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同管理制度的优化

2022-05-30 08:01薛理顺
今日财富 2022年28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经营过程

薛理顺

合同管理贯穿国企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合同履行效率,最大限度防范国企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但当前国企在合同管理制度中存在部分问题与不足,不仅会影响国企各项经营业务的有序开展,更会导致国企的经营发展模式与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背离,从而阻碍国有企业实现稳健发展。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一)合同管理的特征

合同管理是以合同为管理对象,通过管理合同的订立、履行、监督以及维护等方式实现合同目的,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一种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合同管理涉及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内容,既能对国企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与约束,又能帮助国企实现内部自我监督与自我保护,这主要是由于合同管理具有规范性与强制性特点。第二,合同管理具有科学性,其涉及国企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内容,不仅是国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企发展的重要依靠,有利于加强国企内部管理质量。第三,合同管理具有广泛性,其与国企生产活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环节紧密相连,能够对国企内部组织架构自上而下地进行全方位管理,推动国企长远发展。第四,合同管理是国企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新时期国企也在积极转型优化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新环境,而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复杂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等,通过开展合同管理,充分利用合同管理的法律效力与约束效力,保证合同签订双方在合同签订、变更以及履行等全过程的合法利益,有助于规避国企经营管理风险。

(二)国企合同管理的主要类型

《民法典》规定的典型合同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在内的19类典型合同。国企合同管理可根据统一归口管理以及各部门分口管理等模式,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背景、标准文本、合同审批、签署、跟踪、风险、纠纷、统计、评估等管理类型,以有效管理合同,提高国企合同风险防范能力。以人事部门为例,可分为劳动合同、劳务合同以及委托合同等管理类型。

(三)合同管理制度的价值

首先,合同管理制度是保证国企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关键。这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以及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合同关系,是通过合同连接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业务的桥梁与纽带,而市场经济需要法律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合同又具有规范性与约束性,能够保证国企在遇到部分市场主体存在违规违反合同行为时,依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保证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发展需求。

其次,新时期各行业各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商品经济关系是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而树立和维系双方基本关系又是通过合同管理实现的,尤其是市场充满着风险与变数,而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都是在市场经济下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监督和控制。

最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具有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双重特点。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合同管理制度,避免合同签订、履行等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风险,一方面能够转变国企原有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使其积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完成经营管理,建立清晰的权责利关系,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通过合同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国企经营存在的各项风险,充分发挥国企的职能优势,有序调节国家经济目标,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以及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国企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一)合同管理程序运行不到位

合同本质属于两个或多个当事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通过协商签订的协议,以达到双方目的,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当前国企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忽视了合同管理制度属于一项系统性、全过程的工作内容,不重视制定与合同管理相關的风险识别体系,导致合同管理细化程度不足、程序运行不到位。尤其是对规避合同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忽视合同内容而直接与其他主体签订合同,这不仅会使合同内容条款中存在众多隐患与风险,还会影响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后期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未全面掌握合同内容而签订合同,也会导致国企自身利益在后期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损失,不利于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另外,当下国企合同管理依旧采用相对传统的简化管理程序,既忽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不重视员工的日常工作过程,过分强调员工考核过程中的收益金额,无法全面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导致员工对审核合同的重视程度与规范程度相对较弱,只是机械、简单地进行合同签订、履行以及监督等单项工作,使国企合同管理仅仅停留在合同审查程度的表层,无法及时发现国企合同管理中的漏洞与薄弱环节,也就不能高效、灵活、动态地进行合同内容调整与优化,从而影响国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合同的有效性以及优势的发挥。

(二)合同管理针对性制度缺失

国企合同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上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认知深度相对薄弱,无法正确认识合同管理制度涉及国企生产经营全过程,导致其对合同运行环节的掌控不充分,使其制定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也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就极易导致国企在合同生效之后出现顾此失彼等现象,弱化合同风险防范与监督约束职能,增加国企在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另外,当前国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合同管理涉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方面面,其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繁琐,仅依靠人工操作完成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国企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实效性,既无法及时对合同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也会影响国企在以合同为依据对其运营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可靠度。同时,国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违反国企内控制度相互牵制的原则,也会使合同管理内容中的具体事项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而合同漏洞不能及时完善以及忽视对违反合同行为的处罚与责任追究,都会进一步降低相关岗位人员对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使国企合同管理的规范性与约束性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国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风险防范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提升国企综合效益。

