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2022-05-30 10:48于晴包启航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傅聪傅雷家书

于晴 包启航

内容介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品味古今家书中蕴含的爱与智慧。

精品展示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选自《昭明文选》)

赏读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笔法委婉动人,随着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充分表达了主人公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素书”即“家书”。手捧素书,长跪而读,何其珍爱!那该是怎样一种情感体验啊?书信中说了什么能让读信者如此珍视?“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原来是先叮嘱家人多吃饭,养好身体,又述说了对家人长久的思念。质朴纯真的话语里,贮藏着满满的爱意与离思。

而这一切,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后产生的臆想。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理的事。诗人把两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诫子书

〔三国·蜀〕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赏读

《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是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就必须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否则只会落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诸葛亮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具有力量。

傅雷家书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傅雷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九月二十二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毁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说到音乐的内容,非大家指导见不到高天厚地的话,我也有另外的感触,就是学生本人先要具备条件: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

……

你要英汉辞典,已经叫妈妈到旧书店去找;因为不要太厚太大,你在外面用不方便,故不把昆明带回的那一册给你。日内大概即可寄出。

……

为了你,我前几天已经在《大英百科辞典》上找Krakow(克拉可夫)那一节看了一遍,知道那是七世纪就有的城市,从十世纪起,城市的历史即很清楚。城中有三十余所教堂。希望你买一些明信片,并成一包,当印刷品(不必航空)寄来,让大家看看喜欢一下。

下一封信里,大概可以知道你月初在华沙演奏的成绩了。

上海已经秋凉了,你那儿的气候如何?地理书上说波兰是大陆气候,寒暑都在极端。你现在穿些什么衣服?

……

不要太紧张,比赛的事不要计较太厉害。“我尽我心”,别的任凭天命。精神松散,效果反而好。祝你快乐。

赏读

《傅雷家书》的写作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海外,截止于1966年傅雷夫妇离开人世。傅雷夫妇与孩子之间十二年的通信,穿插着傅聪出国学习、海外演奏到结婚生子的人生历程,从讨论艺术到激发青年人的思考,到训练文笔和思维,再到家庭柴米油盐之小事,事无巨细,皆娓娓道来。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有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浓浓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本文是1954年10月2日傅雷寫给儿子傅聪的一封家书。当时儿子精神消沉、心灵苦闷,作为父亲,傅雷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做一个勇敢的人。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封68年前的家书,现在读来,父母对孩子深刻的爱依然跃然纸上:教育孩子知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明白如何成为“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包容的书,父亲可以读,母亲可以读,孩子也可以读,琐碎中处处有启发,其言无华,其才可敬,其识可学,其情可贵。

猜你喜欢
傅聪傅雷家书
孩子气,赤子心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清晨忆家书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一封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