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现状与路径

2022-05-30 04:14:08苏宣玉
当代体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课习惯小学生

苏宣玉

体育作业是小学生课堂知识巩固与复习重要手段,教师科学化、合理化布置课后体育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体育习惯,引导小学生在课后利用祖业践行阳光体育运功,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体育精神。基于此,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重要性、必要性、原则以及当前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上海小学体育学情给出课后作业习惯养成相关路径。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推行与教育水平提升,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小学生思维习惯形成,塑造积极乐观、阳光向上正能量人格。教师如何在不断变化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进行优化与设计,加强学生习惯培养,真正发挥体育作业实效作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重点话题之一。

1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重要性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小学生作业学科较多,学习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进行学习。体育课程作为短暂性活动科目,仅依靠有限课堂时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远远不够。此时,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重要性十分凸显。首先,教师对学小学生进行课后作业优化设计,能够根据学生学情状况,以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体育课程与身体素质配合程度、学生体育项目掌握水平,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科学练习,能够有效巩固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与运动习惯。其次,小学体育教师要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利用锻炼型、任务型、释放型体育作业布置形式,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减少不良心理问题,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作业,形成自律、自强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打下坚实基础。

2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必要性

2.1 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泼,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需要利用利于锻炼,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了解体育锻炼重要价值。随着教育形势变化,体育课程常常被教师占用,学生体育素质下滑。教师通过体育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能夠将文化课程与体育课程相互融合,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由此可见,小学体育课程课后作业布置,巩固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加深学生体育精神理解符合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素质教育必然要求,与社会最新教育理念相一致。

2.2 学生全面发展必然条件

体育课程不仅是单纯理论教学内容,而是与文化课程紧密相连,能够通过体育锻炼与项目联系,完善学生骨骼与肌肉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与课后作业巩固练习,能够改变学生体态,有效缓解学生压力,让学深心理与生理方面得到支撑,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实现阳光体育、全民健身。因此,小学体育课后作业布置与习惯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必要条件,通过多元化体育作业形式,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专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3.1 目的性与目标性相结合原则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建设目的性较强,主要强调通过体育锻炼,运动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认知,减少学生文化课程学习压力。为了能够以体育作业设计形式更加有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能够有明确目的性与目标性,针对性进行作业类型布置,使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并能够理解设计目的。

3.2 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单一形式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能够结合教学学情,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体育水平,设置实效性较强运动类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爬楼梯、跑步回家、变速比赛等形式,不断变化体育作业形式,降低学生排斥感。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能够增加教学趣味性,将二者相互结合,提高作业设计效率,让学生能够从趣味运动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品格。

3.3 安全性与简易性相结合原则

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较弱,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减少高难度、危险性作业项目,转变为安全、简单作业形式,将体育运动安全放在首位,加强与家长沟通,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家长对学生体育作业监督力度,既保护学生安全,又要注意挖掘学生运动潜力,以鼓励与赞美为主,增强学生作业完成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3.4 适量性与延续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布置与设计最终目标是让小学生能够加强体育锻炼,舒缓身心,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教学内容,逐渐形成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能够遵循适量性原则,合理安全作业难度,增质减负,精准进行作业设计。此外还要坚持延续性原则,让学生通过体育作业,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提高面对特殊情况应变能力,提高课程延续性。

4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现状

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实施,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由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素质技能教学,合理设计体育课后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并不作为主要学科,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下面就上海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现状进行浅要梳理。

第一,上海地区现在小学体育课程每周5节,时长35分钟。整体课时量增加,说明国家对小学体育的重视,但是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内容安排与作业设计较为简单,不利于小学生将体育课程内容与作业设计紧密联系,导致学生之间体育素质差异性逐渐凸显。教师针对上海小学生课后体育作业习惯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对小学生体育水平、体育能力、身体素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力度欠缺,导致小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作业内容,机械化完成。

第二,小学体育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作业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习惯。有时候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难度较大,一部分体育素质较弱学生完成比较困难,害怕受到教师批评,容易对体育学科产生恐惧心理。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虽然强调学生兴趣发展,但是在学生习惯培养、作业设计与布置目标上仍然需要进行改进,多角度促进小学生体育思维发展。

