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火相传,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2022-05-30 23:29尹洁周盛楠
环球人物 2022年17期
关键词:龙芯信息产业芯片

尹洁 周盛楠

胡伟武

最近几年,哪怕是最不关心政治的人也对中美之间围绕芯片产业展开的激烈博弈感到震撼——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双方抢占的“高地”是以肉眼看不到的纳米长度衡量的。现在,集成电路晶体管尺寸已经缩小到纳米级。1纳米等于10的负9次方米,一般细菌的长度是500纳米到5000纳米。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差不多有几十亿个晶体管。

对于包括计算机、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来说,芯片相当于大脑,因此谁掌握尖端芯片,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就在这个8月,美国总统拜登簽署了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约合1.9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和科学法案》(简称《芯片法案》),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期望以此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美国正在打一套组合拳。除了《芯片法案》,他们还联合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想通过‘四方联盟来围堵我们。”胡伟武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相比于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的身份,胡伟武的另一个身份更广为人知——龙芯中科董事长。20年前,中国第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研发成功的。今年6月,龙芯中科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产CPU(中央处理器)第一股。回顾这些年的发展,胡伟武感慨万千。

“西方的套路一直没变”

3年前,正当美国政府对华为围追堵截,甚至下达芯片“断供令”时,胡伟武在2001年写的一篇文章《我们的CPU》在网上流传开来。文章讲述了中科院计算所研发“龙芯1号”的过程,胡伟武当时是研制组组长。

“那时我们满腔热情,觉得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CPU。”胡伟武说,“有一天深夜,大家在等待计算机运行结果时聊到了生死,都很感慨——我们比西方落后那么多,人家又不比我们笨,如果还是朝九晚五地搞研发,是很难赶上人家的,只有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拼命才可能赶上。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受欺负。”

差距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胡伟武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人为“两弹一星”造的计算机,所有芯片均是自主研发的,不受制于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在他看来,芯片研发就像盖楼一样,必须一层一层来。有一段时间,国内觉得自己造芯片不如去国外买,所以放弃了“盖楼”,直接购买国外核心零部件做组装和应用,虽然组装出来的产品销量不错,但当人家不再卖给你的时候,就会被“卡脖子”。

胡伟武(右二)早年在指导研究生学习。

2013年,胡伟武在华中科技大学与学生交流。

2019年5月,“龙芯3号”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胡伟武将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是第一阶段,完全自主但没有市场化;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第二阶段,计算机产业彻底走向市场化、全球化,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丧失了自主性,计算机研究和产业从CPU和操作系统两大核心技术退出;本世纪10年代至今是第三阶段,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在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基础上构建国内大循环,既要打造自己的独立体系,也不脱离国际市场。

“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掌握,不能依赖别人。几十年来,西方对我们的套路一直没变:当中国没有某项先进技术时,他们就搞技术封锁;一旦中国自主研发有起色了,他们就用各种手段打压或延缓你的发展速度,跟你合资啦,给你‘技术转让啦,总之不让你发展自主能力。”胡伟武说。

这些手段,他全都领教过。比如CPU,当中国自己造不出来时,西方垄断国际市场,产品价格高昂;当中国努力多年后终于有了技术突破,西方马上通过技术授权或合资的方式打压中国自主研发的CPU发展。

“2010年前后,在龙芯从科研院所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国外多家CPU企业找过我,‘咱们合资办个企业行不行?‘我给你技术授权,你直接用行不行?核心思想就是:我知道你龙芯做得还不错,但没有我的好,不如你直接用我的,源代码都可以给你一部分,但你别再搞研发了。一旦进入这个套路,就要不断跟着人家走,中断自主研发的实践,丧失自主研发能力,本质上是‘缴枪不杀。”胡伟武说。

近年来,随着美国愈演愈烈地打压中国科技产业,这个套路已经无法再迷惑中国人。尤其是最近的《芯片法案》,进一步暴露出美国的焦虑和不自信。比如,该法案鼓励美国企业在其国内生产芯片,但又规定凡是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企业,10年之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建厂,换句话说,不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扩大产能。这耐人寻味的条件里,隐含的味道昭然若揭。

“美国恨不得把中国限制死,但毛主席说过: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美国对此很清楚,它封锁的技术,中国肯定能造出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胡伟武说。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只能在短期内对中国搞技术封锁,只要中国完成技术突破,产品会很快打入国际市场,且性价比远高于西方产品。早年是衣服、鞋子,后来是家用电器,现在已经升级为高科技产品。

“未来要三足鼎立”

