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特色城镇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2022-05-30 20:56邓婷尹
艺术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摘要: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应基于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物质和设施条件,从地形和人文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尊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充分考虑人们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构建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文章主要阐述绿色建筑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和途径,探讨绿色建筑在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对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意义。研究得出,人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必须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关键词:特色城镇;景观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摆脱日常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开始享受休闲旅游带来的轻松体验。同时,大多数人喜欢去乡村和城镇,享受亲近自然、欣赏当地风俗的慢生活,因此掀起了一股发展特色小城镇的热潮,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大规模消费的推动下,城镇化进程加快。

在旅游领域,特色城镇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潜力与影响力,应遵循区域特色和创新理念,以农业、文化、风俗、科技等景观规划为基础,制订符合当地旅游稳步发展的规划。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造成的严重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各行业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实践。基于此,在特色城镇景观规划中,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产品,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安全、舒适的要求。此外,其可以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实现建筑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特色城镇的规划和设计方向

1.1 特色城镇的分类及发展方向

目前,可以将小城镇理解为包括非农业人口在内,总人数不足50萬的小城市,以及国家监管的城镇和集镇。其中,集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心,有利于镇上居民生产和生活,也是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关键。特色城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且交通相对便利。特色城镇的建设必须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保留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尽可能突出区域特色,进而加快城市化进程。

特色城镇的景观规划,需要在一定空间内利用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具有创新性和独特产业的区域。在规划特色城镇景观的过程中,文化内涵是基础,即通过美化设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构建一个既具有生态特色又具有生活特色的小城镇。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1]。

我国的特色城镇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功能分类。按地形特征来划分,城镇可分为平原城镇、小山城镇、山地城镇;按功能来划分,可以分为农业农村类城镇、历史文化类城镇、康复恢复城镇、新型工业城镇、风俗特色城镇等。

在特色城镇的功能分类中,农业农村类城镇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城镇类型。这类城镇要依靠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它们不仅是农业、工业区,更是旅游景点。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农业特色的小城镇需要确保农民的参与度,包括畜牧业、植物种植和住宅住宿设施,并根据当地特色产业整合、规划出一个主要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而对于历史文化类城镇,必须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其发展必须注重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才能促进农业文化的传播。康复恢复城镇的主要价值在于能给游客带来身心上的放松和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牧场、湖泊、河流、温泉等自然资源,建设一个以健康疗养为主题的特色城镇,才能彰显当地的特色。还可以引入医疗康复设施和中医治疗,为患者提供综合康复和老年护理服务。此外,还有一种小镇类型,即具有独特地方风俗的特色城镇。

以上这些特色城镇形态各异,但都具有清晰的产业定位、文化特征、旅游内涵,以及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的项目,其核心在于有特色[1]。它们将文化、产业、旅游、社区等功能融合成一个整体: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都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能[2]。

1.2 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

首先,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以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物质和设施条件为前提,从地形和功能的角度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土壤、水、建筑、作物、植物等元素,应充分满足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的需求,同时要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基于此,艺术设计在农业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梯田总是以条状或块状分布,符合审美特征中的规律性和对称性。当季节发生变化时,农作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农作物的颜色变化,可以赋予梯田一种独特的美。

其次,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把握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重视对区域文化内涵的挖掘。一些开发商只关注产业带来的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其文化价值,导致一些民间景观被忽视甚至被破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民间文化资源,但更多的是单纯的保护,缺乏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景观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维持区域风格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社会变化和公众的需求,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并将其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以人为本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规划必须尊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充分考虑人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从而创造一个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在景观的安全和便利性方面,要确保有足够的人流聚集和分散的空间,场地要宽阔、平坦,使人们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同时,景观场地应保证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布局规划合理,以达到休闲享受的目的。而针对景观建筑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空气、温度、湿度对人的影响,在听觉、视觉等直接体验方面应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 绿色建筑的景观设计策略

2.1 绿色建筑的支撑理论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建筑使用者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使用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成为关注的重点,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即严格贯彻落实绿色建筑建设,并确保绿色建筑符合地区生态建设的要求[3]。