第三,上海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后作业设计时,对小学生体育素质差异性了解不够深入,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实情,遵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对小学生体育课后作业进行二次规划。家长对体育课后作业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容易使小学生无法体会上海体育作业设计特色,不利于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5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小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小学生课程内容,实现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融合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能够明确设计原则、优化设计形式、丰富设计内容,落实实施中需要注意问题。第一,在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时,教师要能够明晰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从而立足教材内容,加强课后作业与课程教学之间联系,使学生能够利用作业进行教学反馈,熟练掌握体育技能,达到高效教学目标。第二,教师作业布置要能够结合上海当地教学学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政策以及学生学习偏好进行作业设计,合理安排,优化布置,提高作业有效性。第三,作业布置要能够考虑季节性因素,由于上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气候有所差异,在作业设计时,要能够注意雨季与台风情况,科学布置室内外体育作业形式。第四,体育作业设计要能够渗透思政教育。针对一部分学生胆小、自卑、恐惧性格特征,要能够在作业设计时适当渗透思政理念,加强训练指导,提高鼓励式作业反馈评价,使这部分学生能够逐渐改变不良性格,形成大方、开朗、勇敢、独立优秀思维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6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相关路径

6.1 课后作业设计兴趣化,加强学生习惯培养

在体育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明确作业设计方向,转变思想观念,立足上海小学体育课外作业设计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内容,深入践行双减理念,增质减负,制定专项高校作业计划,加强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培养力度。体育作业设计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课后作业布置以小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通过体育作业,加深自我喜好,发挥体育特长,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潜力,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此外,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时,要明确奖惩措施,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力度,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课后体育作业,延伸教学成果,巩固教学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弥补短暂课堂教学不足,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协同发展。

6.2 课后作业设计多样化,提高习惯养成效率

体育课后作业要想能够真正实现提效增质,教师在设计与布置时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参与,配合教师多样化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质量。第一,创设情境演绎类作业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3-5人分为一个小组,对其布置特定体育情境,比如,体育比赛、体育联欢、体育讲座、体育表演等内容,让小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教师要求,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情境类课后作业。此类作业布置,既能够改变传统枯燥教学形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又能够在情境演绎中,复习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逐渐理解团队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第二,因材施教,创设差异化作业形式。教师精细化掌握全体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课程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情差异布置分层化、多样性、螺旋式作业形式,对于体育素质较强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对于体育素质中等学生,教师可以遵循循序渐进作业原则,由浅入深进行作业布置,以跑、跳相互穿插进行作业训练,培養学生自主、自觉、自律运动习惯,逐渐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对于体育素质较差学生,教师要能够针对性定制难度较小,安全性较高、整体比较简单作业形式,经过长期稳定锻炼,使学生体育能力达到课程教学标准,之后再逐渐增加难度,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第三,设置生活化体育作业。当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能够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合理化设置贴合生活实际类作业类型。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按照上海小学生体育兴趣、家庭锻炼常用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采取家长与学生意见,科学化缩减作业时长,避免家长与学生在监督与完成过程中出现排斥心理。另外,家长要能够尽可能陪伴学生完成生活类作业,为学生加油鼓气,使学生能够从家庭体育作业中感受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活动认知与了解,以家长为榜样,形成良好思维习惯与体育精神,为将来学习与成长提供有效契机。第四,设置信息化作业类型。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水平提升,信息化教学早已经成为当前常用教学手段,上海作为尖端教育城市,在设置体育课后作业时,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移动教学相关联。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之前,首先要能够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作业打卡,输入自己学号,获得相适应作业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小程序设置不同作业模块,让家长定时上传学生作业视频,通过程序共享,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在共享程序中进行作业监督,加强课后作业习惯培养力度。

6.3 完善课后评价机制,加强作业习惯引导

要想通过小学体育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能够加强组织管理,时刻进行教学设计与作业布置反思,改变当前作业“阅”“对vs错”作业评价模式,要能够结合上海小学教学学情,增设“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自主自评”等多样化评价模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评价内容中,切实知晓自身作业质量,自觉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反复联系,实现作业育人效果,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与监督中感受体育精神,养成体育习惯。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评价,要能够针对学生错因、错点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路径,改变作业内容,使体育作业能够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状况,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6.4 优化作业习惯培养结构,建立完善选拔机制

小学体育作业布置与优化,是一个长期性教学过程,教师要能够立足教学实践,以《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为指导,坚持体育课后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后作业习惯培养结构,带动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增强兴趣培养,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加强体育课余训练。此外,教师在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前提下,积极开展实践探究,参加教学培训,与其他教师对体育作业设置、学生习惯培养进行深入探究,引进先进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教学学情,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教师以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养成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不同学生兴趣目标,发挥校本骨干先锋教研作用,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完善选拔机制,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精神,形成良好体育品质。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作业习惯培养时,教师要能够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从不同角度着手,科学化、合理化、针对性设计作业类型,将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相互结合,多元化进行作业优化,明确家长责任,提高家长作业监督力度,完善作业评价形式,有效保证作业质量,突破当前教学困境,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课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体育课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