尽管美国想尽办法打组合拳,但胡伟武认为中国的应对之策只有四个字:自力更生。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主要构建在两个国外技术平台上,一是Wintel(微软+英特尔)体系,二是AA(ARM+安卓)体系。胡伟武表示,中国一定要建立起第三套体系。“过去10年,中国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一项成就是,我们正在形成一套独立于西方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虽然有些地方还比较薄弱,但体系内部企业已经发生了紧密的相互作用,且正在发展壮大。”

CPU芯片和基础软件在信息产业里的地位,相当于工业里的钢铁、石油,是整个产业的基础。工业要想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也要靠芯片来控制。如果中國没有自己的信息产业体系,等于在别人的土地上种庄稼。

“毛主席、周总理那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他们很清楚,工业体系的基础是钢铁和石油,所以花了很大力气把这两个基础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到了应用技术上,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变得有些急功近利,什么热门就做什么技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产品,却忽视了体系建设。”

胡伟武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其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全部计算能力加起来,还不到今天智能手机计算能力的1%,但通过自成体系的系统优化,成功实现了极其复杂的登月计划。

信息产业也是如此,能否建立自己的体系,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真正的国际地位。它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既需要计划,也需要市场。

“20年前,我们做出了‘龙芯1号,但直到2010年才开始市场化转型。一开始很痛苦,走了很多弯路,摔了很多跤。”胡伟武笑言,别人办企业是从零开始,他则是从负数开始的。

“负数就是教条主义。我们最初相信‘学院派,美国人的论文看得太多了,但对市场需求不了解,没有肃清‘学院派的流毒,结果一抬腿就摔跟头。后来痛下决心,从象牙塔走出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终于完成了蜕变。现在我们可以在市场中打拼,能够盈利,而且还上市了。”

10年前,占市场主流地位的英特尔CPU芯片,其性能是中国国产CPU芯片的10—15倍。为了弥补差距,我国启动了重大专项工程和自主化应用试点,“龙芯”正是从那时开始在市场中发力的。

当时,中国信息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很明显:研发能力集中在科研院所,但真正被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国外。科研院所每年总结时,自我感觉取得了很多成果、获得了不少国家奖励,但很少转化为真正的社会经济效益。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信息产业的研发与市场进行了更为紧密的结合。尤其是最近5年,硬核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得到了加速发展。按照胡伟武的判断,中国被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会得到初步缓解,在“十五五”期间将得到根本性改变。

“我相信到2027年左右,‘卡脖子的局面会彻底扭转。我们并不是关起门来什么都自己做,而是要将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手中,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到2035年,当我们的自主体系完全建立后,世界信息产业会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我们是为人民做龙芯”

为了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增强中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的芯片半导体企业共有2904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浙江。随着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业人员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10年前,龙芯科研团队的平均薪酬只有国际同行的几十分之一。有段时间国家政策转向,芯片以海外引进为主,政府资金支持大幅减少,龙芯连发工资都困难。直到2015年,团队的平均收入也只是行业同类岗位的几分之一。

“我们很多骨干都面对过5倍、10倍的薪酬诱惑,但没有离开。我总结了三条核心理念:一是坚持为人民做龙芯,这是我们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受得了委屈;三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022年2月,浙江金华一家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

胡伟武坚信,解决“为谁做龙芯”的问题是提高团队战斗力的根本。他常举一个例子:“当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如果按照国民党军队的标准发军饷,党早就破产了,但为什么我们几乎不发军饷,战士们还是跟着共产党走,不愿跑到国民党那边去呢?”

龙芯公司有一位80多岁的研究员,名叫黄令仪。作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老前辈和资深专家,她在66岁那年第一次见到胡伟武,详谈之后决定加入龙芯发挥余热,成为一段佳话。

快80岁时,黄令仪仍然每天到公司上班,拖着鼠标在电脑上查电路,胡伟武对她说不要这么辛苦了,黄令仪脱口而出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黄老师小时候经历过抗日战争,在桂林亲眼见到一名5岁的小女孩在防空洞外被侵华日军的飞机炸死了。‘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种精神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到了今天,‘95后‘00后对美国、对西方更加了解,有了平视甚至俯视的视角。他们对自主创新的信心比我们足,这是最宝贵的,我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目前,龙芯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在胡伟武眼中是一群自信且潜力无限的年轻人。他希望国人对国产芯片也有这样的期待。

“有些产品像养猪,一年就出来了;有些产品像养牛,3年可以拉犁;有些产品则像养孩子,培养到博士毕业还不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核心技术产业有养孩子一样的耐心。”

胡伟武

1968年出生,浙江永康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毕业,工学博士。现任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龙芯信息产业芯片
基于国产化龙芯的动环数据采集系统
7524亿元
芯片测试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龙芯之父”胡伟武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龙芯发布新一代处理器产品
74HC164芯片的应用
摩尔定律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