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毅
英文名字:Keee
身高:195CM
出生日期:2005年
现居地:美国·洛杉矶
也许凯毅的16 岁和大多数人一样,安稳、平淡,但是相较于大多同龄人,他却又多了一份沉稳。他是2018 年开始到美国上学的,当时的他只有14 岁——在这个还需要父母事事操心的年纪,他却离开了父母到异国他乡求学。这也让我想起当时12 岁的自己,离开父母到镇上读寄宿學校都极度不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才真正融入学校的生活。可想而知,凯毅也一定是自己与这个新的环境、新学校、新的国家,做了很多的磨合。
墨小虾:一开始去美国适应吗?
凯毅: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到就适应的,也会有失落的时候,但是我适应是比较快的了——他们的体系,他们的教育,甚至他们的作业纸张都和国内不一样。在国内,一般我们看到最多的是练习题、练习册、练习本,一本一天写几页。他们的要求是写作,还要写报告。在国内,作文一般两周、一个月才写一次,但是这里基本上就是天天都得写这些报告。刚开始真是极度不适应。
墨小虾:你觉得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比较大的区别是什么?
凯毅:中国现在还是用作业本做作业,每天老师把作业写在黑板上。但是我们在美国用的是《谷歌课堂》,直接用电脑就可以布置作业了。开始会觉得比较乱,上面有老师布置的作文,还有老师的课件、老师提供的资料,然后还需要自己在家打印资料。国外记的笔记比国内还要多得多。国外的书本只是辅助,老师才是课本,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要靠自己做笔记。而国内主要依赖于课本,以课本为主,老师讲解为辅。
墨小虾:想问问国外学习科目多吗?
凯毅:有将近二三十个科目,自己可以选择。他们会发布一个课表,可以自己选择。老师会根据你上个学期的成绩,以及你上个学期所上课程来决定你是否能够上这个科目,如果可以,就帮你排这门课程;如果不能,就要给你降一级,或者说如果评估说“不能”,就建议你换一个科目。
墨小虾:听说美国教育比较轻松,不像国内压力那么大,你觉得是这样吗?
凯毅:这也不全对。其实,在美国学习压力也是很大的,有时候甚至比国内还大。只是国外和国内压力不一样,国外学习压力分布均匀,国内的学习压力是一股脑儿地来。比如:国内平时没什么压力,但是一到考试就压力剧增。国外是每周都有一到两个考试,所以也就习惯了。
墨小虾:在美国求学这几年有没有让你比较难忘的经历?
凯毅:我们在墨西哥的一个小村庄参加了一个扶贫公益活动。从我们所在的地方到那里自驾大概也就一两个小时,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帮当地一个60来岁的独居大娘刷墙。当时那个房子确实让我比较难以接受,也让我内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为那个房子还没有我高,(当时凯毅身高1.87米)水管什么的都暴露在墙外面,房子长宽各大约5米左右,家徒四壁。没有路走进去,只能从一个狭窄的通道进入。我们好几个人帮她刷墙,但是屋子太小,身都转不开。还遇到一件比较惊险的事情——因为她家水管都是外露的,我从屋里出来没注意,水管直接插到了我嘴里,幸运的是,我没有受伤。房子外面垃圾成堆,酒瓶、罐子之类的到处堆,还有臭味——在房子里面也能闻到那股臭味。她们的生活环境真是很恶劣的。
墨小虾:你当时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凯毅:其实还蛮心疼她们的,因为我们本身就出身在一个还算是比较好的家庭。我就会想,如果要我住在这个房子里,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今天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墨小虾后话:凯毅虽然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这也是得益于他的父母从小以来良好的教育。因为凯毅父母本身也比较热衷于公益,所以有这样的活动都是非常支持凯毅去参加的。
墨小虾:你比较喜欢的偶像是谁?
凯毅:NBA里面的一个篮球明星——卡努所。因为他这个人比较励志的,虽然他不是一线球星,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球打得很好,最后湖人签了他。
墨小虾:你现在正值青春期,想问问你和父母之间会有矛盾吗?你怎么处理这种问题的呢?
凯毅:肯定也会。我想要独立,但是他们喜欢管着我,肯定都受不了。但是只能相互平衡吧!
我和凯毅认识多年,他的父母都有各自的事业,所以从小凯毅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足的家庭。相对于大多同龄人,他见识的东西要更多一些,但是他从小也是生活、成长在一个要求比较严格的家庭里。每次放假回家,父母都会找机会让他去实习,更早地进入社会实践。2021年7月,在父母的帮助下,凯毅独自来到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华强北,一来是为了增加他的社会实践经历,让他更早地了解社会,更早地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二来是因为凯毅本身很喜欢琢磨键盘组装之类的工作,所以哪怕没有工资,父母也愿意让他去实习。
我认识的凯毅是一个非常有趣、阳光、向上、温暖的大男孩,除了喜欢游戏之外,他也喜欢打架子鼓,棒球、篮球打得也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出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凯毅早早在外求学,自己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新生的一代00后,真是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采访的最后,凯毅让我带给所有读者一句话:“努力学习,不抱怨,珍惜当下的生活。”
编辑/王语嫣 实习编辑/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