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面就将非常广,后果会十分严重,因此加强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一、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食品安全指的是在食品无毒无害的基础上,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食用后不会对人体造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笔者下面从食品的绝对安全性、相对安全性、物理特性、健康特性等方面对食品安全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食品的绝对安全性。食品的绝对安全性强调的是食品原材料本身的无公害、无污染、无风险,食用后绝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属于非理性状态,其食品安全风险是可控的。第二,食品的相对安全性指的是定量食用,在正常的量化范围内不会引发食用者的健康损害,一旦超过正常的量化标准,极有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第三,食品的物理特性,是通过食物的色香味等物理属性,经过食用者眼观、鼻闻、口尝实现的。第四,食品的健康特性,因其关系到人体的健康水平,所以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人们开始注重食品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
与其他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不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高校食堂,以及校园内部的商超,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安全,因而要将其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广泛,后勤部门不仅要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更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个体差异水平,如民族习惯、消费水平等,保障师生“吃饱”“吃好”“吃得健康”。
二、当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近年来,高校食堂餐饮逐渐朝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减轻管理压力、提高管理质量,不少高校将食堂以投标的方式分包给社会餐饮企业,由餐饮企业实施统一化管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明确管理职责,还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显著提高管理效率,但这种方式也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部分人通过“特殊关系”拿下高校食堂的竞标权,而这类餐饮公司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理念,学校在与其合作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2.食品安全管理结构多样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形式多样,有的高校食品管理工作是由后勤部门直接管理,也有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分包的餐饮公司,由餐饮公司全权负责,学校只需定期检查。由于餐饮公司的等级不同,由多个分管部门构成,这就使得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管理结构呈现多样化,实际管理中的权责不够明确,不仅不能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为高校师生的日常饮食健康提供保障,还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对高校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3.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相对落后。由于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在管理上不仅涉及烹饪部门和采购部门,还涉及其他方面,比如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与存储、食品安全检测等。笔者发现,部分高校采购部的工作人员都会制订每日的采购计划,明确各种食材的采购量,然后到市场直接购买,为了减轻工作压力会到固定的食材采购点。久而久之,采购人员会形成习惯,对供应商提供的商品不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采购过程缺乏监控,难免会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食品原材料的基本品质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用量大,为了保障品质,需要做好储存管理工作,但大部分学校食堂的仓库都不注重对食品储存的管理,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容易留下食品安全隐患。且在食品安全监测环节,许多学校都仅仅依靠感官上的评价,不具备专业的技术设备,这就很容易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食品安全风险监管、评估不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基本能够通过风险监管和评估进行预测,通过对采购、配送、存储、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可以确定食品安全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把食品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食堂在食品安全监管与评估方面还有所欠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不能覆盖到每个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管、评估不到位,容易留下食品安全隐患。
三、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策略
1.健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涉及的人群特殊且广泛,包括高校领导、后勤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以及在高校食堂就餐的全体师生,所以要做好健全管理制度这个基础工作,借助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高校食品安全。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制订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各方能够明确自己的具体工作,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思想意识,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培养各个主体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认同感,形成相互对应的价值体系,不同环节的主体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思想意识能够对涉及的各方工作人员起到约束作用,使其能够主动投身于配合食品安全管理的行列中,并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满足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其次,优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可以借助高校的校园广播、网站等拓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途径,让更多人明确其中的利弊,并化身为多方面的监督者,强化监管力度,从而更好地净化高校食品安全环境,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想做好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是基础,但是只建立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只有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激发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绝对的约束作用。学校领导者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结合高校食堂管理的具体情况,制订管理制度的落实计划。对于学校直属食堂,要提高对后勤管理部门的要求,加大对后勤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后勤部门负责人熟知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后续的管理工作。对于分包的餐饮公司,学校要增强与餐饮公司的互动与沟通,定期抽检食品样品,避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脱节。
3.组建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团队。工作人员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关系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要通过组建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团队,使其立足于专业的角度,去处理相关的食品安全工作。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提升当前管理团队工作人员的能力,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职业培训,渗透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让工作人员在积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更加专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内容与方法。学校还可以增设奖惩制度,用于鞭策工作人员,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二,吸收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当前从事餐饮服务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校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引进,提高人才招聘门槛,为组建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团队创造有利条件。
4.争取学生的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主体是高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具有绝对独立的自主能力,具备承担一切职责的能力,在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取得大学生的积极配合,将学生发展成为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者,积极接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张贴海报及宣传语等,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其次,高校还可联合学生会,让学生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借助学生力量创新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5.将食品安全渗透到课程教学体系中。高校要加强食品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将食品安全渗透到课程教学体系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学校要把食品安全当作优化校园环境的一个因素,促进食品安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扩大食品安全教育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提高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效率。也可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创造多元化的食品安全教育形式,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相关从业者与管理者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有效的管理经验,然后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渗透科学的管理理念,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另外,考虑到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高校要善于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将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到全过程,并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以便争取学生的积极配合。
作者簡介:李丹(1991-),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