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内核电市场经营环境与对策研究

2022-05-30 10:48郑红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

郑红伟

摘要:电力体制改革主要推动市场良性竞争并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健康发展,这为核电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化发展空间,但也限制了核电企业的部分传统优势,并对企业管理、经营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旨在探讨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内核电市场经营环境的主要变化,分析核电企业应对新市场环境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核电市场;经营环境;生态链

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逐步完善电价改革、电力交易制度改革、用电计划改革政策,2020年9月进一步针对第二监管周期制定了省级、区域级输配电价等的调整, 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话题也显现出对配电改革的影响,推动电力市场供给主体多样化发展和配电中心性发展。总体来看,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市场造成显著影响,核电市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核电企业也面临新的监管和市场竞争压力,其有必要根据核电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经营管理对策。

一、电力体制改革背景及要点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意见》),其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是降低各类社会主体的用电成本,降低发电价格波动对售电价格影响,给予用户更高的选择权,也从侧面激发输电端市场竞争活力;二是充分激发价格调整对用电需求的调节作用,改变以往“以销定产”的模式,抑制不合理用电需求,提高能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三是规范电网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提高价格透明度和服务规范性,避免企业过度依赖(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差收入;四是强化对发电、配电企业的成本约束,核减不必要支出、抑制不合理支出,提高能源生产总体效能。由此可见,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电力市场规范化建设来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和电力生产与利用集约性。

此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组建独立电力交易机构、搭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建立优先购发电制度、建立中长期交易机制、完善跨省\区交易机制、建立有效竞争的现货交易机制、建立服务交易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总体来看,电力体制改革目标和电力市场建设要求的要点是推动市场化和市场竞争规范化、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的生产增量、引入多样化供给主体,最终实现改善电力服务、提高电力生产的集约性、推动电力生产供给结构转型等长期目标。从电力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力体制最本质的影响是改变了电力生产和电网服务的基本功能,削弱电力市场的经济市场属性(但不影响电力生产和服务对其他经济生产领域的支撑功能),强化电力市场的公共服务属性,这能够有效消除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不良发展倾向,同时又进一步维持了电力市场内部的良性市场化竞争环境。从核电企业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核电企业机组处于带基荷运行状态,较少参与调峰等工作,这是由于核电企业的生产模式较为特殊,对满发状态的调整空间较小,因此核电企业很难快速适应电改后国电力市场的环境变化,在灵活生产和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能力缺失。因此,核电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需要转变发展思路,从容量调节、灵活供应以外的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技术层面寻求系统性成本控制提升空间、在生产和服务模式方面寻求创新发展空间等。

二、电力体制改革对核电市场经营环境的影响

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目标和电力市场建设要求来看,相关改革会促进电力市场竞争环境良性发展,核电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清洁性、低资源消耗性、成本稳定性等竞争优势,并部分享受优先发电支持。但相关改革也会限制地方政府对核电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提高核电企业的外部竞争压力和监管压力。具体来看:

第一,电力体制改革推动政企分离,核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政府支持优势会有所下降。我国核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受各级政府普遍支持,核电生产企业享受较多政策支持。电力体制改革要推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推动电力政企分开的政策研究,其中包括对分散在专业管理部门、行政性公司内的管理职能的进一步集中。这使得主抓核电发展的行政部门难以直接为核电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消除市场竞争障碍,如建立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使得行政部门难以直接干预核电定价,建立中长期交易机制也限制了行政部门对核电企业的支持,虽然核电企业现在享受优先发电政策支持,但定价主动权等明显丧失,这增加了核电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压力。

第二,电力体制改革加速电力市场供给主体的多样化发展,核电企业在新能源领域面临更强的外部竞争。电力市场建设相关意见鼓励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风电、水电、光电、生物质发电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与此类电力生产企业相比,核电企业的规模扩张难度明显更大,更容易受新生新能源企业的冲击。虽然逐步开放跨省、区域供电市场,但同时明确了“已制定输配电价的地区,电力交易直接按照核电输配电价执行”的要求,這使得核电企业跨省、区域经营的成本增加、利润降低,难以直接为核电企业提供可观的增长空间。此外,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配电、售电市场的主体地位出现较大变化,配电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往核电生产地的调节需求通常也与配电网运营企业有着相对稳定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核电企业生产调节能力不足带来的各类外部限制。但在配电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与核电企业长期合作的配电网运营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均会遭受一定冲击,这会间接导致核电企业调节能力不足这一缺点被暴露、放大,因而也会限制核电在灵活供应领域内与其他新能源企业竞争的能力。

