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凤 刘珺 陈晓燕
[摘 要] “新商科”背景下,深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缓解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面临的人才需求痛点。行业“用工难”,毕业生“择业难”,使人才供给和需求双方陷入两难境地,究其原因是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前景的误解和信心的缺失,其背后主要的经济学逻辑是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表现为人才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和中心化风险的不对等。STS教育具有多学科融合性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考虑金融环境变化,并运用数学方法的STSE和STEM教育理念,对培养金融科技交叉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重塑高校人才输出战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发展驱动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数学和科技知识、强化金融环境教育、实施项目式学习与校企协同育人等途径培养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关 键 词] STS;STSE;STEM;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97-03
一、引言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金融业务流程的重组及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渴求,在需求驱动作用下,呼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周正怡,2021)[1,2],从而催生了“新商科”的发展思路,对缩小供给与需求差距、降低资源错配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模式的变革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新的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为引领,导致金融学与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界、研究范式不断被打破和被重构(张敏锋,2018)[3,4]。重塑业务模式、推动运营转型,让“极致数字化”成为未来金融的核心。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从传统金融到全面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转型是当前研究的新热点(李凤羽,2020)[5]。增强运营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将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最优先级的任务。银行急需跳出银行做银行,开辟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新赛道。
(二)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迁
伴随金融科技“狂欢”的到来,人才供给与需求模式正在被颠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也正在面临从传统金融向全面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转型(尹惠斌,2020)[6,7]。金融科技学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充满了无限可能。根据《2018中国金融科技招聘趋势》数据显示,有超过90%的金融科技雇主表示,我国面临巨大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目前已达150万。同时,各大券商2019年校招公告显示了同样的信息,在资本寒冬背景下,各大券商取消了很多岗位的校园招聘,却大都开设了金融科技岗位的专项校招。
(三)“新商科”创新理念的形成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发展理念。在新文科中,为应对社会、经济、科技、市场的变化,提出了“新商科”发展理念。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习惯,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相对于经验模式的实践略显滞后。因此,基于现代科技发展状况,共同探讨、解决“新商科”背景下面临的诸多挑战,是当今乃至未来十年的主要课题。
(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性成果,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需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优化,协调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等问题[8]。随着金融科技及相关专业人才的输出及市场的检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基于需求驱动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愈发重要。
二、现有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金融科技的發展颠覆了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认知(王连军,2021)[9,10],分别从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三个方面,厘清需求端和供给端面对环境变化而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一)“新商科”发展理念对传统金融带来巨大影响
“新商科”理念的提出是为适应科技发展环境的变化,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到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层出不穷,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成果以颠覆式的速度和方法,改变传统金融模式,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由此形成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市场、新产品、新服务等全新金融生态,基于传统金融,又改造、提升了传统金融。科技的新时代为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二)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据估计,未来十年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金融人才工科化趋势明显。国内金融科技高端人才总缺口达150万。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风控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突出。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一篇《取代还是解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报告中称:“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约为一千万人,由于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面临削减或转型。”同样的,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三)高校人才供给的挑战
我国高校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始于2016年,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首次出现互联网金融专业,共涉及包括铜陵学院在内的6所高校。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在其《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提升,预计保持年20%的增长率。2019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约为93万人,2024年将达到315万人。因此,适应金融科技环境的变化,对行业人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创新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未来研究的新热点(徐然,2021)[11,12]。
三、STS、STSE和STEM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从STS转向STSE和STEM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在需求驱动下由供给端做出的适应性调整。无论STSE教育还是STEM教育,都源于STS教育,是对STS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在STS基础上,可实现多元知识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如表1所示。
(一)STS教育
随着西方科技革命和经济增长的协同迸发,STS教育理念逐渐兴起,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多方位融合,该理念强调科学是驱动力量,技术是现实手段,社会是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STS教育理念基本达成共识,但学者们也在反思科技驱动下的价值导向问题。
(二)STSE教育
随着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增长,市场对金融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高校对人才的供给,且培养方案尚不成熟,使得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本文认为金融环境(Environment)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金融环境主要指受个人主观因素支配的环境,如个人诚信意识、清廉意识、职业操守决定的社会信用程度。高校应充分发挥创建健康、和谐的金融环境的前导性作用,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为未来金融业健康、和谐发展打下根基。STSE的教育理念是在STS基础上,强调通过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协同育人。
