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随着英、法、德等租界地的出现,西方医疗技术也与教堂、银行、洋行等一起被引入天津。当时的市民思想保守、愚昧,对于西医根本不接受,他们宁肯相信巫婆的香灰,也不去吃西医的“洋药”。
一开始,身为清政府高官,又是洋务运动领军人物的李鸿章也未能免俗,对于来自西方的开刀、打针等诊疗技术并不看好。说来也巧,1878年冬,其夫人赵小莲得了重症,经中医诊断为外邪入侵中风,喝了许多汤药都不见好转。李大人心急如焚,出于有病乱投医,才差人请来基督教伦敦会医院院长马根济博士(此人后来被天津人称为马大夫);经过这位洋大夫的诊治,李夫人的身体竟然逐渐康复了。从此,李鸿章开始信服西医,并萌生了要在天津开办一家西医医院的想法。
为了筹集兴建西医医院的资金,李鸿章除在同僚和士绅商贾中以西医治愈夫人之病的事实现身说法以外,還请官绅们观摩马根济大夫的西医手术,让他们亲眼看到马大夫用手术刀切除病人颈部肿瘤的过程,感受西方医疗技术的神奇。在李大人的积极倡议下,天津社会各界人士共捐资白银6000两,加上他本人捐献的4000两,共计得款白银一万两。一年后,在天津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现为天津口腔医院)基督教伦敦会医院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新式医院终于建成。这座医院的新楼为殿阁式歇山顶中式建筑,医院规模设施完备,除设有供达官贵人住院的头等病房外,还在地下室开设有30多个床位的半费病房,以及挂号房、司账房、割症房(手术室)、药房等,并配有当时先进的西方医疗设备,被天津市民称为“总督医院”。
(摘自《今晚报》 贵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