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标准化研究

2022-05-30 12:34王蕊
品牌与标准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射频识别数据模型图书馆

王蕊

【摘要】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其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已趋近尾声。如何在图书馆行业内推进标准化进程,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标准展开,针对旧模型与新标准之间的冲突展开讨论。

【关键词】图书馆;射频识别;标准;数据模型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2.02.006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of Library RFID Data Model

WANG Rui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the formulation of RFID standards has come to an end. How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industry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we urgently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library RFID data model standard,and discus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ld model and the new standard.

Key words:library;RFID;standard;data model

1圖书馆RFID标准概述

1.1图书馆RFID国际标准组织及标准

国际上制订RFID标准的组织主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其负责制订与RFID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技术委员会也制订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域性标准化机构(如CEN),国家标准化机构(如BSI、ANSI、DIN),产业联盟(如ATA、AIAG、EIA)等[1]。而图书馆领域最早研究RFID的应用标准始于丹麦图书管理局[2]。2003年,丹麦图书馆管理局与ISO组织发布了ISO 15511-ISIL《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国际标准化标识符》标准,自此开始了图书馆RFID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此后,与之相关的文章陆续被发表,各国图书馆也相继成立了图书馆RFID标准化组织,开始向实践方向研究。

2004年5月,丹麦图书馆标准化组织建立,提出了“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项目,并于2005年7月在网上公布了《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标准草案,这是《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标准第一次在国际上公开,该标准提出了标签数据元素名称、序号以及标签标明方案,它是一种采用数据固定长度与可变长度混合模式的编码方案。2006年9月,澳大利亚也公布了《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提案。该标准提出了内容参数方案和动态编码方案,引入出版业ONIX媒体格式代码体系,并设定了自选的数据元素和序列。它是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提案出现非固定长度编码方案的转折点。

2008年5月,ISO组织图书馆专项工作组成立,并将ISO 28560标准分成三个部分:ISO 28560-1《实施的数据元素和总原则》;ISO 28560-2《基于标准ISO/IEC 15962中的原则的RFID数据元素的编程》;ISO 28560-3《固定长度编码》。2011年2月15日,终审通过ISO 28560(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FID in libraries》系列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早期丹麦数据模型的影响,若干北欧国家,还有荷兰、芬兰、法国等国家大多选择了固定长度编码,而美国、英国图书馆对动态格式编码的支持导致两套标准同时通过后,图书馆业界的选择出现了分化的情况,这也为日后标准的顺利推行留下了隐患。与国外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在国际标准尚未发布之前,中国国内很多用户已经采用了各自独立的完全固定格式编码方案。

1.2国内图书馆RFID应用标准

早在2006年4月,国家图书馆RFID标准化专项科研课题组就已成立,并于2007年公布了《图书馆行业RFID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化问题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符合ISO 15511格式的《中国图书馆ISIL馆代码》方案,以及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图书馆业RFID标签的数据元素——序列及编码》方案。但是2008年,图书馆专项标准工作组成立后提出了ISO 28560-2和ISO 28560-3两种编码方案的特别情况,因此国家图书馆的研究者意识到国内标准必须对此做出选择。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原文化部批准启动《射频识别图书馆数据模型》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项目组由国内10名各级各类图书馆射频识别技术专家组成。起草组结合图书馆应用现状及实际需求,在调研了当前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参考国内各图书馆与标签厂商给予的意见反馈制定草案,后经过多番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了标准审查稿。

该标准提出了国内图书馆RFID数据元素设置及应用规则,基于ISO/IEC 15962的数据元素编码方案,以及数据安全与完整性、区域及业务细则和隐私问题等。本次方案在行业标准中用户数据元素有31项,5个预留项,其余为必备2项和可选24项;有关题名、卷名、媒体格式与文献信息相关的数据5项;有关订购商家、产品标识与采购相关的标准6项;有关馆藏标识、排架信息相关的馆藏信息3项;有关馆际互借机构相关的信息8项;有关机构代码相关的机构标准4项[3]。

这项方案的顺利通过标志着中国有了符合本国国情的RFID数据模型标准,在RFID应用标准体系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此标准中只规定了中国区域图书馆RFID技术相关应用总则,但是针对国内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硬件的软件方面以及服务范围和实际的业务能力差别较大的问题,还需各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整个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对数据标准进行细化。

2RFID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

2.1制定标准的意义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技术意义上的标准是一种特定意义上的技术规范和准则,它要包含在限定范围内的活动与结果制定相应的规则,其目的是要保证产品、材料、过程都要符合标准和需求。有效的标准要对目标有积极作用,同时标准制定时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RFID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几十年来理论基础已经相对成熟,一系列相关标准也已经发布。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所带来的进步无疑是积极的,但是标准制定时所期望达成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随着2011年,ISO 28560系列标准的终审通过,随之而来是要如何有效地推进标准化进程的问题。

在经济建设社会实践中,对于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标准以促成实现统一的目的就是推进标准化进程的意义所在。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秩序以获得最高的社会效益,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提供基础。此外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实施的过程都可以为今后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提供坚实后盾。

