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是人民群众数千年来日常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随着当前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传承中国文化、传播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发展诉求。作为一部优秀的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并用独特的表现技巧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有效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广泛传播。片中那些富含人文情怀及文化底蕴的传统饮食文化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内心,让更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自觉为饮食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本文分析了《舌尖上的中国》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食理念及传承方式,从中探究《舌尖上的中国》对饮食文化传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
一、《舌尖上的中国》
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理念
1.生活知识的传承。饮食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跟吃沾边,对吃的讲究己经深入骨子里,比如将生存叫做“养家糊口”、混得好叫“吃得开”、嫉妒他人叫“吃醋”等,均凸显出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吃什么、怎么做好吃都有一定的章法,其中讲究的门道很多,直接或间接地将饮食文化渗入其中,使得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更是一种生活知识。这些知识内涵丰富,内容庞杂,既包括可以直接传承的显性知识,也包括隐藏在显性知识中无法言传身教、只可意会的隐性知识,是一门需要详细探索的大学问。
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知识既包括简单的食材知识,也包括繁复的烹饪知识,不止是人们简单看到的与吃有关的各种内容。在食材知识方面,首先要考虑季节性,根据季节的变化获取当季的食材,从而制作独特的食物;其次要考虑时间性,很多食材只有很短的保鲜期限,一定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选择新鲜的食材;最后是保护性,一些珍贵的食材必须通过合理保护来避免其消失,要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食材。烹饪知识主要指的是各种食材的搭配以及厨师的工艺,凝聚了各民族的经验和智慧,并且已经形成了一门艺术,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带向了世界。
2.文化理念的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所具备的一些饮食习俗及礼节都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传播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美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更细致地通过一些精彩的故事展现出饮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了解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促使文化理念的傳承与发展。
在饮食文化中,体现最深刻的传统文化当属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一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礼”,更是在饮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一是对食物的精细化追求,不论是食物制作工艺还是饮食礼节都追求精细化,使饮食成为一件极为高雅的事情;其二是对食物的选择要符合天时,遵守万物生发的时令,既是一种礼节,也是对健康饮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其三是在传统的祭祀礼仪中,对食物的选取必须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既缅怀过去,又展望未来。除了对儒家文化的呈现,在饮食文化中五味调和的饮食理念也与传统的五行之说相吻合,既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又体现出祖先对科学饮食的认知。
3.文化传承的创新。在新的时期,文化传承并不是墨守成规、原封不动地将文化流传下去,只有始终保持新的活力,文化传承才更有意义。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繁荣,就在于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当前,普通人民群众需要考虑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追求食物的多样和美味,这也促使当代饮食文化向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饮食追求,当代饮食文化随着食物制作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发生改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饮食品类,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推动了饮食文化的进步,使传统饮食文化在新时代被注入新的活力。
二、《舌尖上的中国》
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方式
1.传统饮食文化的家庭传承。在中国社会,家庭一直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在某种意义上为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饮食文化方面更是如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传承指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以代际传承为主,常见的形式就是父子传承、母女传承等。在这样的传承方式下,继承者通常能获得良好的家庭熏陶,从小就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自身的相关素质自然也就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化的持续传承。尤其是饮食文化这种对经验有严重依赖的文化,家庭传承更能保持传承的有序性,使那些依靠制作经验而存在的饮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但是这样的传承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缺点,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年轻一代很多都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追求自己喜欢的食物,这就容易导致文化传承断代,使饮食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
2.传统饮食文化的师徒传承。在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师徒传承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正式的传承方式,与家庭传承这种私人色彩较浓的传承方式截然不同,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拜师程序才能进行传承。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大多只有贫苦人家的孩子迫于生计才去学习手艺,而在师徒传承方式下,大多师傅不会倾囊相授,而是有所保留,带有狭隘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手艺的发展与创新。不过与家庭传承相比,师徒传承也有一定的优势,在传承过程中更具有严肃性,即传承过程更为严谨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传承效率相对较高,这种传承模式类似于现代的教学体制,能够进行集体教学,有利于大规模地传承优秀技艺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播。进入新时代,师徒传承更成为饮食文化传承最主要的路径之一,其所具有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
3.传统饮食文化的群体传承。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只属于个人或是家庭的文化遗产。因此在饮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还有依靠人民大众参与的群体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既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又能够直接反映出群体的价值观以及文化心理,对饮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群体传承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人生礼仪及饮食习俗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及人生中的各种大事息息相关。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用镜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人生重大礼仪中所包含的当地饮食习俗的小故事,生动地向人们呈现出了当地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群体的记忆,并会代代传承。除了人生大事各项礼仪中包含的饮食习俗,《舌尖上的中国》还呈现了在不同传统节日中的各种饮食风俗,这些节日风俗蕴含着当地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内涵,在群体的共同参与下长久地保存下来并得到长期传播。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制作工艺也是通过群体传承一代代流传下来并向外传播,也体现出群体传承对饮食文化传播的巨大作用。
三、工业化背景下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现状的反思
1.工业化社会的饮食现状。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人们的饮食方式悄然发生改变,饮食文化也與传统农业社会明显不同。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机械化的饮食生产越来越多地取代了手工生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真正解决了绝大部分人的饮食需求。然而,机械化生产却挤占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空间,极有可能导致一些传统饮食技艺消失,并导致人们养成惰性,不愿意传承优秀的技艺,而对机器产生严重的依赖。此外,在工业化生产中,各种危及人体健康的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快餐文化的盛行同样也危害着人们的饮食健康,并对传统饮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怀念。由于工业化生产带来了种种问题,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埋下了诸多隐患,让更多的人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甚至开始对工业化产生排斥,对传统饮食文化则有了怀旧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看作是一部怀旧的传统饮食文化纪录片,其用大量的镜头展现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各种精美食物,去除了工业化的影响,只保留了最具田园风味的美味,让人们得以回味农业社会中各种手工制作的食物。这部纪录片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很多人的怀旧心理,并将怀旧贯穿于纪录片的始终,唤醒了更多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热爱。
3.传统生活价值观的回归。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更多人开始怀念传统的生活方式,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传统文化。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让人们感叹传统手工艺之精妙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舒适悠闲的传统生活的向往,让在工业化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并尽可能地回归传统生活,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和广泛传播。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能够促进传统社会生活价值观的回归,让人们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然、回归自然。
综上所述,传统饮食文化是人们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是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集合体。传统饮食能够流传至今仍旧魅力悠长,源于中国饮食文化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部优秀的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饮食的精致感,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并通过饮食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以及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怀旧。《舌尖上的中国》以最寻常的田园生活为背景,用凝练的镜头语言叙说着千百年来中国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故事,同时也传达出了人们渴望回归传统饮食以及悠闲自在的生活,在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饮食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简介:王霞(1990-),女,汉族,江西吉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