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海上战略研究的知识体系

2022-05-30 19:17李晨
世界知识 2022年18期
关键词:蓝水海权海军

李晨

《中国走向蓝水》

张炜/著

2022年9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2年9月,原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炜的论文集《中国走向蓝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选录了作者在学术著作、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海上战略理论、当代海上安全与海上战略实践、海上安全相关的国际规则与规范问题,以及中国海疆史、海防史和近现代海军史等领域的论文和文章近50篇。无论是关注海上战略历史与理论基础研究,还是跟踪相关现实与政策问题的读者,阅读本书都会获得较大的收获。

作者独特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验带来的巨大优势,使《中国走向蓝水》成为构建和打通海上战略研究的知识体系的标杆。一方面,作者是历史科班出身,在中外通史和文献史料方面的良好训练,为海上战略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作者又非象牙塔历史学家,而是长期工作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一线,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海军近半个世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黄水”“绿水”走向“蓝水”的整个过程。这种复合背景,使作者在研究议程和视角上能够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长,将海上战略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相连接,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中国走向蓝水》表明,中国的海上力量崛起和海洋强国的建设,需要探索新的道路。不同国家的海上战略,受到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能力,以及不同时期国际环境与国际秩序的影响。在早期近现代历史中,新兴民族国家的主要期待就是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获取领土和殖民地等手段来积累财富和威望。国家间发生战争或者和平时期进行海上争霸成为常态。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国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崛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赋予新兴国家更强的能力,而国际秩序仍然认可殖民扩张和大国战争。基于早期近现代英国的海上实践经验教训,马汉创立了著名的“海权论”,直接服务于19世纪末美国参与列强海上战略竞争的需求。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洋作战和冷战时期由海向陆遏制苏联,激发美国成为推行全球战略的海上霸主。中国需要适合中國国情的海上战略思想和理论,它既要弘扬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维护国家统一、保卫海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战略传统,也要吸取中日甲午战争等近现代海上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战役层面的经验和教训,还要关注“海权论”等传统海上战略理论中缺失的、20世纪以来的海上战略的多样化经验,尤其是当代中国从“黄水”走向“蓝水”的宝贵实践经验。21世纪初,中国走向“蓝水”的里程碑不是争夺制海权的隆隆炮声,而是以国际海上合作的方式,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安全公共产品。

《中国走向蓝水》还表明,海上战略研究涉及的领域极其宽广,需要各方长期投入和协作,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海上战略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大国海上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美英海上战略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海军历史学家发挥着先导作用,但需要决策者和实践者,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长期参与,才能形成体系,并且根据战略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当年,作为美国海军现役军官,马汉依托对英国海上战略历史经验的研究,结合美国战略需求,提出海权论,并且长期参与美国重大海上战略问题的讨论。与马汉同一时代的英国海权战略家科贝特,虽然不是现役海军军官,但其海洋战略历史和理论研究的历程与20世纪初英国海上战略调整有密切关联,并且长期应邀为英国海军军官授课,甚至参与海上战略规划。19世纪末,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创立,英国海军史料学会对档案解密的推动,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耶鲁大学等综合性高校海洋战略教席和研究机构的设立,美国海军学会、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以及当代防务智库对军民融合开展海上战略研究的推动,使得美英的海上战略研究走上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走向“蓝水”之际,需不断结合自身实际,借鉴有益经验,建设和完善海上战略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蓝水海权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太行山区蓝水绿水沿垂直带演变规律及其归因分析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马汉及其『海权论』
海洋观·海权意识·《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