(三)STEM教育
金融科技是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推动下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因此,与传统金融专业相比,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更加强调数学(Mathematics)的重要性,基于數学的金融科技具有稳定的理论基础,运用数学理论构建金融模型,在风险监管与防范、资金供给与需求配置、收益分配、成本控制等方面能够实现金融与数学的有机融合。因此,STEM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重视数学思维和统计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的推动下,将金融信息化推向金融数字化,将金融科技化推向金融智能化,才是STEM教育的应有之义。
(四)STSE和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
STSE和STEM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金融科技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体现金融环境和数学的作用,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索现实金融世界与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关系。
STSE和STEM的教育理念具有开源性特征。基于STS的教育理念,可实现“STS+N”的教育理念,其中,STSE和STEM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STSE和STEM的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特征。现实的金融问题和金融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众多不确定性。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学生才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关键。
四、基于STSE和STEM的金融科技培养模式探索
STSE和STEM教育理念是在STS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探索供求关系的均衡点,为提高市场双方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借鉴。降低人才市场资源错配,传递积极的金融科技发展动向,科学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有序落实针对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畅通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使行业“有将才”、学生“有前途”、高校“有创新”。
(一)充分挖掘数学和科技知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其背后的逻辑是相关科技和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从而颠覆了传统金融的经营理念,对金融风险管控和效率提升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金融+数学或金融+计算机=金融科技”的误解。在课程开设中,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各专业教师只精通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在学科交叉部分往往知之甚少,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金融与数学的融合及金融与计算机的融合存在误解。因此,在金融科技课程体系设置上,既要体现新型的科学技术,又要体现其与金融的融合,并给学生呈现融合之后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时,将Python、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考虑用Python金融数据挖掘、金融服务业的云计算、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与征信等课程予以替代。如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在学生面前,可降低学生对数学和计算机理论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金融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的金融环境,高校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不仅强调的是专业技术层面的硬实力,还有金融环境层面的软实力,是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金融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等的总和;金融内部环境是指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和社会诚信等。金融科技行业瞬息万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将金融环境融入案例实践,既能将金融环境融入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理论教学能力。金融科技作为近10年来的“新事物”,尤其是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从2016年开始,有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金融科技学”“互联网金融学”等相关专业,且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与传统金融类专业相比,金融科技专业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金融学知识背景,还要具有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技术知识背景。因此,应有效组织教师参加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学习并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经验交流。
(三)实施项目式学习与校企协同育人相结合
基于STSE和STEM的教育理念,倡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项目式学习(PBL)不谋而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入真实的案例,采用问题驱动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现实问题分析、数据分析和方案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深入理解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洞察未来发展前景,实时掌握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发展驱动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在科学研判金融科技行业需求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内发式学习动力,而不是被动式学习,这将成为对新时代高校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诉求。
参考文献:
[1]周正怡,闵敏,司思,等.大学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经高教研究,2021,5(1):76-87.
[2]张云,杨凌霄,李秀珍.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4-30.
[3]张敏锋.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1):91-94.
[4]何淑兰,孙有发,黄荣斌.新业态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的反思与改进[J].教育探索,2020(10):47-50.
[5]李凤羽.金融科技本科专业跨学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J].教育现代化,2020,7(21):60-62.
[6]尹惠斌.基于STS和STEM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科技专业为例[J].营销界,2020(39):36-37.
[7]王传生,高杰英.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9-32.
[8]石巖,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1(9):91-99.
[9]王连军,刘志伟.金融科技背景下《公司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1,8(37):44-47.
[10]李晓红.高职特色金融人才培养定位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1):61-62.
[11]徐然.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金融教育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1):173-174.
[12]何宪,熊亮.加强中国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金融,2018(12):90-92.
编辑 马燕萍
①本文受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项目(2020rcsfjd39);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wyxm170);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456007);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9089)资助。
作者简介:胡玉凤(198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科技与教育改革创新。
刘珺(1973—),女,汉族,安徽无为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教育与改革。
陈晓燕(1982—),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教育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