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金玉 杨国峰 郁昱 郭文俊 王江华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0月1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明确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和特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关于教师培养提出了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未来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
原秦英、李辉在《高职院校“双师创新型”教师创新素质ITEL模型构建与路径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创新型”创新素质ITEL模型(教师教学素质TL、工程技术素质EL、创新素质 IL),是研究“双师创新型”教师创新素质特征内涵和路径探索,以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 “双师创新型”教师队伍。
李晓东在《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中提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包括“职前培养”和“职中培养”,要以“分级”的“双师型”教师资格为评价标准,以建立岗位职业能力培訓系统为关键点,以校企双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基地为保障措施,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培养路径。
个人教学认知有限
教学认知能力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高职教师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对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未能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每遇到教学问题时,表现出“个人经验主义教学”替代“先进性教学”,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效果较差。
课堂设计能力不足
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表现为:未深入研读导致难以提炼教材章节要点,课堂中无法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难点;个别教师设计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中,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流程和方法,所以教学方法落于俗套,不能“推陈出新”或“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时,未能很好融入教学设计,只是生搬照抄优秀教案,课堂组织学生活动偏少等。由于上述存在问题导致学生不重视本门课程,造成本门课程华而不实,最终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及就业岗位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的实施能力欠缺
高职教师对于教材讲授内容不熟悉,缺乏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潜心研究;缺乏对讲授内容的精选、加工和改造,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运用等方面不合理,同时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控制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等方面把握及控制不力,上课时往往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能力片面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其一,评价内容过于笼统或简化,如“完成本节课授课内容” “课堂表现良好”等词语,不能明确课堂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与效果、遇到的课堂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其二,教学评价脱离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如:“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等定性指标或“到课率” “教师活动” “学生答疑”等定量指标,故无法体现出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学评价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准备、实施和效果,教师如何发挥主导的角色,学生如何发挥主体的作用,需要教师多总结和反思,多学习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能力滞后
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表现为:教学内容难以创新,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状态低沉,课堂讨论、互动缺乏积极性,导致思维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被淡化。
教师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层次不等、教学任务相对繁重,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科研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出现偏离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不科学、研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不仅影响到科研工作效率,同时也限制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发展,更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强化敬业意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倡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严谨认真的敬业精神,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要全面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创新”不仅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智慧启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课堂的氛围,从教师“填鸭式说教”向“启发式学习”,从“灌输知识”到“共同建构知识”转变,从“课后传统布置作业”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转变。
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1.培养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首先,备好课,深入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连贯衔接好,使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其次,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把握新标准;另外,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讲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培养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 都是我们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因此,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要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培养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流程安排兼顾了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多种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形式。
完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业务水平
1.对教师进行分析,了解教师不同阶段主要特点、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企业跟岗实践、行业研讨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建立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
2.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对接产业、贴合市场、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师资源库,完善教师信息管理平台,鼓励建设专业培训资源平台,推动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的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因此,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过硬的实践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等素质和能力,不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培養社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西安海棠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项目编号:HTJG2107的研究成果。]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明生.时代发展与对教师素质能力的新要求——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报告关于教师素质能力要求的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37(03):40-43.
[2]原秦英,李辉.高职院校“双师创新型”教师创新素质ITEL模型构建与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75-81.
[3]周金容.智慧教育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03):63-69.DOI:10.13615/ j.cnki.1004-3985.2021.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