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飞 谭永仓 杨洋 野海堂
摘要:西藏高寒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得灾害事故较其他地区更加难以应对。绳索救援凭借其方便有效、快速可靠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各种复杂环境中的救援实战中。尽管如此,救援人员仍需要在日常训练和实战救援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绳索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绳索技术更安全、更高效地运用于高寒地区的救援中。
关键词: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绳索技术应用;救援能力
近年来,西藏在抗灾救援基础工作上已经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西藏所处特殊、复杂的地理环境。受地理环境、高原气候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导致在西藏高寒地区实施救援工作难度加大。
纵观国内多处高寒地区救援案例来看,绳索救援是抢险救援中的一种非常可靠的方法,是指利用绳索将伤者或被困者从危险环境转移到安全地带的行动,绳索具有用途广泛、使用便捷、易于携带、可靠性强等优点,使救援效率能够得到整体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绳索救援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救援技能,需结合现场情况及特殊地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绳索救援行动。特别是在西藏高寒山谷地带,救援人员需充分了解地理环境,提前开展多项预判与评估,制定合理的绳索救援方案,这对救援人员自身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强化针对性救援专业技术训练,提升救援人员在西藏高寒地区的绳索救援能力和安全意识必不可少。特殊环境下的绳索救援需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以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高度稳定。
一、西藏高寒地区环境特点与救援难点
(一)环境特点
高寒地区海拔高、雪山多、山谷险峻、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且地形复杂,山体下段被低矮密灌覆盖,中段被冰川积雪覆盖,上段为裸露岩石和风蚀积雪,导致人员被困情况逐年增多,救援人员徒步接近难度大,便于利用绳索救援技术,架设转运安全路线,开辟救援通道实施救援。因此,西藏高寒地区的灾害发生概率大、救援难度也相应增大,是救援任务中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二)救援难点
1.救援人员体能不足
在海拔高且气候寒冷的西藏高寒地区执行救援任务时,对救援队员身体机能和体能要求很高。海拔攀升后,氧气含量减少,会导致出现缺氧症状,还会出现头疼头晕、胸闷气短、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对应的身体机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强度负荷运动也会加剧这种反应。此外现场救援人员穿着厚重的防寒保暖战训服,随身携带必备绳索及应急救援装备,致使身体的负重增加,灵活性和行动速度都相对降低。因此,高寒地区环境会影响救援人员的体能,进而影响救援行动。
2.救援装备性能会降低
高寒地区的低温和恶劣环境会对装备器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救援装备性能降低、功能失效及耐寒能力下降等,导致救援能力减弱,给救援行动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
3.对救援队伍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寒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对救援队伍的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搜救装备的动力性能,应急综合保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物资相对缺乏,环境恶劣特殊,会对救援预判造成一定干扰,通信及交通难度也同样增大。救援队伍需具备救援方案建立能力和风险防控化解能力,同时救援队伍的意志力与协作能力也亟待考验。西藏高寒地區冰雪区域多,自然灾害频发,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救援难度大,景区内游客迷失、摔伤、受困、落水、遇袭等险情时有发生。2014年8月18日,西藏工布江达县加兴乡318国道处,一辆旅游大巴车不慎坠河,大型机械均无法进入现场救援作业,救援队伍充分考虑受困者二次创伤问题,把安全放在首位,在利用绳索救援装备上做足准备,最终救出29位幸存者。当前,国内的救援装备和技战术都已成形,实战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高寒地区等复杂环境下的运用能力和救援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高寒地区绳索救援现状
西藏高寒地区本身缺乏硬件设施,难以第一时间掌握和捕捉即将发生的灾情信息,这给救援队伍提前实施风险预判和准备工作都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专业救援人才引进与培养难度大、恶劣环境对救援装备的维护保养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作为救援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西藏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规律,且在战训任务中不断提高救援能力,完善救援处置办法,切实提升特殊复杂环境下的救援能力,才能把自然灾害和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绳索装备现状
高寒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绳索装备的效能和适用性都有一定影响,严寒低温导致钢制类器材的屈服强度升高,但韧性和塑性降低,当温度低至其最低设计温度时,较容易发生断裂。高原高寒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且风沙大,加速了编制绳类器材的老化与损坏,削弱了救援行动质量,也给整个救援行动带来了一定潜在风险。
(二)人员技能现状
当前,应急救援队伍在绳索救援技术日常训练中,主要是学习基础性教材,对安全钩、防坠落部件等装备的操作应用与保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都相对单一,对特殊复杂环境下装备的应用与保养方法掌握不足,技术上难提高、训练积极性也不高。加之开展高寒地区的专项救援培训与专项救援模拟演练相对较少,救援人员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学习,绳索管理也相对比较保守,过于强调团体协作配合,忽略了个体技能水平发挥;过于强调训练结果程序化考核,忽略了训练结果在实战中的实际应用;过于强调教科书上的理论学习,忽略实战中的灵活运用。
