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杰 刘文龙
摘要:为实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目标,绿色金融业务必将成为未来政策的主要着力点。随着全球环境治理的呼声不断高涨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国绿色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文章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在碳中和理论指导下,探究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期推动国家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环保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并逐渐演化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行动刻不容缓。中国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另一方面,展示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低碳环保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要求绿色金融尽快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升级发展模式,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
一、碳达峰、碳中和理论及意义
(一)碳达峰、碳中和理论介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各相关部门为实现该目标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二)碳达峰概念
碳排放是指一年内某经济体或区域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碳达峰(碳排放达到峰值)是指一年内某经济体或区域的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年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不会超过该峰值,其核心是碳排放增速持续减低直至负增长。
(三)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是指在某经济体或区域内一段时间自身吸收净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产生的温室气体能够相互抵消,实现该区域内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其核心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降低。
(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意义
在国际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不仅顺应国际节能减排的大趋势,还为世界气候变化做出中国贡献、为世界环境保护做出表率和榜样、探索碳排放治理新途径、引领世界绿色发展新潮流,是我国践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在国内层面,我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体现。我国历来主导循环、可持续发展,其中温室气体的治理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是重要一环,致力于碳排放治理也是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是我国推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工业革命以来,我国依靠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快速发展阶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失之偏颇,通过“双碳”目标系统性、引领性、协调性地带动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可有效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一)绿色金融概念及意义
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在2016年,“绿色金融”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各部委开始重点关注绿色金融,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阐述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并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施重点谋划。
金融业历来是政策推行的“先行官”和“保障者”,在全球节能减排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为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尤为重要,“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也对金融业尤其是绿色金融的运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自2016年开始蓬勃发展,2017~2020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比重超过10%。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2017~2020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近年来,我国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绿色金融发展道路,“自上而下”政策指引,“自下而上”开拓创新,绿色金融逐渐走向正轨,愈发彰显对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通过出台绿色金融标准、披露要求、激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措施,逐渐建立了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为保障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现已制定出包含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和绿色产业的三套绿色标准的政策框架。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为净化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环境,逐步建立一套透明化、强制化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出台法规政策强制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有关环境信息。在激励机制建立方面,为扩大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空间,我国出台绿色再贷款、贴息、增信、将绿色信贷和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将绿色信贷绩效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为绿色金融正名,建立出一套由中央到地方、多层次、创新性的一系列激励机制。在产品体系扩大方面,为创新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推出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PPP等金融产品。
在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有序搭建,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不仅彰显了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国担当,极大提升国际合作的影响力;还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有效降低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瓶颈
近几年,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迅猛,但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和低碳环保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挑战时,暴露出虽发展势头猛,但体系支撑乏力等发展瓶颈,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主体力量薄弱。虽然我国绿色金融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遥遥领先,但是绿色金融在整个债券市场占比较低,对标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现有绿色资金规模远不能带动和支撑我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绿色金融投资主体整体投资力度较小,绿色金融需求主体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强,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绿色金融整体规模不大。
二是有绿色投资偏好的机构比重较低。投资机构是金融和债券市场的有力推动者,由于缺乏绿色环保的意識和能力,许多投资机构尚未形成对绿色投资的偏好,致使我国有绿色投资偏好的机构比重较英国等欧洲国家低,绿色金融推动力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力度大,投资机构参与度不高,未形成绿色金融市场化竞争格局。
三是政府、银行和投资机构联动不足。我国采取“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推动方法,也得益于这种高位推动的方式,使我国绿色金融在短期内发展势头迅猛,但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呈现政府“一头热”,与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联动发展不足的局面,紧靠财政支出远不能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和绿色转型,需要努力将财政支出在绿色投资的占比降低到10%~15%,积极改进下端发展不足的问题。
四是企业绿色发展信息披露成效缓慢。目前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投资披露意识,存在应付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心理,形成企业信息壁垒,造成全国绿色投资信息大量缺失。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未形成合力,鼓励、监管方式和力度有待改善,企业对社会责任投资益处认识不足,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披露积极性不高。
五是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意识缺乏。由于未来环境、气候因素多变,如煤电等多领域贷款不良率可能会极大提高,而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未对此类风险进行合理预判,未能在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行业进行气候、环境相关的压力测试和特定场景模拟分析,使得金融机构在高风险环境领域存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气候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六是绿色金融试点向全国推广进度慢。2017年开始,我国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绿色金融发展试点,首批五省八市试点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未能整理出试点城市在绿色金融发展创新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学习,要集结全国力量共同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三、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模式探究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迎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机遇,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绿色金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形势、新政策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绿色金融体系发展任重道远,亟须在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广绿色金融市场应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
(一)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
巨大的资金输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支撑,未来低碳投资高达百万亿的级别,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不可能仅靠政府资金输入,一定需要金融体系中市场资金的深入参与,这也验证了绿色金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为支撑节能低碳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是扩大绿色金融的投入,持续增加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数量。
(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由于“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涉及领域和行业愈发广泛,亟需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因此,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及细则举足轻重,一是以碳中和为导向,制订绿色金融发展指引,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要制订绿色金融绩效评估机制,评估区域绿色金融活动实施效果,鼓励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项目和企业;三是制订企业信息披露标准,确保获取碳足迹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
(三)推广绿色金融市场应用
传统高碳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绿色金融实际发展过程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实现碳中和不仅要支持纯绿色项目(如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项目等),还要推行化石能源企业向低碳绿色转型,一是要结合我国自身特色,开发新型绿色金融应用产品,如设立转型基金、转型债券、新能源车辆贷款、绿色资产抵押债券、节能环保保险等;二是要鼓励各绿色金融相关方积极参与,提高相关企业的环保认知高度和政策普及程度;三是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助力绿色金融产品降低经营困难,实现绿色金融行业创新发展。
(四)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通过有效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可推动解决绿色金融领域跨国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为绿色金融资源的全球化市场资源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加广泛、更加坚实的绿色金融国际共识,推动各国绿色金融的理念、政策、标准和实践统一;二是要实现绿色金融资源的全球化市场配额,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各国投资机构的绿色偏好,根据各个国家的绿色融资需求,实现资源差额配置。
(五)打造区域绿色金融改革试点
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基层实践,遴选出具备条件的试验区,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试验区开创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新模式,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率先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为全国推广绿色金融改革树立典型并积累经验,在服务国家整体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建立绿色金融人才队伍
随着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体系涉及专业性和绿色信息迅速更新,需要培育大量专业性绿色金融相关人才。近期要组建专门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远期要利用全国的高校资源建立联合培养制度,分批次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在全球低碳减排大背景下,尤其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高质量绿色金融成为必然趋势,就我国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而言,亟须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做好市场定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庚南.碳中和愿景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农村金融,2021(06): 23-25.
[2]金岩.经济工作:2020怎么看2021怎么干[J].党课参考,2021(02):10-32.
[3]王会芝.绿色金融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7):96.
[4]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等.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6):17-22.
[5]杜赫,赵爽.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1(16): 147-149.
[6]李心雅,李婕婷,于佳琳,仇家宝.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4):4-6.
[7]王娇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3):94-95.
(作者单位:刘宁杰,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刘文龙,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