意象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要解决该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意象选择,这也是演奏《g小调叙事曲》的必要前提。

目前,意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视觉意象,指人根据大脑直观反应与个人情感经验进行想象产生的画面,这种画面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被人观测,比如可以根据视觉意象绘制用于表示钢琴曲情感起伏的曲线图、直方图等;二是听觉意象,指人根据自身听到的声音进行想象,由此得到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影响人发出的声音,且发出的声音会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符,比如人听到激昂的声音,就会产生激昂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得激昂;三是动觉意象,指一种普遍出现在钢琴演奏活动中,演奏者对钢琴演奏过程的想象。三种意象各有特点,做出相对应的正确选择就能保证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能使演奏质量得到良好的保证。

1.2 演奏要求

下文将着眼于《g小调叙事曲》的引子与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对相关演奏要求进行分析。

1.2.1 引子与呈示部

首先是引子部分。为了做好意象选择,需要先了解这一部分的三种意象表现。视觉意象上,《g小调叙事曲》的旋律线条十分流畅,先逐步上升,后又以循环的方式不断下降,这种旋律能指引演奏者对《g小调叙事曲》的情感发展过程进行充分体会,感知钢琴曲中情绪的高低起伏。

听觉意象上,从钢琴演奏角度出发,《g小调叙事曲》听觉意象的主要情感特点是螺旋式的上升、回旋式的下降,乐句、乐节非常紧凑,说明《g小调叙事曲》能让人感到兴奋,同时其八度旋律到多声部伴奏织体上的动机式旋律具有明显的收束特点。结合和声功能的布局与调式交替变幻的特点,能让整个钢琴曲富有深沉而庄严的音响效果。

动觉意象上,在做好演奏技巧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想象实际演奏过程,预想演奏时双手敲击琴键时的移动方式、落指位置等,给后续演奏提供明确指示,也更有利于演奏者进入演奏状态。

根据引子部分的三种意象表现,一般建议选择听觉意象,原因在于听觉意象能更好地帮助演奏者把握旋律,可保障演奏技巧的准确性,将演奏重点放在深沉、庄严的乐节与动机式的旋律线条上,能更好地让听者走入意境。故以听觉意象演奏《g小调叙事曲》是该钢琴曲演奏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呈示部。视觉意象上,《g小调叙事曲》乐谱中速度、力度变化的提示性符号是比较重要的视觉感知元素,比如,和弦上方的断奏符号代表演奏者需要轻快地进行演奏,这样才能呈现出《g小调叙事曲》华丽的音乐风格。

听觉意象上,演奏《g小调叙事曲》时,右手的抑扬格动机式旋律片段与左手柱式和弦伴奏相互结合,能使钢琴曲的多声部伴奏织体更加鲜明、简单。同时,演奏中右手连奏是主要的演奏方式,因此要以右手演奏为主,左手为辅。由此,听觉便能感知到平稳的钢琴曲节奏及旋律的流畅性,也能更多地了解多声部中音乐的波动效果。

动觉意象上,能感知到演奏时落指力度非常轻柔,故要预先想象这种感觉,然后进行演奏,保证演奏时旋律、节奏准确,这能让演奏技巧与钢琴曲更好地融为一体。

根据以上论述,同样建议选择听觉意象,原因在于《g小调叙事曲》的旋律风格特征鲜明且把控难度较大,演奏者应当先通过听觉意象准确了解风格,然后再进行实际演奏。

1.2.2 展开部

展开部方面,视觉意象上,通过视觉感知可以发现《g小调叙事曲》的中音域扩展、音符目的逐步增加,代表着音乐织体层次在不断增强,这些变化对人的情感、心理有比较直接的影響,能让听众迅速代入自身情感,更加专注地进行赏析。对演奏者而言,视觉意象的感知能让演奏者在演奏前做好心理准备。听觉意象上,演奏者能够感受到音乐在展开部发生了变化,存在更多的音调变化、音符分裂特点,有别于呈示部的稳定性演奏过程。动觉意象上,《g小调叙事曲》展示部的旋律从一开始的单音逐渐变化为叠加音程,同时和旋逐渐加厚,然后开始频繁交替出现。针对展开部,建议在演奏中选择听觉意象,原因在于围绕听觉意象能更好地展现钢琴曲旋律、氛围的变化特征,以便更好地调动听者的情绪[1]。此外,也可以考虑选择动觉意象,因为动觉意象对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有指导作用。

