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玮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文因情动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思想情感的共鸣,才具有生命力。我们之所以经常被文学经典中的人物感动,是因为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
人物是记叙文的中心,人物的细节描写是营造真情实感的关键。人物具有“立体感”,正是因为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什么是“真实感人”的细节呢?就是作者通过生活中具体细微的典型情节,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瞬间,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使描写更细腻、丰富。
真实感人的细节能够让读者真切、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笔端流淌的情感,从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怎么才能写好真实感人的细节呢?
一、细致观察人物,使形象生动感人。人物精神的特点需要我们全方位地细致观察,精准捕捉。
1.肖像描写要立足亮点,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带着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这段描写尽管着墨不多,但写得极其形象逼真。“藏在衣领里的脸”和“被棉花堵住的耳朵”是“套中人”典型的外貌特点,突出了他封闭保守的形象。作者抓住他穿着怪异这一细节,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语言描写要围绕人物的心理状态,贴近人物身份、背景、性格,充分表现真性情。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堪称经典,“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语言描写,既夸奖林黛玉的美貌,又恭维在座迎春姐妹嫡亲的身份,顺带奉承了贾母,更使得在场的邢夫人、王夫人开心不已,这充分展现了王熙凤伶牙俐齿、八面玲珑,善于笼络人心的大管家身份,人物形神俱备。
3.动作描写要围绕人物最显著的特征来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一文对小战士的描写:“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年轻小战士在带路护送“我”的过程中,用保持距离的动作表现了对女同志的关心,同时又表现了年轻人的拘谨和害羞。作者通过一个细微的动作,让小战士质朴纯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4.心理描写要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到细致真实。如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香雪夜归”这部分,作者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地描摹了香雪的内心世界:当呼啸而去的列车把她孤零零地留在站台,面对陌生而黑幽幽的环境,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和恐怖,但她只能别无选择地往回走;路上,当她仔细端详着铅笔盒,想到这只铅笔盒真属于她时,“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于是之前的害怕一扫而光;很快,她又想起娘的责备和爹的辛苦,她的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当她想到“欺骗”娘的办法时,她的心情宛如“小溪的歌唱高昂了起来”。这一系列复杂、生动的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香雪从害怕到内疚再到兴奋的过程。这里的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情,合情合理,真切感人。
二、选用感人细节,突出感动的瞬间。细节描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感人情节。
1.写人要选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细节。如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者没有用宏伟的事迹写人物,而是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受感动:张秉贵的女儿得了重病,这是他最心爱的唯一的女儿,作为一名父亲,他请假照顾陪伴女儿也无可厚非。可是,等把女儿送进医院后,他又转头回到工作岗位,精神抖擞、满面笑容地接待起顾客。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真实、感人的细节,体现出了张秉贵爱岗敬业、公私分明的高尚品质,让读者为之动容。
2.于细微处真实地再现人物精神,令人物形象真切、感人。如叶雨婷的《“探界者”钟扬》,“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而他双肩包里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小纸条”本身平淡无奇,但作者放大了这个细节,体现了人物的忙碌劳累和忘我,有力地展示了人物精神深处的闪光点,反映了时代精神,收到了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
三、精心锤炼语言,妙笔传神写好人物。描写人物既是细致观察的结果,也是精心锤炼语言的结果。精当的描写不仅可以增添语言文采,也使得人物刻画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1.善用修辞手法,增强人物描写的生动性。在描写人物时,可以用比喻、排比、引用、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如鲁迅的《药》对老栓的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这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麻木、愚昧、冷漠的看客們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时的情景。作者把看客们比喻成鸭子,展现了他们面对同胞的惨遭杀害无动于衷的状态。
2.灵活运用表现手法,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描写时可以用象征、衬托、对比、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烘托渲染等多种手法。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对祥林嫂的外貌进行了三次描写,通过眼神对比,描述了人物坎坷磨难的一生。第一次祥林嫂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帮佣,“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时的祥林嫂虽然成了寡妇,但还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第二次祥林嫂出现在四叔家时,“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强调了祥林嫂尽管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悲惨遭遇,也仍然没有对生活完全绝望;第三次祥林嫂出现时,她已经被赶出来,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成了一个生无可恋、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的妇女。三次对比可谓别具匠心,使人物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准确使用词语,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特征。如孙犁的《荷花淀》,“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处细节描写的两个动词尤为传神,“手指震动”表现了水生嫂内心的震动、对丈夫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担心;随之将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是为了控制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绪波动。简洁的动词,细腻地传达出水生嫂的复杂心理——既对丈夫不舍又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真实、丰满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