克劳斯·丹尼尔斯在其著作中提到生态建筑技术这一概念,其指出,绿色建筑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减少生态污染,构建建筑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系统,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有效配置资源。绿色建筑体系是由技术、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性体系。在社会领域,它包括社会性、文化性、适用性、经济性等。在技术领域,它包括构建规则和自适应技术。绿色建筑理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而是一个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设备,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综合体系。

传统的建筑设计更注重市场消费需求,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在保证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环境因素。其指导思想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强调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强调整个生命周期的节能和环保,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建筑的设计、运营、成本和效益。

绿色建筑以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的环保材料为基础,主要根据当地情况使用相应的高科技材料。在建设初期投资阶段,绿色建筑需要的资金高于传统建筑。但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运营效率,减少建筑能源浪费,从而节省后期维护成本。因此,与传统建筑相比,它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规划方面,绿色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及时变化的设计原则,结合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气候环境和社会氛围,使用当地材料,尽可能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因此,由于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差异,绿色建筑的风格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

2.2.1 建筑外墙结构

作为建筑物的主要保护层,建筑外墙结构对整个建筑质量和能源消耗有巨大影响[4]。绿色建筑外墙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能耗和建筑室内气候环境。在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的形状、窗户的气密性、开关面积的比例、墙体结构的热性能、建筑的整体形状等。在建筑的外墙部分,应科学地采用种植屋顶和通风屋顶的结构,坡屋顶选择通风阁楼层,100 m以下建筑物按不同形式设置种植屋顶。此外,还可采用绿化、遮阳或保温措施,以减少光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外壳结构的材料选择中,钢结构可以保证其主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能更好地与外壳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2.2.2 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与建筑材料紧密结合。因此,在满足各结构使用功能的同时,要从经济、高效、节能的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材料,以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在大型空间建筑设计中,可以选择能够重复利用的玻璃等灵活隔断空间,减少材料浪费,提升空间利用率。此外,建筑材料应该首选生态可回收的材料,如木材、钢筋、可回收玻璃、金属材料等。

2.2.3 景观设计

在景观种植的规划设计中,建议将成活率高的乔灌木作为绿色建筑的主体部分,扩大绿化范围,提高绿地利用率,以有限的绿地实现景观效益最大化。设计人员可结合建筑的具体形式选择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并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在规划和设计特色城镇时,大多数开发商往往优先考虑城镇的商业价值和驱动经济的能力。绿色建筑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但早期投资较大,效益恢复期较长,并不是开发模式的首选。目前,虽然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应用,但开发商仍然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消极运营。因此,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激励措施,通过财政和税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开发商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一套合理的奖惩方案,并根据建设单位的实施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或处罚警告。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考虑实际情况,适当地控制和调整绿色建筑的开发成本,充分考虑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重视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均衡性,提高小镇主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逐渐推进附加产业的发展[5]。

中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相关的施工技术也需进一步改进。在许多特色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设计者缺乏對绿色建筑的认识,没有树立起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阻碍了绿色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各部门必须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专业培训,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不断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意识和设计水平。

3 结语

在我国主要城市郊区特色城镇建设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特色城镇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活力。建设特色小城镇不仅是促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举措。值得注意的是,特色城镇建设需要推行现实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它必须以当地的龙头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优势产业资源,创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收入。这就要求开发商充分发挥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优势,结合地域文化,突出城镇的区域特色,将特色城镇作为旅游特色景观,吸引游客前往。

许多特色城镇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但与此同时,在建设特色城镇时,部分开发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没有过多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特色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污染和高能耗建筑将导致当地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情况加剧。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建筑师也有义务促进绿色建筑深入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薇.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旅游纵览,2018(5):59-61.

[2] 钟娟芳.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7(4):54-58.

[3] 曹杰,黄艳雁.绿色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实践分析[J].城市建筑,2022(6):196-198.

[4] 蒋福才.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探讨[J].居舍,2022(7):90-93.

[5] 周媛媛.特色小镇及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2):96-97.

作者简介:邓婷尹(1983—),女,四川自贡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与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景观规划设计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