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2-05-30 01:47张进勇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培养策略数学

张进勇

摘 要:综合实践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热门词汇,也是指为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做事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此同时更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索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实践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数学;培养策略;分析

实践能力是要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一种固定的活动模式,不是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都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活动环节,以此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兴趣,通过观察、推理、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让其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趋势,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数学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全新的体验、感受;(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如学会认知1~10元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3)知晓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形结合概念,培养其自身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将抽象数学知识细化,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让学生回归课堂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但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能紧跟教师思想、思路、教学进度,对相关知识尚未理解透彻,这样一来就会阻碍、制约自身的发展、进步,无法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加上教师尚未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知识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学生无法理解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从而使得后续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其次立足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很好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在以往的课堂当中,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很难在上课时听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全方位吸收和理解。

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技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太单调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提升,数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帮助小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初学者的个性化发展,从不同的视角解决相同的问题,不断拓展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思维。

以解析“生活中的大数”为例,在讲解新课程前,教师首先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对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搭建数量进行研究、分析,阐述自己的想法。在进行知识点拨的过程当中,可能很多学生对这一概念都非常不了解,教師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学生1:我数出小正方体一共有600个,先横着数出10个,再竖着数出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学生2:我数出小正方体一共有1000个,先横着数出10个,再竖着数出10个,一共有10层,10×10×10=1000。

学生3:我数出小正方体一共有1000个,一个面有100个,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层,就是1000个。这时教师可以继续让其进行实践,针对两种意见600个小正方体、1000个小正方体进行深度探究。

学生1:我们数的方法存在差异,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2:他们数出来是6个面,我们数出来是10层。

学生3:他们没有数正方体的里层。教师在此可以进行总结:实践结果是数出小正方体为600个的同学因为忽略正方体中的里层,所以只是数了正方体的6个表面。同时,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提升自身的参与感、体验感。

(二)设置不同的问题

问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概念性知识、原理、基础理论的过程中,若没有亲自进行实践、验证,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将无法得到提升,只有对相关法则、公式进行应用、操作,才能启发其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悬念,让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解读,以此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设置一些悬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如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开头就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了解了问题之后,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巩固。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不会感觉到非常困难。

以解析“图形的运动”为例,教师首先让他们观看教材上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其自行探索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图片,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图形。在剪裁完毕后,将其中涉及的对称图形进行勾画。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称图形是将其对折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在剪对称图形实践活动中,经历剪裁的过程,让学生对对称的含义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真正认识轴对称图形。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对称的图形打开,你们能发现什么?”“在对称物体中,能发现什么特征?”“在身边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这样也大大加深了他们对图形的一种印象,同样也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都能够在直观的情况下学习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方便,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优化了自身的教学手段,也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这部分的知识,有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增加实践活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学会自由探索、自行研究,针对其中涉及的数学元素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以解析“确定位置”为例,教师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表述位置:“同学们,学校将要召开家长会,请同学们通知自己的家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如果你是李红,你会怎样和家长说?”预设:李红坐在第四组的第三个座位上;李红坐在第三排的第四个座位上;李红坐在第四组的倒数第三个座位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体阐述第四组的第三个座位与第三排的第四个座位上的差异,若李红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大家的说法存在不同呢?这时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位置,针对第四组的第三个座位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深度分析,以此引出本节课确定位置。当学生对位置大致内容、知识点有了深度认知,掌握辨别方向、位置的技能后,教师可以引用“站站站”游戏,让他们针对下列数字进行辨别,快速说出位置,说出位置最快的学生即为获胜:(6,1);(6,4);(6,3);(6,8)。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报出一组數字,让同一列的学生全部起立,如(8,1);(8,2);(8,3);(8,4)。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等相关知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在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经历由具体座位图到抽象成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以此提升其实践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概念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沉浸在数学的知识里面。在学习这样一节课程过后,学生对知识就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接下来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更加方便。

(四)不断进行合作学习

其实这种合作实践的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合作实践探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通过这种合作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程当中的重点。在合作探究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合作实践,这样才能够大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通过合作实践,他们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合作探究学习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实践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同样也可以通过共同合作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解决相关问题,利用数学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在小学阶段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应该尽量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在合作过程中为他们布置相应的合作任务,让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相应的问题和任务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率,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课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设立特定的评价机制,针对小组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他们清晰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针对近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相反针对近期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其相应的惩罚。这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数学,同样也能够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沟通,增强了他们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小学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很多教师必须重视。与此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跟学生一起探讨相关的一些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教师也能够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

(五)增设观察课程

增设一些观察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生活,如果他们能够学会观察生活,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如在观察生活的过程当中,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通过这些有趣的现象联系课本上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对他们的整体发展也非常关键。在小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其观察能力也是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可以观察到周围的生活环境,利用自己的眼睛判断数学事物,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观察情境,在情境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初步认知。其次,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需要完成的任务,正确指引学生按照相应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实践,让其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知晓该如何分辨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走进综合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水平、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察身边存在的数学现象,将其进行记录、标记,在后续课堂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实践课堂,努力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素质贡献应有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62-164.

[2]刘晓玲.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4):79-80.

[3]刘彩艳.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才智,2020(33):106,319.

[4]张玉洁.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20):101.

[5]程愚.论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八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1):146-14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培养策略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