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再设计研究

2022-05-30 08:27吕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吕瑞

[摘           要]  绩效管理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既要在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践行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要在课堂中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强化就业规划,提升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从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特点与建设原则入手,明确活动建设思路,有利于课程新生,也能使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与发展高度。

[关    键   词]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24-03

绩效管理课程优化与创新时融入育人元素,既能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也能借此契机助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化,以此完善教育架构。故此,学校、社会、政府等应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和了解,学校应基于国家宏观指导不断完善教育架构和教育模式,确保思政元素与绩效管理课程的全方位融合,才能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助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一、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特点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具备自主性特点、全面性特点,加强对相关特点的全方位剖析,了解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有利于绩效管理课程进一步优化与创新,也能真正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特点明确课程发展方向,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自主性特点

课程思政本身具备自主性特点,学校需基于办学特色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特色化教育,而学生也需注意自身发展,加强自主学习,教师也需强化系统性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架构。具备自主性特点的课程思政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清晰认知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能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充分感受思政教育的自主性特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多方主体的自主性,能确保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多方主体自主性,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基于时代变化创新课程建设活动,也能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中国化教育。

(二)全面性特点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本身具备全面性特点,既要确保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也需要众多教师加强合作,挖掘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育人因素,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确保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传统的课程育人由零散化转化为系统性,既能督促全体教职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也能汲取社会力量完善教育架构。具备全面性特点的课程思政能在学生成长阶段助力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也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二、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通过全方位剖析发现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应遵循人性化原则、整体化原则、特色化原则,真正基于学习者发展需要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才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助推素质教育发展。利用素质教育改革契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实现绩效管理课程的快速优化与创新,也能基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提升课程建设的人本化,助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一)人性化原则

绩效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应基于人性化原则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和重视,新时代学习者作为教育主体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教育工作者引导其自主学习时,应确保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既要培养合格接班人,也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既能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也能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助推人才健康成长。思政教育本身便是针对学生展开的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既能构建中国化教育,也能坚持以人为本原則,围绕学生进行人才培养,以此构建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教育体系,有利于体现教育价值,构建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教育。

(二)整体化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全局视角出发,既要遵循整体化原则,提升课程思政的整体性,也要在培养高水平人才时助推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健康人才。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本身属于一个整体,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现象,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也能使教育和科研等充分体现育人价值和育人作用,以此使思政元素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助力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遵循整体化原则对人才进行培养,使人才提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其辨别能力,也能使其在多元化时代正确辨别接触的思想。

(三)特色化原则

特色化原则是指绩效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应基于学校特点和区域性特色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而学校可基于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从而确保课程思政活动的持续性发展。例如,区域内高校可加强合作,强化思政教育资源分享,以此借助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及时性特点拓展育人范围,有利于教育的优化和创新,也能在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中健全教育架构。学校应遵循党对学校的全方位领导,既要基于宏观制度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也应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构建特色化专业教育,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基于个人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教育的新生,确保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发展时,需从“助推教材创新,完善线上教育平台”“强化实践建设,革新课程思政评价”“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思政架构”“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手段入手,完善思政教育格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进而助推新时代学习者在绩效管理学习中增强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随着绩效管理课程不断发展与创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能优化教学活动,助推课程教学迈向新的发展台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助推教材创新,完善线上教育平台

绩效管理课程优化与创新中应积极完善教学内容,构建线上教育平台,才能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以此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架构。首先,推动教材内容优化和创新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专业化融合。绩效管理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时代中应积极优化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学校也要在教材建设中积极融入四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等内容,以此突出课程重点可完善课程思政架构。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导多元专家和学者参与课程建设,也要立足实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料,以此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确保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强化线上教育平台构建,借助信息化教育内容完善思政元素融入途径,开拓育人新领域,提升课程时效性,增强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绩效管理课程优化与创新时,可积极借助线上教育内容,弥补纸质教材的不足。线上教育内容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更新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等特点,教师应积极完善线上教育平台,并在课程优化过程中借助线上教育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辐射力,以此强化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怀,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教育服务力,确保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教学趣味性,确保借助音频、视频等方式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以此助推绩效管理课程实现科学化创新。

(二)强化实践建设,革新课程思政评价

绩效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备较强的理论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课程思政建设时提升实践教育比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践行,完善传统评价模式,有利于课程优化和创新,更能为课程思政发展提供有效助力。首先,构建多元实践活动。为学生预留充分时间,借助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训与实习比例,并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校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此强化就业规划,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生会在实训与实习中了解自身的薄弱点和缺点,加强针对性学习,以此构建自主学习计划,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人性温度,也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全方面合作。例如,学生在实训和实习阶段可接触多元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蕴含思政元素和育人內容既能使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方向,也能使企业在了解不同企业人文精神的同时树立辨别意识,完善道德品格。其次,创新课程评价,借助多元评价确保课程思政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可以多维度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状态,加强对绩效管理课程的深入分析,了解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入的难点,以此构建动态化评价体系,认知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能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展开分层教学,更能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并提升自身复合能力。

(三)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思政架构

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是教育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加强师资建设,助力教师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思政能力,有助于课程思政发展。绩效管理课程相关教师应积极与思政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二者互动能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在不断学习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并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专业课和思政课分离现象,不利于学生真正体会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因此教师既要端正态度,在沟通和交流中加强自主学习,又要基于学生特点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引导教师从思政课程中挖掘显性教育内容和隐性教育内容,以此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架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也能使其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自主挖掘绩效管理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相关微课件,以此丰富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因此,教师应了解不同课程的价值,明确教学方针与教学目标,既要引导学生基于教育目标构建系统性学习方案,也要基于课程特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提升育人质量。

(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活动设计时应积极搭建和谐教育空间,改革教育氛围,以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共同繁荣。首先,学校应创建良好教育环境。例如,可借助校园文化塑造契机融入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以此激发学生提升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在爱国情怀增强的基础上成长为优秀接班人。校园文化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点,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更在潜移默化下使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和信仰。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借助教育改革契机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借助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也要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借助情感型教育使学生真正认知思政魅力,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教学氛围营造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努力,传媒界应借助互联网积极加强正能量内容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教育改革和优化奠定良好基础。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活动构建时可充分参考学生意见,也可在企业建议中助推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从而助推学生加强针对性学习,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以实现课程思政价值的拓展,助推专业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四、结语

新时代下绩效管理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关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构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既能增强专业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也能确保新时代学习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思政元素,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思政魅力,也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挖掘课程背后隐含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勇威.价值、问题与路径:新时代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论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87-93.

[2]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2(03):1-16.

[3]郭振军,曾利,张余明.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RFID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2,8(3):130-133.

[4]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09-114.

[5]尹建平,蔺玄晋.“大国兵器”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1):76-80.

[6]王秀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06-109.

[7]周国泉,吕卫君,洪昀,等.一二三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学院建设[J].高教学刊,2022,8(1):164-167,17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