(三)救援实施现状
在西藏地区,朝圣、转山等宗教活动和旅游、探亲等群众性活动不断增加,并且冬游西藏、冰川探险、攀登雪峰等极限挑战运动也逐年增多,被冰雪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大。尤其是冰川、雪山等极地探险为众多探险爱好者所喜爱。2020年12月20日,网红“西藏冒险王”在那曲市依噶冰川探险过程中遇难;2022年2月9日,5名游客在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山转山遭遇暴风雪,2人失去生命。伴随而来的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小觑,雪崩或其他意外事故都容易造成人员遇险被困。在救援行动中,绳索救援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寒地区绳索救援行动需重点关注,一是恶劣复杂和低温缺氧环境,会使受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出现高原反应,如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引发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进而致人死亡。二是接近被困者和转运被困者难度大,高原缺氧会降低救援人员的身体机能,出现反应缓慢、体力不足等不良现象。长期的严寒低温影响救援人员对装备器材操作的熟练度、灵敏度。严重者会造成冻伤,增加非战斗减员,给整个救援行动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
三、提升西藏高寒地区绳索救援能力的对策
高寒地区绳索救援行动中,队伍内应注意设立应急防控组,根据高寒地区特殊的地形、天气及恶劣复杂的环境,在高海拔低温环境下,要防止绳索装备器材出现故障或其他不可预知性问题发生,需配备抗高寒且性能稳定的装备器材。
(一)救援前期
1.加强日常体能训练
过硬的技术和经验是提升绳索救援能力的支撑,良好的体能素质又是提升绳索救援能力的强大基础,救援人员要将体能和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克服救援过程中出现的时间长、危险系数大、难度高等不利因素,也是关键时刻救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保证救援体能训练的科学性,须请体能专家或教练对救援人员进行科学指导,传授有效方法,增强力量和耐力,增加负荷量、负重悬吊训练提高救援人员体能素质,高空、复杂地形的绳索救援对身体柔韧、协调性要求较高,在日常训练中可采取静力性练习身体组织关节拉伸,使救援人员有效适应高寒高空作业环境。
2.完善救援战训体系
完成日常训练战备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救援人员专业训练水平和救援能力,离不开完善的训战体系支撑。需联合有关专业队,引进社会专业人才,携同建立一套高寒地区救助安全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救援人员进行科学有效、实战性强的训练考核目标,其次与社会专业救援组织沟通协调,做到大型救援或恶劣气候下可进行联动参与支援,还要建立高寒地区救援风险评估专家小组,在进行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专业救助等方面可第一时间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技术支撑。西藏高寒山地环境,救援人员的日常训练也要更有环境针对性,对山地、悬崖、沟壑、桥梁、狭小空间、冰川雪地等各种环境都要进行白天夜晚全时段训练,充分运用最复杂和高难度地形进行模拟演训,也要组织全体救援人员开展雪山陡坡徒步行进、雪地被困人员拖拉转移、雪山峡谷救援、大角度陡坡下降救援、雪坡斜下向上救援、空地立體救援等既定科目预演,全流程全要素训练、才能有效检验救援人员在高寒环境下的综合救援能力,使救援人员提前适应“真实”的复杂环境。
(二)救援实施期
1.加强现场环境监控与风险评估
救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突发、未知情况,对救援人员身体和心理同样都是巨大挑战。西藏高寒地区容易遇到道路泥泞、绳索操作滑脱、滑坡、落石、暴雪等自然环境带来的危险,指挥员应充分了解救援场地所处环境,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合理应用救援方案及装备选择,时刻观察救援场地存在的危险环境变化,把控环境风险,科学决策,将救援风险降到最低。
2.做好装备器材的战备工作
在开展救援行动时,要保证绳索救援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且满足需求。尤其是在高寒地带的恶劣环境下,应保证所用主绳、安全吊带等编织类装备无破损磨烂或开线等情形,金属救援器材要做好检查。在高寒地区的实地救援环境下,救援队伍内要设立稳定的战勤保障小组,针对恶劣气候为救援人员配备足量的保暖衣物、专业救援冰镐、雪盲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及轻量化救援安全吊带、雪锥、抗冻涂胶等救援防护器材。
3.严格依照救援方案做好团队配合
当指挥员下达命令后,救援小组要严格按照救援方案实施救援,安全员要不间断对整个作业行动环境进行观察评估,出现危险应立即示意指挥员下达撤退命令。救援人员要遵循“保证安全、迅速行动”的原则实施救援,确保救援安全高效。
(三)绳索救援区分“三类险情”
1.固定锚点,向上提拉营救
人员困于冰川、雪山、深谷、崖下、溶洞时,可在高处适当位置寻找坚固锚点,救援人员通过绳索系统从上方接近伤员,对其进行伤情评估后,使用三角救援安全带或担架进行固定,并通过架设倍力绳索系统,利用个人绳索救援技术或团队交叉拖拉、可释放偏离点等方法对伤员实施提拉救助;对于跌落出入口较狭小深洞的伤员,可采取竖井救援法。救援时,要注意安全观察,若有落石等风险要立即示警。
2.建立轨道,水平横向营救
人员困于河中沙洲、孤岛或峡谷时,通常采取T形和V形救援方式。在大量受困人员横向快速疏散和净空距离不大的峡谷垂直救援作业时,我们采用T型救援法;在净空距离较大的峡谷、河流等环境下的救援作业时,我们采用V型救援法。无论选择哪种作业系统,作业区域都应当有一定高度,才能发挥绳索救援效益。
3.利用牵引,纵向下放营救
人员困于冰川、高崖、缆车、摩天轮、桥梁时,救援人员通常利用绳索接近伤员,对其进行伤情评估后,使用三角救援安全带或担架进行固定,并采取悬挂救援法、一点吊救援法、斜向救援法对伤员实施下放营救。期间,要利用牵引绳控制下放速度,确保伤员平稳下放。
参考文献:
[1]彭曦.消防绳索救援训练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3):25-27.
[2]王新伟.关于开展绳索救援训练的几点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6,02(12):37-38.
[3]刘纪达,黄鲁强,汪远航,绳索救援实战化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25):194-195.
[4]孙巍.西藏自治区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6年
[5]才让.青藏高原旅游安全风险分析[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6]向毅.简析消防员绳索救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8,04(0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