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澍 蓝秀楠
天下荔枝“以闽中为第一”,北宋蔡襄说:“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自宋迄清,福州贡荔的记载不绝于史。经过千百年的城市变迁,今天福州城区内依旧保留了相当规模的荔枝树,一入盛夏,红彤彤的荔枝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景,也让福州市民、游客大饱口福。
说到福州的古荔枝树,不少人或许会想到西禅寺内的那株宋荔。每到“夏蝉鸣荔枝红”的盛夏,西禅寺的千年宋荔便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漫长的时光里,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4次枯荣,主干中空,只剩一层树皮供给营养,每年如期绿叶满枝,硕果累累,被视为奇观。
今天,西禅寺内报恩塔、观音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位置仍有登记在册的7株古荔枝树,每年如约结出闽荔中最“香艳”的“十八娘”荔枝。苏东坡曾在《减字木兰花》词中写道:“闽荔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这里的“十八娘”指的就是“十八娘”荔枝。相传其名来自闽王王审知的第十八个女儿。其果实深红纤长,如少女之态。
西禅寺所在的地方,古称怡山。“怡山啖荔”是福建荔枝文化史上的一大雅事。自明代開始,每当蝉鸣荔红时节,寺僧就邀请城内文人雅士举办荔枝盛会,称之为“开园”大会,并订有“红云社约”,参加者须日啖荔枝八百颗,才算合格。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朱彝尊曾两度自京抵西禅寺尝荔。现代作家郁达夫于1937年夏也曾到西禅寺品荔,留下“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的诗句。
“怡山啖荔”诗会曾一度中断。从1988年开始,西禅寺与福建省诗词学会一起恢复“怡山啖荔”诗会,延续至今。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二梅书屋里,有一株根抱假山石的古荔枝树。据说有约300年的历史。这株古荔枝树结出的荔枝,是福州地区的“蛀核”名品。其核小如丁香,色泽红艳,汁多味甜。
森林公园内的荔枝园占地300亩,共有700多株荔枝树。品种多是福州本地的状元红,部分是莆田的元红、广东的妃子笑、广东黑、漳州的兰竹等品种。 (摘自《福州晚报·海外版》7.18管澍、蓝秀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