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路径探究

2022-05-30 01:31:41李慧君姚海霞
当代体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融合

李慧君 姚海霞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能够有效的丰富体育教学课程、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尊重差异、和内容创新这两大基本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特色课程打造、专项资源支持等方面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路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艺性、竞技性的教学内容,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学的内容比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较大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去,能够极大地拓展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求,同样也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进去,扩大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通常是以健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殊表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和把握应当从其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无形指的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传统历史文化。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往往蕴含着不同的传统历史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这种传统历史文化,不能够以歧视的眼光进行看待。有形指的是直接构成民族传统体育外在形态的技术和动作,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有骑马、赛龙舟、等相关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通常含有一定的竞技性、娱乐性、民族性等方面的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当地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创新,不能够完全的照抄照搬。高体育教学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在保护和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资源。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比轩逸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

2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的价值

2.1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就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从民族的数量来看,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达977种,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广泛,形式多彩,能够有效地补充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的内容通常都是局限于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常规化的体育项目,教学课程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少数民族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化过来的,除了部分特殊性的难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外,绝大部分都是难度不高、操作简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探究。目前而言,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涉及的内容并不多,通常都是以民族舞蹈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能够有效地拓展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具有极大的教学和研究价值,能够有效的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2 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感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价值、伦理道德以及行为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體育教学同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中所承载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借助高校体育教学平台进行有效的传播和交流,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感。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上通常分为技艺性教学和体育历史文化教学,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去能够极大地拓展体育历史文化教学,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文化,帮助学生增进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理解和认知,能够有效的促使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协作。通过这种融合教学方式,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在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3 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繁多、活动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能够有效地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情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深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去,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杂历史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极大的历史活力,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能够极大的适应中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通常都是以竞技性的内容为主,少部分是娱乐性和生活性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锻炼。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通常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娱乐中所产生和提炼出来的,其是以消遣休闲、游戏等活动形式呈现出来的。同高校的竞技性体育相比,其更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选择合适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例如,跳芦笙、抢花炮以及跳竹竿和珍珠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有效地让高校学生在娱乐中进行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舒缓心理压力,能够极大的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的原则

3.1 差异原则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这种客观性的差异结果,要主动利用这种差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采取的往往是同质化的教学方法,以同样的教学方式、难度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在课程选择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实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需求,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锻炼。

3.2 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指的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和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隐含着他们的人生的价值追求、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内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加以尊重和重视,不能够歧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其都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过对其内容和方式加以异化或者污名化。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民族传统体育,而不是以一种上位者的心态去看待民族传统体育。具体而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范围和限度,要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进行融合,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够丧失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特性。

3.3 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是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的关键之所在。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过程中虽然要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但是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保证其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艺性、竞技性的教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设计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其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娱乐性,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知识性、理论性、技艺性、竞技性存在一定冲突。在教学中完全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难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化的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或者形式上进行创新,促使其更加符合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求。除此以外,创新性原则还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是双向化的过程,是互相弥补融合的过程。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中原本就含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理科学的借鉴和吸收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合理内容,促使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

4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的路径

4.1 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其需要专业化的老师发挥着组织引导性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高校体育。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一般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展开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化师资力量配属,教学老师多是非专职老师,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应当积极聘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作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或者兼任教师,教授学生对应的民族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或者尤其教授学校的体育教师,以点带面地带动体育教师队伍相应素质的提升。其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把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的内容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师的考核中去。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比赛,对于积极参加考核比赛的教师在升职、职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最后,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培训。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帮助高校体育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理论、操作技术、教学方法,促使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4.2 打造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校本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必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地落实下去,便于高校教师能够把握相应的教学方向。首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选择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选择上必须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不能够超出高校的承担范围。在具体的项目内容选择上应当注意选择内容健康、项目齐全、操作简单、趣味性强、特色鲜明、育人功能丰富的项目进行教学。在引入前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科学论证,确定其在高校体育课堂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因地制宜,在尊重差异和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构建。在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校本课程的打造过程中,不能够机械化地将民族传統体育的内容直接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科学改造和创新,在保留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促使其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促使其二者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

4.3 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的资源支持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物质基础和教学设施。在展开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安排专项资金对其展开支持,促进二者间的融合教学。为了确保相关教育资金的可持续性,高校应当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教育资源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确保能够根据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资金安排。其次,要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审核工作。专项资金必须要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中去,不能够另作他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要经过专家论证和研讨,确保引入的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5 总结

在新的时代下,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当下高校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多样化需求,需要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项目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不仅能够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同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尊重差异和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稳步地推进,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融合发展。

通讯作者:姚海霞

(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学体育学院;2.内蒙古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融合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