1.2.3 再现部

视觉意象上,《g小调叙事曲》的一段和弦装饰音尤为突出,可谓是神来之笔,这是肖邦在随性状态下添加的音乐元素,能够呈现出其创作《g小调叙事曲》时优雅、随性的心理状态,故演奏者也应模仿这种心理状态进行演奏。听觉意象上,演奏《g小调叙事曲》时左手琶音会配合主旋律慢慢出现,是一个渐强的过程,因此可以让人感受到类似于“力量正在蓄积”“情感正在堆叠”的画面,这也使《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逐渐走向高潮部分。动觉意象上,《g小调叙事曲》的伴奏声部以琶音织体为主,副部则有一种庄严的音律表达,可以联想到演奏者左右手快速摆动的过程,这能让琶音更加流畅。关于再现部的意象选择,建议在其副部与连接部166~194小节选择动觉意象,在主部194~208小节选择听觉意象。

2 《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

2.1 旋律

《g小调叙事曲》在旋律方面的演奏技巧主要侧重四个要点,分别是民间音乐要素运用、多声部织体各层次准确演奏、半音阶运用、宣叙性运用。各要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2.1.1 民间音乐要素运用

《g小调叙事曲》的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中有大量的波兰民间音乐要素,比如在节奏上,该钢琴曲主部主题部分的节奏就具备三拍华尔兹圆舞曲节奏特征,在连接部中有鲜明的玛祖卡舞曲节奏特征。这些特征在旋律的不断发展与主题的变化中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呈现,尤其是在钢琴曲的展开部与再现部。展开部方面,根据动态意象选择结果,演奏者应全身心地投入钢琴曲旋律中,秉持“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这一根本思想进行演奏,技巧上要以引导听者跟随旋律声部为目标,将力量集中在小指的旋律音上。再现部方面,演奏者应当注意钢琴曲伴奏声部转向琶音风格的过程,当进入这个过程,应当放松并灵活移动手腕,促使指尖轻触琴键,这会使演奏更加流畅。这一点在再现部的琶音演奏中尤为重要[2]。

2.1.2 多声部织体各层次准确演奏

多声部织体各层次准确演奏,是为了让演奏效果更贴近原曲的音乐风格,使演奏主题鲜明,更加引人入胜。为做到这一点,演奏者除了要充分了解《g小调叙事曲》的背景、创作理念、风格特征外,还要掌握对应的演奏技巧。通常在多声部织体各层次演奏中,右手应当采取慢触键的方式呈现旋律声部,左手则应当在低音区,通过沉稳且轻盈的手法进行拨奏,呈现低音提琴音色。另外,左手演奏时要特别注意节奏,《g小调叙事曲》的左手节奏是典型的f-p-p三拍子华尔兹舞曲节奏,且风格渐进淡出。

2.1.3 半音阶运用

《g小调叙事曲》中有许多半音阶的高音声部,旋律线条上多为低-高-低,转换力度为弱-强-弱,部分低音声部的节奏稳健,与旋律声部形成映衬关系。总体而言,《g小调叙事曲》的旋律起伏频率高、力度渐强与减弱频繁交互,可营造出一种振奋的情感氛围。因此,半音阶是《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重点,演奏者应当正确掌握其运用方式。演奏技巧上,半音阶演奏需要演奏者双手相互配合,并把控织体各层次的力度。为做到这一点,演奏者一方面要用右手控制旋律声部,在力度上保持轻盈触键感,同时做好强弱切换;另一方面,要用左手控制伴奏声部,前三拍以f-p-mp的力度,后三拍则以sf-mp-mp的力度。除此之外,演奏时要逐步推进演奏速度。