第三,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强对电力供应的安全要求,安全要求作为输电侧市场竞争要素的地位明显提升,核电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就需要投入新的安全性建设资源并加大成本控制,其管理和经营压力更大。此外,电力体制改革后厂网逐步分开,一般电力企业在高峰负荷阶段需要分配短期停产计划,但多数电力机组在电网高负荷环境下,都很难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暂停生产,相应操作通常会对机组设备和生产环境造成一定损耗,因此企业在保电网前提下必然要牺牲设备寿命。与传统电力生产模式相比,核电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显更高,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暂停生产的难度更高,为更好地适应最基本的调峰需求,核电企业需要为此投入更高的安全技术开发和安全运行管理相关成本,这会导致核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以中核战略总院合作核电企业中规模排名前5的核电企业为例,各机组在安全性改造和优化项目中投资成本在近三年(2018~2020年)平均增长约0.151万元/千瓦,增长约9%,可见安全性要求带来较大的成本增长问题,这会对核电企业在输电侧市场竞争中的价格竞争能力进一步受限。

第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限制传统电力生产总量增长,缓解核电企业在输电侧竞争的压力。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核电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但其在生产方面最基本的环保优势较为明显,传统电力生产首先可以为核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供应合作机会,这有助于缓解核电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电力体制改革后核电企业的市场发展应对策略

电力体制改革改善了电力市场的竞争环境,核电企业作为受政策支持较为多的企业会受到更多限制,其需要及早调整和优化生产、经营和投资策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核电企业应关注电力体制改革后的新市场机遇,把握配电市场中心地位提升、关联产业投资空间扩大等机会,实现盈利结构多样化发展。

(一)建立专业化能源销售分公司

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中政企分离的要求,核电企业应及时转变经营发展观念,逐渐减少对政府支持的依赖。结合当前输配电分离的改革条件,及时建立专业化能源销售分公司,提高售电服务能力和提供附加增值服务的能力。

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加速输配电价改革,目前电改政企分离使得核电企业在自主定价和价格竞争中的优势下降,同时《意见》还要求逐步开放跨省\区输电经营、开放售电市场,这又为核电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首先,开放跨省\区域输电经营为核电企业提供了市场份额扩张的空间,但相应业务的成本稍高,核电企业通过成立售电公司的方式可以自主建立售电网络,同时可以提供其他增值服务,这能够分散跨区域经营的成本回收风险。其次,开放售电市场过程中新成立的售电企业能够享受国家和各地区对售电市场发展的激励政策优惠,这也能够帮助核电企业在中短期内消除政企分离对其价格竞争能力的负面影响。

当然,核电企业在成立售电公司后,应第一时间开展附加增值业务的创新研究和经营实践,尽快积累专业化服务、营销、管理的能力,从“电力销售核心盈利模式”转向“附加增值服务核心盈利模式”,由此实现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方向调整,这也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改革目标,能够促进核电企业售电公司的稳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核电企业成立售电企业的服务创新不应局限在一般服务质量上,而要关注中长期教育服务能力和多元化交易服务形式的发展:在中长期交易发展中探索跨省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等服务机制,在实际发展中应结合核电企业生产特征,通过建立稳定的中长期交易渠道来消除核电企业生产调节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问题;在多元化交易服务形式创新方面,不应仅关注电力交易,还应关注储能设备与服务中介、可中断负荷侧用户信息服务、售电质量维护服务等多样化服务形式,此类服务也可以作为核电生产与配电网有效衔接的中介,分散核电企业的盈利压力。

(二)优化投资管理与运行管理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电力供给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不断加速,风电、水电、光电、生物质发电企业对核电企业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核电企业规模扩张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核电优先发电地位也受到一定冲击。

对此,核电企业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改造方面的投入。首先,核电企业需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建立标准化项目投资管控制度,在所有新投建项目中运用标准化成本控制体系。其次,对已运行项目运行成本进行优化,分别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进行优化,重点在核心设备的国产化、长周期芯堆换料技术方案优化、机组定期维护和生命周期延长技术优化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由此提高项目运行中的成本控制质量。

