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教育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不能只是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改革创新。问题教学法的使用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规律,将问题作为基础导向,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内容内化成解决学科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综合素养。
一、结合生活实际,逐步完善问题情境
物理教学大都来自生活,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所囊括的知识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以及总结,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地使用生活情境,让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问题和学生学习、生活相贴合。教师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内容,让物理问题情境能够更加完善。比如,在教学“力和力的平衡”这一节课时,就可以通过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问题讨论的兴趣,并且深入到生活当中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利用港珠澳大桥这个案例构建相关的物理情境,并且和生活当中力平衡的现象相结合,设计相关的计算题目,让物理实验更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并且使学生有效利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不难发现,把高中物理问题教学和生活特点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并且展开深入的物理学科学习。生活化的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也可以让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问题情境的构建更加完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由浅入深,优化问题呈现形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设置物理问题,使其更具有层次性以及渐进性,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让问题可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探索。比如,在教授“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这一节课时,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当中的模拟电路软件进行电路教学,同时也需要进行层级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串联以及并联电路开始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回归到物理教材当中,逐渐熟悉电路的构成以及器件的使用。之后,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将电流以及电功率作为对象,让学生能够探索复杂的物理学科问题。所以不难发现,在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重视逐层设计的方法,有效地进行层级化的设置,让问题教学法更具有实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问题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在问题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对问题更感兴趣,从而能够主动进行思考,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同时通过多媒体,让问题能够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基础认知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行星的运动”这一节课时,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天体当中的运动缺乏认知,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天体运动的认知,通过多媒体视频给学生播放天体运动的轨迹以及日心说的来源,使学生在观看之后对天体运动的规律进行思考及总结,从而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感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的过程当中满足新课改的基础要求。
四、教师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自主能力不足,而且比较缺乏基础的物理思维,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解决問题。在课堂上,教师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思维模式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效率,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教学“曲线运动”这一节课时,就需要使学生明白曲线运动当中的具体性质、位移和运动的方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运动过程中曲线的特点。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终点以及起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顺着教学思路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五、引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总结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比较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回归实验并且解决目前已有的物理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解决物理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公式以及结论的一些基础原理。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物理实验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的热情,从而充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以及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对实验当中存在的误差要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够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或者是在实验过后怎样才能有效地分析类似的误差。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实践思考,并及时解决物理当中存在的一系列漏洞,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物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物理思维,才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利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从而使学生符合新课改下的具体教学要求。
六、设置开放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是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利用问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学习的具体成果,然后再巩固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对问题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牢牢把握使用问题的机会,在课堂当中利用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能够具有活力以及生机。因为学生在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往往会产生疲倦感,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可以获取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一种轻松的方法,完成物理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比如,在教学“机械波震动”这一节课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难懂,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放缓授课的进度,并且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够将这部分知识使用在生活当中?有些学生会马上发言,其他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有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想法,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七、提出系统问题,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布鲁纳指出:“个体的认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尤其通过系统的问题呈现方式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在认知过程中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用课堂上比较宝贵的时间学习,也需要用课余时间学习,而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习题,这些习题和课堂上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理解问题当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才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答案。比如,在教学“斜面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问学生:在倾斜度是30度的斜面上有一个挡板,挡板是不能运动的,斜面上面的小木块和挡板之间有一个弹簧,如果小木块受到力,并且在斜面上推进一定程度之后释放。问小木块再次处于平衡状态的过程当中,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是多少?如果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概念当中不同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地加深自己对不同物理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还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进步,展开物理学科的深入讨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教师首先需要抓住问题以及引导这几个不同的方面,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紧抓课本定位,并且有效和课本当中的知识相结合,通过问题来阐述知识点。在进行问题导向的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并且开展问题引导。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在高中物理课堂当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