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30 06:09邹屹立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双师型解决策略职业院校

邹屹立

摘 要: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实施“人才兴校”的新型办学模式,可以加强职业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产学研用”协作,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培育“双师型”教师已成为当前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激励晋升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等。根据产教融合的特色,从校企共享、激励制度、评估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给出改进建议,意在继续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推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解决策略

职业学校招聘的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大部分人缺乏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或实际的教育经历,对国内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前景还没有进一步认识,理论教育课程设计和实践教育工作很容易脱节。如果这些学员对课程的兴趣并不高,或者毕业后无法立即达到满足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学历要求,学校很可能要求对在校学生就业后进行再次培养,很显然这会增加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所以,职业学校应该以“双师型”的师资力量为主要目标,并不断加强教师能力的建设工作。在产教融合工作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国内外教学与管理等领域的广泛重视。

一、职业学校的“双师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一)培养专业人才

职业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学术素养、专业知识的社会型人才,所以适合职业模式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既拥有过硬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又具有丰厚的教育经验。我们致力于培育出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兼备的学员,因此如果教师只懂得照本宣科,只是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而不具有训练他们动手实操的技能,这明显达不到“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因为社会各界对职业人才和职业学校的认识偏差,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生源等条件均無法和普通大学相比。这就造成许多优秀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愿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当中,可以说“双师型”师资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而言已迫在眉睫[1]。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的奖励晋升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还不足,积累企业实践经验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职业学校也缺乏适当的激励晋升制度。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实施细则》为例,在副高级职位晋升要求中有一项是: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具有相关职业(工种)技师及以上技能水平,而在职称评审的文件里并没有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况且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只要提交的资料里面有相关专业职业(工种)技师资格证就行。据调查,具有相关职业(工种)技师证的教师不一定具有“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而且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形成“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很难界定教师是否具有“双师型”要求。所以,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晋升制度已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阻碍。

(二)“双师型”教师难以引进

目前,由于我国职业学校没有比较恰当地引进教师的标准,因此不少学校的教师招聘条件重学历轻实践经验,部分企业的专业型人才由于学历较低而不能被招为职业学校老师,就算有的学校考虑到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既有学历又有实践经验,但在目前的状况下应聘者也很难满足标准。而且很多有学历也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员,在企业的待遇远远高于学校的待遇,他们不愿放弃现有的岗位。职业学校所引进的师资中,不论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还是有过几年大学教育经历的教师,都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即使有既有学历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求职者,其年龄可能无法满足应聘条件或者薪资待遇无法达到应聘者要求,这都给引进“双师型”教师增加了困难。

三、职业学校中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足

“双师型”的教师必须拥有高素质、高能力,这使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一般教师要多得多。但这些并不能反映“双师型”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越性,也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实质性的奖励,导致教师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和完善自己,大部分教师限于这种处境,不愿自行改变,实现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制订鼓励政策,引导职业教师主动学习,完成自身的提升。

(二)企业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型”师资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和长期的计划,并未建立一套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系统,也缺乏培训费用上的支持。再加之近些年高校的扩招速度太快,教师授课任务重,一方面高校很难安排“双师型”教师去接受专业的实践锻炼或到企业顶岗实训,另外企业对于“双师型”教职工人才培养心态更为被动,不情愿花费精力为在校教师开展技术培训,也缺乏更多的专业岗位为教师开展实践练习。校企各方都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情,致使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大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目的。

四、产教融合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为做好对教师的培养,我们先要做到增强教师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双师型”教师的优点所在,才能在平时积极向高层次人员看齐,积极学习优秀经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出色。因此,学校也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另外,由于社会对职业学校向来有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层次不高,因此不少青年优秀人才在择业时往往并不希望到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经常陷入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职业专业人员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消除对职业的偏见,从而了解到职业人才对我国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当地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康发展,从多方面予以社会关心与政府扶持,也就是要给职业学院教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使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才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愿意到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中来,从而在高等职业学院教师中产生一种竞争之风,促使更多的教师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

(二)加强产学研应用结合教育

加快打造“双师型”专职教师,最关键的一项就是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点是通过借助学校、社区、产业中的优秀人才为教师创造优越的教学实验条件,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最后成为实际和理论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其教学特点是:充分发挥了职业学校、行业、研究单元利用相应的学科优势资源,并通过把整个企业教育实践环节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稳步融合。同时,将产学研紧密结合,才可以有效完成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升级职业的办学规格助力。

(三)丰富“双师型”教师的校内外联合培养形式

面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足的现实问题,校企各方应通力协作,一起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工作机制,职业学校不但要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训,对学校教师的发展做出长期的计划,还要让企业作为培育“双师型”师资的主体,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例如,职业学校可以安排教职工利用学校暑期、寒假的时间,分批前往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去企业顶岗实习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在掌握公司业务知识、新技术的时候,也能够丰富实践经验,为公司日后培育应用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积累力量。还可设立一批实训基地,通过聘请有关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教师实训基地内对教师进行实操技术培训。通过校企各方的通力合作,培育造就一批学科基础理论深厚、教育技术能力精湛、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

五、结语

为进一步推进“双师型”教师模式构建,国家相关部门、教学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完整的“双师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标准,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权利,并建立完整的“双师型”认定管理制度用作考核、评估和嘉奖的重要依据,使教师变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同样,学校还应通过各种培养方法,如向企业输出师资、把企业人员带到学校、扩大“双师型”教职工队伍、提升职业专业的办学品质、培育高层次人才等。

参考文献:

[1]陈元勇.优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问题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33):19-22.

[2]张鹏.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52-54.

[3]张孟,王荣俊,李二军.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雙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8):69-72.

猜你喜欢
双师型解决策略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