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晓立)2022年3月17日,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幕。展览共展出数字人文作品近60项,类型含可视化交互作品、视频短片、彩印海报等,主题涉及古籍智能、人文可视化、网络文学、智慧法治、历史地理、文化遗产、社会计算、颗粒艺术、课程创新等跨学科方向。作品的创作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艺术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法学院、人口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等全校20多个文科、理科和工科院系。作品展将持续展出3周,至4月10日结束。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字节跳动公司副总裁李涛以及来自北京大学20多个院系的师生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博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颇为特殊,不仅因为是首届,更因为数字人文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它将科技与人文这两大领域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科获得更多的突破。他相信,拥有学科交叉传统的北京大学,同样也拥有发展数字人文学科的优势,能够产生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张志清认为,数字人文以人为本,采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是工具和技术之变,思维和方法之变,学科和教育之变,敲响了当今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洪钟,也吹响了传承和活化古籍的时代号角。他盼望北大、国图和字节在当下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拓展数字人文的未来。韩启德表示,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在取得颠覆性的进展与应用,为人文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和工具。与此同时,人文学科不仅会应用数字技术,反过来也会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产生重大的影响,不仅要用数字、靠数字,还要管数字。
随后,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任王军对本次展览作简要介绍后,字节跳動公司对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发展的捐赠证书授予仪式举行。这笔捐赠将全面支持“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研发古籍数字化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加速中华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以“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的计算艺术史探索”为题,介绍了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近年在计算艺术史方面的探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作了“更上层楼——人工智能助力数字人文”报告,用生动的例子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助力数字人文研究。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教授作了“人工智能推动新文科建设”报告,指出新文科的建设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助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教授演示了“中国古典诗词分析系统”,生动地显示出古典诗词分析系统如何在数字环境下助力古代文学的研究。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教授作了“数字人文中的可视化”报告,指出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洞察人文数据的内涵,理解其中蕴藏的规律。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任王军教授作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数字人文”报告,指出需要打造数字环境下人文学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才能建设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范式。
据悉,数字人文是北京大学推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北京大学2022年的发展主题。此次展览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智能学院可视化实验室、艺术学院、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信息管理系等机构共同承办,字节跳动公益提供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