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结合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现有的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关文献,从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提出对工业时代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信息与通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30-0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的经济发展急需培育各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创新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9月,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呼吁全社会进行创新创业。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职业核心能力内涵的研究现状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是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人格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包括具体专业能力、一般专业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发布的《国家技能振兴发展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5项,称为“5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这为开发当前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当前,在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能力,是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影响较大,其所蕴含的职业能力划分为纵横两个维度,即纵向能力层次与横向能力结构。纵向上分为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横向结构上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发展模式转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六个方面:沟通能力、国际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是未来五年内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说明我们只有培养出新型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实施与工业现代化发展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新时代中国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的人才。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是适应我国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迫切需要的教育模式,其培育的人才也是应对工业4.0时代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重要劳动力。因此,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需在传统的强调德、技、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林栋(2020)结合就业形态基础,提出了以职业素质为中心的就业能力培训方案,将其从空间上划分为“校内培训”与“校外实习”两大类,并在“进阶关系”维度上划分为“基本就业能力”和“可转移性就业”两类。他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空间作为横向坐标,以能力的提升层次作为纵轴,并将阿克勒曼的六个要素相结合,建立了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型。陈楚瑞(2019)提出通过构建与探索“三模块一平台”职业核心能力分层培养模式,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发展,设计了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过本课程的学生在自我理解、位置和核心能力理解、任务技术习得、意识决策和目标实现度等方面与未参加过本课程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大学生核心技术能力以分析诊断信息系统的分类为基础,开发了包括企业自我领导力、沟通、人际关系、变化以及管理、综合思考力、国际化能力六个方面的核心问题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完成自己所属不同小组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汇报,以达到培养核心业务能力的目的。为了评估人际沟通、自我开发、创意融合、团结协作等社会所需的大学生核心能力,部分企业还开发了大学生SUPER核心能力自我认识评估工具。
因此,笔者认为,在工业4.0时代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高职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就业和人才培养为导向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融入所有教学和非教学活动,这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水平、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不够强
当前,部分大学招生数量剧增,对生源素质的把控有所松懈,容易导致学生基本知识不够扎实,学习习惯不够良好,缺乏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加之,中学阶段形成的“灌输式”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大学校园相对轻松、自在的环境下缺乏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能力,将宝贵的校园时间浪费在上网、聊天、游戏等事情上,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因此,在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心和胆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专注力。部分基层创新工作因缺少堅持与自信而半途而废,从而打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认为,企业创新是指在大学毕业后自己创办公司,但部分学生并不会创办公司,只想找个公司就业,这种误解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技术创造知识不感兴趣,觉得技术创新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久而久之,创新教学沦为一种形式。
(二)缺乏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障与基石。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型教师较少,大多以传统教师为主,理论型授课方式以“课堂型”授课为主,专业化程度相对不足,主要采取的是单一的“理论式”教学方式,而“创造性思维”则仅仅以“动手式”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接受,更不能促进对学生创造性、创新性的培养,无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训练基地建设滞后
高校的创新发展与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理论知识授课的方法,主要依靠教师授课来实现,缺乏与之对应的创新性经营活动,一些中学没有开设实习课程或者开设了但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满堂灌式的传统形式。加之校内设备不够完善,实验设备数量少、水平低,缺少实训基地,缺少一個能够与社会、企业沟通的交流平台,不能实现学生对自主创新实验实践的新需求,即便是已有的科研项目,也往往被搁浅,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三、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素质为目标。学校要把课程与创意企业相结合,把全国的创意理念传播到课堂上,充分发挥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要制订考核指标,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融入考核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社团、学生会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竞赛、沙龙等,充实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得以提升,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科技领域,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者
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建设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制订人才的发展空间计划,以其创造性发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来激励和鼓舞大学生。在创新先进国家、地区或学校的过程中,组织教师进行研究、交流,以吸取先进的创新观念和创新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储备力量。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开发的教学,探讨适用于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好在培养中的指导和教化功能。通过强化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通过强化教师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把创造性的思考和成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审相结合,以提高自身的创造性。通过扩大师资力量,引入富有创造性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共同分享改革实践,协助学生在创意设计中解答问题、做好表率,激发创意激情,培育创意人才。
(三)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强化校企间的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业学院、ICT学院或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改革创新的具体教学实践;借助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种渠道,把大学生的想法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入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数据信息工程咨询和技术人员服务,让创新走向务实;强化高校科研组织的指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设立大学生创新中心,将社会经济资源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设立有关理论知识学习与顶岗实习机制,邀请专业技术专家和科技精英担任大学生创新导师、企业导师,讲解创新设计思想,用亲身经历结合大学生需要进行创新实践教育;通过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充分反映其人文精神,增强其对市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从而促使其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通过网络技术环境,构建虚拟现实社会生活场景和创新实践场景,将创意人才引进学校加强指导,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指导、协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增强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创新创业带动学生就业
职业技术学院要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立,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平台和机制,促进各种创意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成果转化,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担保,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担保,为大学生提供场地、税收、保险等方面的优惠,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保障。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更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动力。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深入以及“大众创业”的号召,高校毕业生的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从高职信息与通信专业学生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大学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创新培训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栋.新就业形态下高职学生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15):75-80.
[2]陈楚瑞.“三模块一平台”职业核心能力分层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9(12):86-90.
[3]郭桂周,于海波,孟昭辉.整合技术的科学教学学知识(TPASK):基本内涵与提升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69-75.
[4]陈稚兰,李必强,胡继灵.原始性创新的协同理论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59-62.
[5]李柏洲,董媛媛.基于协同论的企业原始创新动力系统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56-60.
作者简介:刘永胜(1969—),男,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