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

2022-05-30 10:48尹丹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美育

尹丹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主要学科,它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理解、表达、沟通等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语文学科也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学生个人品格和情操的良好发展及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和渗透德育和美育是必要的,本文就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去学习影响自己道德品质形成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拥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只有成为有道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人,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对祖国、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处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信息化社会影响下,多元的文化和信息在不断冲击着学生,为避免学生被错误信息、不良文化所影响,语文教师应该肩负起自身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义务,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利用起来,实现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打好教育教学的基础。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工作也积极开展起来。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为发挥自身具备的育人作用,也重视美育的渗透,这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完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促进美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现阶段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为美育渗透下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持。

二、高中语文教学美育的意义

党和国家要求教育工作应该深化综合改革,坚持进行以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促使学生提高人文及审美素养。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会议中也指出,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而这表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也重视美育。以美育德,以德育人,有利于学生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此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应该发挥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在运用语文知识的时候受到一种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感知以及表现创造的能力。在新时期,国内语文教育处在观念转型、实践创新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美育工作,看到它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语文教学内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美育的策略

(一)对教材内的美育素材进行挖掘,促使学生认识美

语文不仅属于工具性的学科,也属于人文性的学科,其中收录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而在不同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对教材内的美育素材进行挖掘,不仅有利于开展美育,也有利于改进优化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联合其他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美育素材进行合作挖掘,而美育素材一般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三类。其中自然美即自然事物蕴含的美,这能从描写自然环境的文章中挖掘出来。而艺术美即艺术作品具备的美,其中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审美理想及情感。最后,社会美即现实生活内各种社会事物具备的美。在挖掘各种美育素材之后,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各种美,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美育,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

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能看到诗词中的各种壮丽美景,也能感受作者在诗词中赋予的革命壮志、博大情怀,能够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对其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挖掘。而在本诗词中,霜染枫林、北去湘江和争流船只等,静态、动态的景物可以和谐地进行融会,为学生展现一种深秋寒霜之下万物仍有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促使学生理解作者在其中表达的英勇无畏等壮志豪情及革命精神。因此,在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品味,使其在和小组同学的交流探讨中,看到诗词内的自然美,激发学生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伟人毛泽东宽广胸怀的一种仰慕之情。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再度引导学生对诗词内的自然美进行回顾总结,使自然美能渗透到学生脑海中,促使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一种审美感受,在自然美中对人生真谛进行领会。

(二)借助课堂教学美育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美

语文课堂中蕴含着很多美育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美的一种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为他们创造美打好基础。首先,美育因素会蕴含在教师深情的语言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将提问、评价、对话等语言合理运用起来,使各种语言中有一种美的内涵,能吸引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步骤。其次,美育因素也会蕴含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类艺术手段,去营造课堂中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能获得一种情感体悟,以此提高他们的认知,并增加其智慧。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得不够明显,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手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其情感体验,使其能充分投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些背景音乐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以磁性嗓音、标准的普通话,引导学生融入文章的特有意境内。而在教师朗读引导下,学生能被文章中的意境之美所打動,然后领会作品内的真善美。这种对情感化语言充分利用的教学方式,会比教师直接的讲授更能直达学生心灵,促使他们产生共鸣。而在为学生朗读、提问学生等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对饱含深情的各种身体语言灵活运用,以自己的微笑、眼神和动作等影响学生,达到纠正批评或者鼓励学生的目的,使学生能被教师感化,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人格。

(三)利用实践活动的美育资源,促使学生培养美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培养美。首先,在写作实践中,学生以往只会形式化地进行写作,在作文中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在作文课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情感教育,鼓励他们成为学习、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发现自然、生活中的不同美,拓宽其审美视野。在学生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自身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结合做人及写作,在作文内对真情实感进行抒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务实求真的人。其次,课外实践中也会蕴含一些美的因素以待师生发掘运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将其学习的渠道拓宽。教师应该使用多样、灵活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在课外实践时运用课上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其审美情趣,锻炼综合素质。而语文的课外实践形式及内容一般比较广泛,这需要师生联合起来不断探索。

如在教学《诗经》后,可以鼓励学生针对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设计黑板报。在教师指导下,班级学生能够分组进行设计,并且展示自己的作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黑板报模板中呈现出来,最后由班级学生评选佳作,确定最终的方案,打造形式、内容兼美的黑板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审美创造能力,也能在其中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尊重文化,提高其发扬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源于对任课教师的认可,甚至是崇拜,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缺乏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原因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可见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方面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积极的个性形象,另一方面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换位思考,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处理矛盾,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可,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具体的“参考”,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还可以多用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通过争当志愿者、爱心人士等行动,能够更积极地引导学生,因为“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如何开展也被教师重视了起来。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育人责任,将美育工作灵活地渗透到語文教学中,利用不同形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发现、感受及体会不同的美,提高学生发现、理解及运用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美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