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2022-05-30 10:26孟佳
今日财富 2022年2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孟佳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为达成对国有资产科学管理的目标而存在的,管理主体是拥有国家资产所有权的单位,是通过管理权限的划分,对资产效益价值进行提升,对效益分配实行有效监督的过程。国有资产管理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很多方面,即为协调、组织、指挥、监管、控制国有资产以及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收益、占有、处置的一切行为。

从当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内容不多,同时现今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对外开放正面临转型,在这一关键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国有资产管理目的和方法等变化,这些问题逐渐突出,并成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历史发展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对于单位综合实力的评判标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占据了很大比重。基于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一体化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需对现有管理工作进行根本上的优化,缓解和解决现存问题,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能够处于健康、可持续的状态,切实提升对资产链条的控制,增强管理能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必要性

(一)有利于资产结构合理化

从法律层面来讲,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这些资产在不断循环流动的過程中,能够带来超过其本来价值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都属于国有资产。这些资源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包括环保效益等,为从根本上维护国有资产运行流动的稳定,使其处于“活”的状态,需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切实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国有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和稳定化,以此带来更多高质量的效益,由此便可以在侧面显现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的价值。

(二)有利于资产增值、保值

前文提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都属于国有资产范畴,这些资产是在不断“活动”中产生收益的,也就是存储、投资、利润再分配等,但这些活动并不能完全保证资产活动不会亏损,倘若经营管理不当,会让国有资产活动收益受损,使其遭受贬值风险。所以,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综合运用国有资产的权力,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必要的管理优化措施,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效性,让资产保值、增值,进而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实际帮助。

(三)保障资产应用合法性

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才能产生效益,但是有关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运用不能脱离法律限制。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应用的合法性,单位需加强法治意识,充分了解正在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利用国有资产的各项活动和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不能脱离法律框架,结合行政职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其内部创设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环境,实现管理的进阶式发展,让资产的合法性得以有效保证,在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合法权利的同时,对全民所有制市场发展提供助力。

(四)有利于生产力水平提升

在我国所有生产力要素中,国有资产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生产力的提升,需要保证国有资产等充足以及对资产的合理化配置。由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保证管理形式的不断优化和更新,这样才能将国有资产进行充分调配,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促进整体生产力水平的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优质的发展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如今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占主导,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坚持固有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不能跟随社会形势发展对工作进行优化,由此造成管理效果不佳、国有资产浪费等情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管理意识淡薄,职责不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负责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界限,存在较为突出的主体责任不明、权责交叉的情况;其二,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管理意识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转变,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

(二)制度规范不细致

就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国家方面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是系统性、方向性的,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落实时,并未结合个体实际对其进行细化,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缺乏具体化的问题,制度规范的指导意义也不能有效发挥,可操作性不强。这不仅降低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后监督和评估工作的开展。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督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事前监督不充分,资产配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资产配置完成情况的监督工作不及时,使得资金使用效率和配置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其二,事后监督不到位,监督方式单一。定期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不到位,权责不清,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与实际工作不匹配、不相符的情况,直接影响绩效评价工作效果。其一,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不清晰,不利于事后评价工作;其二,评价指标体系整体科学性不强,指标体系和实际管理工作内容不相符;其三,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有待健全,所产生的评估结果不能发挥出优化指导的作用,对管理机制和模式的更新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切实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先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掌握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内容,特别是法律法规知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在思想层面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长远的任务,在持续性的管理中不断优化。

对于国有资产相关事宜的处理,行政事业单位上下所有人员,在处理国有资产时要有共同管理的基本意识,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个部门在落实工作时要加强配合、沟通,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集中各方力量努力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让国有资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得不断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实现单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序化实现提供保障。

(二)严格监督制度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管好、用好,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第一步,在实际管理中落实规章制度才是核心,而要促进落实的有效性,需得有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内外部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通过这份力量,让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一方面,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审批流程控制要更加严格,资产流动所途径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在掌握,并为资产流动过程给予相应的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把资产配置划入到预算中,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财政部门的指令等进行资产配置的处理,由此便可通过预算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有资产进行全面化、整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权利进行必要的约束,比如加强对单位内部关键岗位的管理,采取岗位分离、定期轮岗等方式,确保岗位划分、工作内容、工作权限的合理化。

另外,優化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结合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设置资产管理台账,对国有资产实行严格的财务核算。对于单位在不同途径中获得的资产,对资产的领取和使用,资产的具体处置等,都要详细记录,确保资金来去信息的翔实,保证账实相符。资金往来应在管理中按照已有的报账制度、回收制度、催收制度等开展,保证往来款项管理的清晰、准确、真实。

另一方面,发挥外部监督体系的作用。外部监督体系主体多元,呈现多层次的特点,比如人大、政府、社会等,通过这些外部主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此为基础,事业单位资产的整个活动过程会更加安全、合法,不管是资产配置、使用,还是处置等,都会保证监督和评价的独立性和真实性,保障国有资产的实际效益。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评判,可参考其审计结果的好坏,将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在社会中进行展示,接受社会大众的全面监督。另外,一些具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国有资产,要进行更加认真、细致的处理,与财政审计部门对这部分资产全面清查,估值入账。

(三)完善绩效考评工作

国有资产在管理期间,其经济价值的保障,需要通过绩效考评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综合自评与外部评价,提高资产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有效性。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中心构建评价体系,形成评价的多角度和多维度,具体有国有资产配置情况、使用和处置情况以及收入管理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实时跟踪。结合国有资产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范围,实行不同的资产评价标准,以确保考核体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覆盖整个资产管理过程。

与绿色环保理念、勤俭节约、提质增效的政策倡议相结合,优化考核体系。配合财政调剂工作,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为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多资金,财政部门可对单位实行激励政策,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调剂资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可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实行必要的考核,避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资产使用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接受严格化的管理和控制。

平均分配制度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放弃这种制度措施,优化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对参与国有资产管理,且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使之对国有资产管理产生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管理中渗透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基本思想。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结合实际采取第三方绩效管理评价,促进绩效管理评价信息的规范化,将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公示公开,从不同方面分析评估结果,总结梳理问题,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调整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将绩效考评的价值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结合得日益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增加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清产核资数据,构建了国有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同时,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与单位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共享,信息化系统具备分析和预测的基本功能,通过这一功能的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更具现代化的特征,让信息化数据综合运用成为可能。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负责管理的人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单位可针对此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不仅熟知国有资产管理,也要掌握信息技术和相关系统、软件,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

(五)提高管理人员能力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涉及的专业内容和主体繁杂,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实际管理工作时,要为其配备具有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人员,加强管理部门和内部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实行岗前培训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在岗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理论、管理流程,还要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内容,特别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工作态度,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规范,灵活应用管理方法,高效执行管理制度,最终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

结 语

政府会计制度正在革新,行政事业单位应牢牢把握时代形势,与时代同呼吸、同脚步,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必要的优化,以保证其先进性和有效性。不可否认,行政事业单位在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有很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对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阻碍,为此,相关单位应对这些问题客观看待,结合现实政策和社会环境,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实现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保证国有资产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创造更多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