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飞
[摘 要] 在高职院校就业导向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样担负着提高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的重任。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目前涉及的校情、教情和学情三个层面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精准把握课程定位,进一步紧密对接社会生产实际,对接企业用人素质要求;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应用文写作;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09-0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与这一形势相对应,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努力培养高等技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在教学改革工作中都应围绕这一理念。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够培养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分析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文写作功底,已成为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在就业导向下对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職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目前状况分析
目前,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一样,国内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从学校层面看,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更侧重于专业课程,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用文写作课程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明显偏少,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明显滞后,随意压缩课时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多数高职院校安排的课时仅30个左右,很难进行有效教学。
从教师层面看,由于课程设置特别是课时数的限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式的讲解往往成为多数任课教师惯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充足的以实际文书工作为导向的课堂写作模拟训练成了师生的奢望。
从学生层面看,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使他们对应用文写作课存在畏难和厌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受“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观念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在职业院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毕业后靠技术吃饭,而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价值产生了认识性偏差,抱着得过且过的混学分态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采用理论知识传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概念、特点、种类、格式的讲解上,选用的例文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实际脱节,因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情况说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8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写作与沟通”将成清华本科新生必修课》的通讯,文中报道,所有清华大学本科生将增添一门共同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这一信息,值得人们关注,令人深思。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成功励志畅销书作家卡尔·纽坡特曾经在《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书中提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能说会写”永远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本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也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当今社会,应用文写作不会停留在写作层面,除了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熟悉行业、专业,了解法律、法规、政策,明了业务办事流程,可以说,应用文写作是一门融合专业、社会、语言表达等多个学科的基础课程。
据笔者所在学校2020和2021两个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二是团队精神和道德诚信;三是实践学习能力;四是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是承受压力的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能力。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应用文写作无疑会发挥专业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具备,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直至就业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如何推进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
三、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通过知网搜索发现,近几年有关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有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者结合校情、师情与学情寻找适合的教学策略,但是,以就业为导向,重新建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的研究则为数甚少,仅搜索到十余条结果。高职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企业一线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如何将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是一个较为崭新也很有价值的研究角度。
(一)清醒认识课程作用,精准把握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教学设置的关键一环,也是课程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定位也应该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强调其应用性和对专业课程的辅助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定位为: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共性职业技能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学生具备应用文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掌握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文体的写作,在学好应用文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爱岗敬业,树立团队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品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二)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水平、专业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一方面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另一方面的现实状况则是从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般都是语文教师,缺乏基层办公及文秘工作经历,缺乏相关的行业专业知识,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要求。因此,为切实实现教书育人的预期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将应用文写作课教师纳入教师培训的规划之中,使之制度化和常态化。只有这样,应用文写作课教师才能不仅具备深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功底,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首先,学校管理层可以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报酬和处罚制度,对每個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试,以“督”促教;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以“评”促教。其次,在学校内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学习,对每个教师专业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再教育,以实现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将教师外派进修培训,为教师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这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将教师的主动参与性调动起来,让教师接受针对性的教育。例如,笔者所在的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政策倾斜、落实经费、资源保障等举措,每年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精彩一课”等教学技能大赛。单就应用文写作教师而言,近两年参加师德师风、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进修比例达到了100%,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课程思政能力和教学技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作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任课教师,同样应该具备“双师型”素质,要在不断厚积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制度及用人要求,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案例,提升实践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书育人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三)紧贴职业岗位需求,深度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进步,其核心是改变原有的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方式。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大多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与应用实际脱节,无法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对接。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主动与各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不断地深入沟通,紧贴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重构教学设计,重点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达成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落实思想教育的主要媒介和载体。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一是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坚持德技双兼修、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原则,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为形式,编写新形态教材如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并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进行动态更新。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用文写作方面的需求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职业与专业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从而认真对待,愿意并乐于学习。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土木工程建设大类人才,因此,我们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不仅选取了与建筑行业日常办公、文书工作常用的通用类应用文,还选取与学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文书能力需求息息相关的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写作、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述职报告写作等专业性非常强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职业现实工作氛围,了解职业岗位实务,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开展职业岗位相关文书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形式和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从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文种写作案例、学生写作实践等,多角度、多层面融入用人单位看重的课程思政的元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格式和处理程序都具有鲜明的规范性特点这一知识点的解读,培养学生严谨务实、遵章守纪的作风;在经济合同写作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合同纠纷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经济合同签订的原则是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培养学生开诚布公的胸怀和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等。
2.教学方法的选取
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打破“一言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精讲多练,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融合。要使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语文知识基础薄弱、对应用文写作有忌惮心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占有的比例不小,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是紧贴现实工作过程的体验。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开发和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其实质就是要打破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根据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组织单位,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定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地,在教学中,教师可基于职业岗位实际的写作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按照写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完成实际写作任务的动机,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训练写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课堂情景与职业情景、课程学习与职业活动紧密衔接。如笔者所在学校为建筑类院校,在开展竞聘演讲稿写作教学时,首先是围绕建筑行业各专业岗位实务工作精心选取教学例文,对文种范例的分析,以写作结构、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为分析侧重点,并针对性地融合建筑行业文化和岗位实务的相关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岗位需要,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技能,学生对行业职业和岗位工作的熟知度、热爱度和自豪感等也能自然而然地提升。在学生写作训练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写作、任务分工的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通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完成初稿拟写→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学生对初稿进行修改优化→教师选择优秀习作进行赏析等系列步骤,让学生体会竞聘演讲稿写作规范,培养团结协作、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关键的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将要面对的建筑行业现实状况创设出竞聘演讲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竞聘人员,通过不同角色的转换,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如作为招聘人员,可以用什么手段和举措为公司招纳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求职者;而作为竞聘人员,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以达到全面展示自身求职优势的目的。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可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或项目任务的方法,还可运用数字化教学的手段,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资料库,建立可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微信群、QQ群等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教学活动,拓展教学时空,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写就错”的尴尬境况,解决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不高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取,我们以“经济合同的写作”为例作具体的说明,如文末表1所示。
3.评价体系的采用
在教学评价体系的采用上,要以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作为突破口,打破应用文写作课程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传统,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突出终结性评价的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要从单纯的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转向重写作实践,侧重对学生运用应用文知识高质量解决问题的技能考核。如学生的平时表现即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期评成绩的60%至70%,期末考核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0%至40%。学生平时成绩主要由上课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练习等方面组成,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实际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改革,要围绕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实际两方面开展,一方面要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出发进行革新,从教学评价和教学理论的优化出发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更要从学生本身的学习状况出发,积极引导,强化训练,有机衔接就业岗位需求,形成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应用文写作课程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专业人才,以适应现实社会各类职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2]谢超韫,陆季春.基于就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4):60-62.
[3]董农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54-155.
[4]潘慕英.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写作与沟通”将成清华本科新生必修课[N].光明日报,2018-05-21.
[5]朱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154-155.
[6]王乃芳,李田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现状与改革[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4):112-114.
[7]張彤.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8(3):39-40,7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