此外,核电企业可同步加大对配电技术领域投资,电力体制改革后输电、配电、售电三大环节中配电环节的中心地位明显提升,行业内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外界投资企业对此的关注度较高。但多样化新能源的并网配电技术性问题较多,实现业务目标的技术成本较高,配电运行中技术性维护需求同样较高。核电行业本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所有核电企业在核物理、化学、材料、运维、环境污染监测、辐射屏蔽和防护等领域都有大量技术积累和技术实践经验,或者与相应领域的科研院所及机构、技术与设备研发企业有密切合作,核电企业可利用自身的关系资源及本身在能源供给领域的实践经验制定技术创新投资的决策。由此创新发展面向输配电稳定性、新能源稳定性领域的技术和设备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企业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核电企业与新能源生产、储能企业等合作的条件,使核电企业能够借助外部资源间接提高自身的生产调节能力。

(三)自主构建产业生态链

电力体制改革将逐步推进电力供给结构变化,核电企业可以自主构建产业生态链来消除大量新进入者对电力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利用自身优势稳固核电市场本身的地位。此外,2021年两会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核电有着优于传统发电的低碳排放、优于新能源的稳定性,未来将在我国电力市场发展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因此核电企业需要发展并完善生态链,以便迎接新的市场环境。

核电企业可以分别从互补产业、核电关联产业、配电领域技术服务、国际市场四个方向构建多样化产业生态链。在互补产业发展方面,核电企业可以考虑基于固定资产建设核蓄项目、互补型风电\光伏\生物电项目等,两者均可优化核电站调频、调峰期间的发电能力,提高自身在输电端市场竞争中的“服务稳定性”竞争能力。其中核蓄项目可以作为早期发展重点,此类项目能够长期缓解核电企业生产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其对核电生产应对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功能,实现以低成本核蓄电项目替代高成本核电机组安全性升级,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然后再考虑核蓄电供应和经济效益优化问题,进一步提高由安全效益衍生的经济效益。

在核电关联产业方面,核电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自身在核电技术、核电项目建设与运营方面的经验发展新型核电服务分公司,如核电设计、核电项目安装、核电技术服务等,此类经验的产品化发展不仅能够用于企业内部配套,提高企业自有资源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进入新的电力服务细分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重点发展目前國内核电产业中设备制造与安装、核电设施退役后处理等关联产业的空白领域,及早通过成立分公司或投资新生企业的方式进入相应市场,挖掘关联市场潜在价值,提高核电企业盈利能力。

在配电领域技术服务方面,核电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经验,针对目前多样化新能源并网的配电保护需求,开发专业化技术服务、设立运营服务公司,一方面将相关技术成果用于改善自身供应质量,另一方面满足电力市场发展中的新型技术服务需求,为核电企业发展新的盈利渠道。在国际市场方面,核电企业要关注电力能源紧缺或有能源结构调整需求的新兴市场国家,主动发展和探索核电领域国际工程市场,发展国际核电工程设备销售、技术服务等市场,提高企业技术的市场价值。

四、结语

总体来看,电力体制改革将不断优化电力市场竞争环境,核电企业以往享受的制度优势有所弱化。对此,核电企业深入领会体制改革要点,做好组织调整、投资与经营模式优化,同时加速自主构建产业生态,由此重塑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纪晓军,王雨晴.电改背景下的电网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8,34(05):6-12.

[2]苏向南.核电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研究[J].科技视界,2019(11):58-59.

[3]董宏伟,秦光宇,王玲湘,等.新电改下可再生能源衍生品交易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03):93-96.

[4]田亮,谢云磊,周桂平,葛维春.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的热电机组深调峰辅助服务竞价策略[J].电网技术,2019,43(08):2789-2798.

[5]李玉琼,郑镇强.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J].科技管理研究,2020(10):87-93.

[6]邵振,邹晓松,袁旭峰,等.柔性配电网背景下的储能应用研究评述[J].电测与仪表,2020(03):91-98.

(作者单位: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电力体制改革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解读
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电企业参与大用户直购电的博弈报价模型研究
“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在大用户直购电工作中的实践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从博弈论角度浅谈输配电价改革方案
我国发电权置换交易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公司运营系统研究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