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霓
虽然受疫情的影响,广大社会群众对旅游的热情有所降低,但在国民经济总值不断提升的当下,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需求日益增长。各地区的文化局與旅游局已经合并,在此背景下,需要打破文旅之间的边界,切实实现文旅的深度融合。
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与旅游活动之间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引导游客及本地的民众,切实感受到本地区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同时文旅融合之后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民众了解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激励民众自觉地传承与保护文化,带动文旅融合步入科学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
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内涵
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相互辅助共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追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将旅游作为生活休闲的重要项目。过去的旅游活动更多走马观花式的赏景,如今人们愈加重视景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已经成为引领旅游活动发展的动力。很多地区依托本地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将其与本地的旅游项目相融合,实现了旅游活动与文化活动的统一发展。景观可能存在较多的替代者,但是景区所蕴含的文化品格却无所替代,文旅融合有利于提升旅游特色与竞争力,最终实现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融合必然会产生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产品,这些创新发展会进一步拓展形成新的文旅融合产业链,而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属于产业之间的集合,会产生很多新业态、新岗位,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可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平台,推动产生更多的赢利点,进而实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整合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1.整合众多资源,融合发展模式
开发某些文化产业时,如果具有浓厚的文化优势及地方属性,那就可以依托其所具有的特色创设一条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产业、旅游公共服务深度整合的发展路径。整合众多资源是指深入发掘本土的历史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提炼本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并将其转变为旅游产业及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价值,强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格局,使旅游产业与旅游公共服务有更高的附加值。例如,基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可包装并发掘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活动,如达斡尔族的冬捕及开江仪式、傣族泼水节等。要使少数民族的活动及民俗特性尽可能保持原貌,同时设计与民俗文化相符的旅游纪念品,并使其匹配。旅游产业与旅游公共服务要紧跟文化步伐,营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旅游文化,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
2.与旅行社合作,将文化馆纳入旅游路线
我国大多数民众出游都是通过旅行社组团一起旅游。文化馆可与旅行社达成合作,将文化馆规划到旅游线路中,不仅能有效地吸引游客,还可使他们走进文化馆,从中感受文化氛围,通过所见所闻扩充自己的视野,进一步了解与本地相关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只有纳入了旅游路线,才能够让文化馆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活动实施体系。对于各种不同文化需求的旅游团体,要结合其需求,及时制定、组织开展不同文化主题的活动,不断打造出文化馆所独有的文化活动品牌,强化文化品牌的魅力,以此提高社会影响力。
3.推进基层文旅服务设施建设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纳入旅游规划,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考虑人口规模与游客体量,遵循合理规划、适当配置、功能集中等原则,将各类文化及旅游设施进行规划,使两者的功能互相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一体化,完成资源的共享。此外,可以在旅游区域中重点打造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整合镇村级旅游资源及公共文化建设。例如针对特定群体实施文化活动进景区、流动图书馆进景区及文化志愿服务进景区等系列活动。
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引入旅游服务区域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日本图书馆内能够找到本地具体的旅游信息,同时提供地图,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会给游客提供一些信息。当前,我国各地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在融入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图书馆、福建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这些地区已经开始初步探索如何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引入到旅游服务区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部分旅游城市进行定点信息的投放,景区与酒店都会提供旅游指南,并与公共电子阅读终端结合,游客能够按需下载相关信息;一些旅游城市在机场航空引流点,设置各种体验馆并投放旅游指南;此外也有和民宿结合的,在民宿周边设置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很多年轻人在旅行时都会选择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宿,这样就可以使年轻人感受文旅融合的新体验。
建设景区文化分馆能够将文化馆中的文化服务拓展到景区。通过建设景区分馆及开展对应的文化宣传推广服务活动,使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景区中的自然景色,还可以体会到景区中所具有的融合文化氛围。例如山东菏泽虽然缺少名山大川,但是有历史文化,一些景点名声在外,例如曹州牡丹园、军肠城、水浒好汉城等,文化馆可以选择一些景点并与其进行合作,构建特色的文化分馆。例如,在曹州牡丹园景区可以创建牡丹文化分馆,展现各种不同的牡丹及其历史文化。还可以和水浒好汉城合作建设水浒文化分馆,展示出与景区相关的历史文化。
打造一站式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
现阶段,全球发展已步入一个新水准,信息与网络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不断跟进,展现出技术的重要性。加速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产业、旅游公共服务深度整合的步伐,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中的信息技术占比,可以扩展产业经营范围,优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内部结构,让产业与公共服务的运行方式注入新的活力。智能化可以将各个重要元素与节点进行整合,并且不断拓展旅游产业及旅游公共服务、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加工制造业、农业、房地产等行业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全面开花,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还可考虑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及政务网站,打造手机导游APP,甚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景区的全景展示旅游平台,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宣传,在初期可以邀约消费者进行体验。创建旅游服务企业的线上服务平台,和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联合推出旅游一卡通,完成集成服务;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简化酒店入住环节,使商业、管理、运营模式、服务平台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近几年,很多公共文化机构及旅游景区开始给旅客提供微信公众号、手机端APP等智慧旅游服务。游客可通过这些平台购买门票、预订酒店,享受到更便利的文旅公共服务。不过平台比较复杂、入口不通用,公众在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可以市为单位,政府部门建设文旅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共享,营造当地市级一站式、综合性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为游客提供及时、精准的文旅服务,还可将微信、手机APP、文旅一体机等服务末端进行整合,打造出智慧文旅公共服务网络。
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用来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今天应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趁着文旅融合的背景,积极开发更多的新功能。公共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今后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将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于文旅融合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文旅融合的助力点。
(仙居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惠宁,丁海琨,马浩博.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22,(2):115-118.
[2]杨雅洁.群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2022,(12):19-21.
[3]孙维明.新时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1):62-64.
[4]窦翼飞.数字经济下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22,(1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