2.1.4 宣叙性运用

事实上,宣叙性不是钢琴乐曲的独有特征,而是歌剧的特征,但得益于肖邦的天赋,其在《g小调叙事曲》中也呈现了这种特征。所谓宣叙性,是指语言与音乐高度融合的一种表现,故一般的钢琴曲作为纯音乐难以实现宣叙性,而《g小调叙事曲》的副部有两个主题,均由7加1加7构成重复、七小节段落组成,使附点音符主题旋律类似于人声演唱,这样就构成了宣叙性的实现条件,二者相互配合即可呈现出宣叙性特征。如何在《g小调叙事曲》演奏中展示宣叙性特征这一问题困扰了很多钢琴初学者,原因在于要呈现出宣叙性,就必须对钢琴演奏时的因素进行控制,其技巧关键在于把控声部间的力度。比如,一般在呈示部的动觉意象演奏中,要保证右手演奏的流畅性,且落指准确,每次落指的力度强弱都要得到合理控制,而左手应当完成一个简单的弱拍低音,更好地衬托宣叙性特征[3]。

2.2 节奏

在节奏方面,《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要点为连续三连音节奏运用、自由速度运用,具体如下。

2.2.1 连续三连音节奏运用

《g小调叙事曲》的特点是具有叙事效果,这种效果与演奏中的连续三连音节奏有关,连续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叙事效果。演奏技巧上,首先要注意区分三连音与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避免对齐演奏;其次要注意乐句呼吸,并紧贴音乐主题,通过再现部展现告别情绪。

2.2.2 自由速度运用

自由速度是肖邦结合个人思想提出的一种理念,肖邦曾表示“左手是唱诗班的主人,不能松懈或笨重”。这表明肖邦认为左手演奏时应当灵活,速度应当自由。当《g小调叙事曲》进入第35小节时,乐谱上会出现恢复原速的标记,结合自由速度理念,演奏时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恢复原速,比如缓慢渐进,尽可能不要直接切换,防止乐曲速度变换突兀。另外,演奏中要注意伴奏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演奏,期间左手的柱式和弦要像钟一样,稳住钢琴曲的节奏基础,这样右手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由速度。

2.3 踏板

自由速度的理念表明肖邦内心不愿意被束缚,这也是其能成为浪漫派代表人物的一大原因,这种特点同样体现在踏板运用方面。在《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中,尾声的部分片段踏板低音部的和弦伴奏与和声功能来回变换,形成了交相呼应的关系,能更好地渲染情感。这种踏板的演奏方式在其他钢琴乐曲演奏中并不常见,是《g小调叙事曲》的一大特色。在演奏中掌握肖邦式的踏板演奏技巧,须注意三个要点:第一,要灵活且准确地进行踏板切换,有效提高音乐表现力;第二,在更变踏板时应当注意左手伴奏声部的和弦,如果踏板更变不及时,会导致和弦变得浑浊、无力,而演奏中优质的和弦应当清晰、有力;第三,应当关注尾声处音乐情绪把握和控制,即《g小调叙事曲》是悲剧性结尾,可以通过持续音踏板配合重音演奏来逐渐衬托这种情感,使其达到高潮,最终再慢慢减弱,带给人一种遗憾、黯淡收场的感觉,呈现出悲剧效果。

3 结语

《g小调叙事曲》作为肖邦的代表作,包含了很多肖邦的音乐理念及演奏技巧,因此在学习《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技巧时,应当先了解肖邦的理念与演奏技巧,明确为何要采取这种技巧进行演奏,然后再学习具体的技巧使用方式。只有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能真正理解《g小调叙事曲》的内涵,也更容易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充分发挥《g小调叙事曲》的艺术魅力,带给人良好的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 黄庆佳,张薇.肖邦《g小調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艺术分析[J].科技视界,2015(15):119,297.

[2] 王晓宏.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157-160.

[3] 董敏.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89-92.

作者简介:卢云祎(2001—),女,河南濮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4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 13:03:04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5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55:00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3:13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