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时代逐渐到来,社会各领域都因得到信息技术助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地朝着新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此背景下,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师不能再一味坚持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否则势必难以提升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基于科学研究引入信息技术元素,尽力改善每一环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素养迅速提升到理想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科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在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概念等,还需要锻炼提高自主实践等综合能力与素养。高中化学学习较初中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也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教师予以更具科学性与适用性的引导,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在此情况下,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渗透,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指引。由此,高中阶段每个化学教师都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且在此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还需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结合现实探究革新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尽可能每一次都在恰当时机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价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顺利促使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稳步提高,逐步趋近理想水平。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面对日益提升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大部分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师都意识到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加强了反思探究活动,为改善教学付出了努力。但从结果来看,他们当前所开展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他们持续重视,并加以改进。具体问题包括:学生主体往往在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部分教师所用教学手段并不能够将学生积极性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化学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且具有明显抽象性,但是许多教师依然习惯单纯地进行口头分析讲解,所以往往很难引导学生迅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深刻原理,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实践鍛炼;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只在有限范围内引用教学资源,这无疑就阻碍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无法帮助其提升学科水平;学生各方面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向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大多情况下坚持统一教学,较少进行个性指导,难以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进步。基于以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持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反思,以全面认知自我,特别是要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进行系列针对性探究活动,尽力引入信息技术等多元科学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助力作用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锻炼,益于学生迅速提升化学综合素养,迅速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一)发送分析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奠定课堂学习基础
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通常非常重要,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学生进入课堂之后才能迅速理解掌握教师所讲化学知识,否则势必将需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新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教学选择,在平时开展教学工作的时,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任务,以顺利帮助学生奠定课堂学习基础,助力学生迅速学习进步。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部分知识的时候,在正式为学生讲解新课知识内容之前,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一定的课前预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力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新课教学即将用到的课件发送给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基于课件详细阅读分析课本内容,将重要化学知识总结出来,并据此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做好知识学习准备。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发送不同难度的课前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尽自己所能基于课本知识进行正确解答。最后,鉴于个别学生的特别情况,教师还需为他们发送相应的拓展预习任务。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预先积累足够的知识,奠定新课学习基础,从而在新课课堂上更加顺利地完成既定学习计划,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预想学习目标。
(二)引入直观辅助元素,提高化学课堂知识讲解效率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知识难度较大,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与阻碍,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教师如果依然坚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措施,那么势必无法顺利解决诸多教学难题,难以高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2]。由此,加强教学改进工作就显现出了必要性。在平时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阶段各个化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直观辅助元素,降低知识教授难度,提高化学课堂知识的讲解效率,以迅速达成预想学生培养目标。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部分化学知识的时候,面对重重教学困难,教师就不能坚持单纯进行口头语言分析活动,而要在此过程中适时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优化知识讲解活动。具体来说,首先在开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展示系列直观图片,主要为道尔顿与汤姆生等人的形象以及他们进行研究的活动的场景等,而基于此其即可以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顺利聚焦学生兴趣与注意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正式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时,每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师都需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直观图片,辅助讲解活动。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示系列生活画面,并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化学知识原理,引导他们高效进行知识应用锻炼活动。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引入直观辅助元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知识学习难度,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学生自然可以在短短课堂时间里优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大幅增强化学综合素养。
(三)利用微课视频教学,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学习难点
实际在每一节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学知识都有难易之分,需要教师进行区分教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教师很可能在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同时,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渐渐降低时化学知识学习兴趣。同时,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手段逐渐被推广开来,并慢慢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助力教学价值。综合以上所述,平时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就需充分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学习难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基于“氯气及氯的化合物”部分内容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为了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就需通过详细分析对相关知识进行区分,尤其要先确定本课学习难点的同时,引入微课视频进行高效教学。具体来说,教师一开始可以先为学生讲解难度较低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接着教师就需利用更多时间组织学生探究理解化学知识难点,同时要适时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鼓励学生基于理论讲解进行分析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直观了解分析,更加顺利地理解掌握课堂知识难点。在此基础上,临下课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课堂上播放过的微课视频发送给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的时候随时进行观看复习,以在复习实践中进一步深化难点知识理解。在课下独自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学生遇到不理解的点,可以随时暂停视频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播放视频,以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在微课视频的助力下,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将注意力聚焦于新课难点,更加高效地展开相关学习活动,从而迅速掌握新课化学知识难点。最终,学生自然可以在花费较少心力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四)布置拓展课后作业,给予学生强化学习锻炼机会
实际无论学习哪一学科知识的时候,学生都难以利用短短的课堂时间大幅提高综合能力,而只能学习积累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活动,进行强化锻炼[3]。基于此,课外作业环节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每个学生都需要在课外练习环节投入精力。鉴于以上所述,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不仅需要为学生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作业,还需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一定拓展性课后作业,给予学生强化学习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继续学习拓展化学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基于“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部分知识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需按照既定计划优质完成课堂知识讲解教授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练习活动。但要想取得更为理性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作业练习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系列基础性的习题,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很大的钠块?”等,鼓励学生进行解答练习。在学生能力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自己通过信息网络渠道搜集的系列难度较大的作业任务发送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尽力完成更深一步的练习,如“现有几个实验,如将钠放入足量的水中;将钠放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将钠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用铝箔包好钠并插一些小孔,然后再投入足量的水中,其中哪个实验中生产的氢气最多?”“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请问加入什么物质可以将碳酸钠去除?”等。此诸多拓展练习作业内容可以是难度更大的习题,也可以是难度更大的实验任务,以及融合生活元素的实践任务等。这样,在努力完成拓展练习任务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强化锻炼,大幅拓展化学综合能力,无限趋近理想高度。
(五)加强个性学习指导,提高学生拓展学习实践效果
在高中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生要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积累丰富知识与技能,并大幅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就需在课堂之余参与更多的实践锻炼活动,否则其将只能获取基本的学习成效[4]。与此同时,详细分析学生学情可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经历,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当前学科素养也就显现出了差异性。鉴于以上所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个性学习指导,提高学生拓展学习实践效果,为达到预想教学目标助力。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部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开始需要高效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分析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练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基础学习成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需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任务。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网络与各个学生建立紧密联系,便于课后随时与各个学生联系,了解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其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思维局限性明显、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等,以给予针对性启发指导。这样,各个学生就可以在教師有效帮助下攻克一个个难题,走出学习困境,高效率完成练习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师生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基于自己课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留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定时间详细阅读学生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答,以切实帮助每个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通过进行上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活动,教师通常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跨越一个个学习障碍,提升学习实践效果,增强化学综合素养[5]。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高中阶段几乎每个教师都面临更加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在教学革新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不能一味沿用习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推行,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值得引起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综合以上所述,针对高中生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需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元素,同时要基于具体学情探究革新每一次应用,尽力为学生营造优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终大幅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文杰,胡林涛,赵雷洪.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36):81-85.
[2]李彦山.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126-128.
[3]孙劭长.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120-122.
[4]罗晓梅,杨力嘉.基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优化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办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8):166-169.
[5]郭倩,王良.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山东化工,2021,50(2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