三、国企合同管理实际情况

(一)程序运行问题

一方面,国企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未深入了解合同对象以及合同内容,对合同对象的主体审查不到位,忽视对合同签约主体的信用情况以及履约能力的考察,外加对合同内规定的事项缺少调研以及未明确约定具体事项,尤其是在“熟人”转介绍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合同,都会为后期合同的履约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国企在实际合同管理过程中,缺少对合同的审查、监督与控制,过度重视短期利益与员工考核的资金收益,依旧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合同管理,导致其内控制度建设体系存在弊端、程序运行存在阻碍,弱化国企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无法将有效的合同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指导基础,导致国企合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国企合同管理效果,甚至会因为合同纠纷处理不当而损失国企的经济利益与对外形象。

(二)合同管理制度问题

合同管理是国企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当前国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合同的作用,方式与内容理解程度相对较浅,无法将合同管理与自身生产经营管理有效融合,导致合同签订内容很难得到落实与实现,降低国企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的收益。

四、国企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

首先,国企管理人员要正确认知合同管理对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自身抵抗风险能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接受先进的新文化与新思想,转变传统相对滞后的管理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合同管理纳入国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时发现并修订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保证合同管理工作覆盖到合同准备阶段、签约阶段以及履行阶段等全过程,切实提高国企合同管理水平。

其次,为推动国企合同管理朝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持续发展,国企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发展现状,健全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与权限,同时严格落实责任问责机制,以构建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全面调动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在合同准备阶段便可完成双方的深度沟通与交流,明确合同签订主体的合法性以及履约能力,同时根据合同标准化范本进行签订与审查,以保证合同签订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最后,国企要根据合同管理流程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构建全方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强调相关人员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保证国企合同管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一方面要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备招标师等相应的管理资格,全面增强国企合同管理部门整体素质,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激发相关人员主人翁意识,使其最大限度避免因自身合同管理问题而为国企带来风险。

(二)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职工大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国企官网等多种渠道,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与宣传模式,保证国企高層管理人员、中层领导者以及基层员工都能正确认识合同管理对自身及企业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国企整体的合同意识与法治观念,保证其能够高效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内容的高效开展,从而推动国企稳健发展。

另外,国企在加强合同管理法律知识宣传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突出风险管理的管理理念,及时发现并高效防范国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薪酬结构与绩效考核机制,积极发挥奖惩机制的约束与促进作用,全面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为国企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合同管理建议,一方面增强国企员工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构建以全面风险防控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国企风控能力。

(三)设立专门合同执行机构

第一,签订合同是国企与员工之间建立民事关系的过程,也是国企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建立经济关系的过程,合同本质具有法律效力与强制性。因此,国企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结合新时期形势,设立专门的合同执行机构,一方面保证国企合同制定与履行的合法性,有效避免企业运行风险,另一方面发挥合同的内部约束功能,推动国企不断健全自身组织架构,并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互联、互享优势,提高各部门协调配合程度,提升合同信息数据分析统计精准性,加快数据传送速度,以增强国企合同管理质量与效率。

第二,国企可通过聘请专业的法律专家到企业开展培训,以增强国企全体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法律知识素养,确保国企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与流程,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流程、风险处理、纠纷化解等内容,切实提高其合同管理水平。同时,国企可邀请法律顾问参与到合同内容的制定以及管理流程的确定等工作中,以保证合同内容条款规定的专业化程度,确保合同公平合理,有效维护国企合法权益。

结 语

国企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国企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合同管理贯穿国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建立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各项制度,采用责任问责以及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合理设立专门合同执行机构,强调国企合同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国企合同管理水平,推动国企完成转型升级发展,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经营过程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