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达半年之久,双方的东线主战场顿巴斯逐渐陷入僵持。得到西方重火力武器支援的乌克兰对俄军开启小范围反攻,局势一定程度上如乌克兰统帅部所言,从最初的“速战速决”转入长期对抗和拉锯。
就在这样的时局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扩军13.7万。这项自2012年军改以来的最大规模扩军计划实施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规模突破200万。
和俄乌战线变化有关?
8月25日,普京签署总统令,更新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编制规模,军人编制从此前的101万增长到115万,包含边防军等其他部门的武装力量总人数也因此从190万升至203万。新编制将于2023年1月1日生效。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认为,俄军的扩军并非直接“补充损失”,但和俄乌局势的战线变化有关。根據乌克兰官方的说法,战局变化源于西方在重火力武器上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自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主要国家5月解禁对乌克兰的大口径榴弹炮、自行火箭炮援助后,习惯苏制武器的乌克兰炮兵部队经过系统培训和战场检验,逐渐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宣称,俄罗斯军队前期重火力和远程打击武器消耗过大,战前武器库中的远程导弹储备所剩已不足一半。
目前,乌克兰情报部门的说法未得到俄方证实,多位俄方军政官员近日表示,乌军仍未改变俄军在战场上“全面压制”的现实。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乌克兰的美制武器“迄今为止还没什么威胁”。不过,8月中下旬以来,乌军对俄军的火力打击在量和质上有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袭击中乌军都采用了无人机配合远程火炮攻击的新战术,颇让军事观察人士意外。
“战争研究所”指出,正是在此背景下,扩军成为莫斯科“在不进行总动员的背景下扩大战斗力”的一种方式。乌克兰情报机构8月28日发布消息称,俄军正借扩军之机培养约9万名可投入乌克兰战场的合同制军人。俄罗斯媒体的消息则显示,俄本土一些地区组建的“志愿营”正开赴前线。与此同时,乌军也在其控制区内招募市民,增加“领土防御志愿营”的建制。
一些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俄乌双方在远程火力较量上的差距正被西方军援缩小,但双方仍需通过大规模进攻获取战场优势。而在扩军的能力上,目前俄军仍保有较大优势。
看不到“和平的希望”
本次扩军前,“裁军”曾是俄罗斯军改的主轴。对于从裁军到扩军的变化,普京曾指出,军事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一些问题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得到最佳结果”。不过,有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宣布扩军,除了战争和军事发展的自身需要外,也是再次向北约及西方国家释放威慑信号。
普京宣布扩军的第二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即对外披露,白俄罗斯已重新部署可以搭载核武器的空军力量,这是今年6月卢卡申科和普京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他们(周边的北约国家)应该意识到,如果他们选择升级局势,没有什么武器能救他们。”卢卡申科表示。
西方媒体认为,卢卡申科发布的新消息和普京在今年3月的“核威慑”动作相似,都展现出俄军在战略核力量上对北约国家的压制。而普京的扩军计划则宣告,俄军将进一步增强在常规战争中击败更大规模敌人的能力。
对于西方世界的判断,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学院院长西夫科夫近日撰文指出,当前欧洲确实面临更大规模战争的风险,这取决于西方世界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危机的根本目标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随着战事变化,西方世界最终追求的目标不只是“保卫乌克兰”,而是击败俄罗斯。而俄罗斯的目标亦非“占领乌克兰”,而是要终结西方世界向“后苏联空间”扩张的企图。
双方在根本目标上有本质性的矛盾,反映在乌克兰危机中就是冲突和威慑不断升级。在8月26日的最新讲话中,梅德韦杰夫已将这场冲突称为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代理人战争”。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当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随着俄罗斯的入侵而重获新生”,将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和东部的被占领区。泽连斯基此前还表示,乌克兰将不再与其他国家协商,会用尽一切方式让俄军撤出克里米亚半岛。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俄乌之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长期而激烈的僵局,而且双方都对外交途径不感兴趣,接下来的半年内仍然看不到“和平的希望”。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上,俄罗斯关注的是“更大的问题”,也即欧洲安全问题,其核心是北约东扩、美国向北约的持续增兵和支持,以及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带来的西方军事同盟对俄进一步扩张。然而,战争的爆发已限制了所有对话的可能。因而,短期内,各方相互之间的回应方式还会更加激烈。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