2.2标准化的必要性

随着RFID技术的逐渐普及,国内已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应用了RFID技术,但是目前我们大多应用的只是自助借还图书、智能价位导航等基本功能,馆际之间相对独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互通。未来的图书馆行业应该是规范的、资源共享的,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轻松、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图书借阅上,形成图书借阅网络,实现轻松借还,让读者随时随地能够就近办理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3旧模型迁移与新标准应用

3.1旧模型与新标准的冲突

ISO 28560系列标准发布后,各国图书馆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新标准应如何推广,二是如何组织旧模型用户向新标准迁移。由于在ISO 28560标准正式发布之前,国内图书馆RFID前期数据模型就已使用了完全固定编码格式。完全固定编码格式要求图书馆个体选定的RFID标签用户数据项采取固定存储地址、固定数据长度、固定数据项顺序、固定各项编码字符集。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标签数据的寻址读出速度,减少数据项携带的附加指示信息,标签阅读器以默认约定的数据格式对标签数据加以存取读写,达到简化数据和提高标签阅读效率的目的,但是这仅适用于单个图书馆。

我们设想如果想要实现数据模型的统一,就要将筛选出的相关行业标签数据,元素都以完全固定格式来设计预留存储空间,这样全部数据项的存储量会大大超出一个标签的合理作业存储容量配置,所以此种统一编码的方式不能被采纳。而且,每个图书馆RFID系统设计和业务需求会有所不同,图书馆之间的RFID标签数据项的选择会存在差异,这也就不能强求所有图书馆都采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数据模式。那么,完全固定编码格式就与新标准发生了冲突,成了推行标准化进程道路上的重大阻碍。

3.2关于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迁移的思考

目前,虽然我国图书馆RFID前期数据模型多为个性化的标签完全固定编码格式,且分别与设备供应商相关,但各行业图书馆组织或团体较少公开发布区域应用规范,全国图书馆RFID用户总数量和密度与国外相比也较低。与国外旧标准迁移情形相比,国内系统标准迁移的规模较低,这是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如迁移方案的技术考虑是否周全,个体迁移方案与未来业界模式的是否一致都可能会成为日后所面临的问题。考虑多种因素,向新标准迁移的方案与决策不宜由单个图书馆来确定,应该由行业组织、设备商、用户等共同参与。标签迁移的具体方式如下:

1)标签全部换新

标签全部换新的方法是将馆藏旧标签拆除,全部使用新标签。此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由于RFID标签的不可复用性,标签拆除后不能二次利用,且对书籍损坏程度较大。对于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外借图书量可达到数十万册,利用此种方式更换标签人力成本过高,显然并不适用。

2)标簽数据转换

标签数据转换是指将原有标签的数据元素项和数据格式转换为与ISO 28560标准兼容的数据格式。实际操作过程是首先提取标签中所有原始数据,根据新标准的数据元素和编码规则做对应转换,擦除标签中旧数据后,写入已转换好的新数据,而这是最理想的做法。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如果现有标签的某些数据被锁定,旧标签不能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或标签不具备新标签的系统参数项功能,那么解决此类问题就要采用其他方法代替。

3)新旧标准体系并行运转

如果旧标签数据结构无法更改,那么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标准的迁移采取新旧数据模型并行使用的方案,即借助前端设备的自适应识别软件功能对新旧两类数据模型标签进行自动识别处理,使新旧数据模型能够并行使用。此方案要求新旧标签具备某些可区分的特征信息标识,并需要为系统RFID终端编制自动适应处理识别新旧标签的软件。短期来看,虽然研发新技术有一定的难度且需要时间,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新旧并行是标准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我们以国家图书馆为例,2008年图书外借室开始启用RFID标签,藏书量约30余万册,每年剔旧数量大约10万册,标签的使用寿命大约8~10年,那么最多5年废旧标签随着寿命的到期就可全部更换。研发的并行运转模式也就成了向标准化过渡时期的一套最优方案,届时也可真正实现RFID技术领域的馆际互通。

4结语

RFID数据模型标准制定之后,规范了行业标准及秩序,为其应用提供了精确的准则。作为国内图书馆,我们应该从本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在坚持创新发展RFID技术标准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兼容并济,在借鉴国外标准的基础上,本着开放包容的思路研究、思考。同时,针对国内图书馆之间业务标准、业务能力相差较大的情况,需要在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都普及RFID技术应用,建立联系。

当前每个图书馆都面临相同的标签数据,所以如何根据各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整个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对数据标准进行细化是十分必要的。未来,数据模型如果能够达到统一,应用能够在国内所有的图书馆进行普及,将大大简化图书馆之间互通的难度,增强图书的馆际互通,加强行业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莉.RFID技术的发展与标准化情况[J].中兴通讯技术,2007(4):4-7.

[2]陈进,邓景康,景祥祜.图书馆RFID技术及应用[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晓源.关于图书馆RFID标准应用的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3,26(1):84-86.

猜你喜欢
射频识别数据模型图书馆
面板数据模型截面相关检验方法综述
图书馆
加热炉炉内跟踪数据模型优化
卷烟包装用UHF RFID抗金属标签天线的设计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去图书馆
面向集成管理的出版原图数据模型
一种顾及级联时空变化描述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