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索

2022-05-30 10:48瞿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劳动思政院校

[摘           要]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结合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落实现状,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全方位劳动育人联动机制为基本保障,优化课程设计,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素材,以学生为中心,创建“教师—学生—家长”多元主客体并举的劳动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课程思政;云计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30-0010-03

伴随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即要求新时期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针对这一新型教育理念,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以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劳动教育的构建模式进行深层次探究,寻求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提升云计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劳动教育现存问题

(一)劳动价值观培育有待提升

19世纪芬兰的教育家斯奈尔曼将以德国为代表的“教学——教学论”引入芬兰,芬兰的教育改革一直受这一理论的影响,致力于培养具有道德感的“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这一目标旨在将所有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0世纪初,不少人的基本物质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掌握谋生手段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任务。基于此,高职院校将劳动技能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导致众多毕业生劳动价值认知错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劳动的目的已逐渐由“通过劳动以谋生”转化为“通过劳动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目标俨然已不合时宜,应将突出劳动技能的培养转化为注重劳动价值观的培育。

(二)劳动教育形式有待突破

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并作为必修课的国家之一。芬兰将编程融入手工、数学等学科。编程的融入进一步增强了手工课的科技属性,使手工这门历史悠久的必修课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体现出芬兰劳动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

但是,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现在仍有不少高职院校将体力劳动视为劳动的最主要形式,依旧安排大扫除、劳动周等生硬的劳动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将其视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传统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一方面源于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源于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视为谋生的主要劳动形态,认为学生只有在体力劳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才能更珍惜劳动的成果乃至追求更好的劳动形态。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导致很多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岗位被取消,并孕育了新的劳动形态。依托专业课程,在学习与训练最前沿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已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路径。

(三)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注重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即相较于普通本科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性质的教学。因此,所有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都应该渗透劳动教育,即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教学,是突出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在我国从创立起一直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但注重的焦点主要是劳动知识技能的教育及其水平的评定,而忽视了对其劳动价值观的考核与评定。因此导致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均不同程度出现劳动观念不正确、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价值认知偏差等现象。为此,高职院校在持续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及考核评定,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

二、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

基于课程思政的劳动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融入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即在提升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同时,劳动教育也是课程思政中的核心内容,因此,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

(一)立德树人是劳动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共同目标

劳动教育指的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劳动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因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而课程思政同样是为了培养新时期人才,将课程思政融入各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因此,将劳动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更能够凸显新时期高职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二)劳动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并且教学内容制定上也是以提升学生知识为目标,因此,这种教育方式与新型教学理念不相符合,亟待变革。新时期的高职教育,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际教学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才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而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加以重视,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思政是实现劳动教育的关键

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高职教育中并没有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对待,因此,劳动课程教学缺乏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这对相应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因此,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只有以课程思政为依托,不断创新教学路径,才能够真正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不同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重塑,真正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实践型人才。

三、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基于课程思政下的劳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路径,这样才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下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明晰劳动价值,找准专业定位

云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信息技术服务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和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主流技术与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项目部署、维护、技术支持与开发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面向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云存储、云计算和云加工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云计算平台部署、维护、技术支持与开发等相关工作岗位的IT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

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功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因此,作为高校管理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做好科学的规划。首先,作为学校党委应该发挥高水平领导班子的作用,结合当前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劳动课程教学工作有据可循;其次,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工作成绩可直接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审挂钩,以此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此外,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整体教学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有效结合

劳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做保障,即劳动课程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知识,而且需要与学生其他课程教学有机联系起来。首先,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可将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这样可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的学习;其次,强化劳动课程专业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高水平教师的科学引领,保证整体教学工作的高效化。此外,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传统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专业方向等,融入常规的评价制度中,以此形成更为科学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功能,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安排,都与任课教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强化师资建设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在劳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待,在不断优化劳动课程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劳动课程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效融合,以此达到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同步提升的目的。

同时,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在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还可以聘用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直接到校教学,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目的;最后,可定期让授课教师参加劳动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此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五)引导自我教育,提升劳动自觉性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知识的直接接受者,因此,在劳动课程教学過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的课程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学会自我教育。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劳动课程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因此,需要通过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从而通过不断的实践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其次,理论学习应该与实践有效结合,即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过于形式感、空泛化,要保证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实施、验证。最后,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引领功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清楚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为规范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六)转变家长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家长也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在家庭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让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接受高水平的教育贡献力量。同时,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劳动课程学习中来,在学生常规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且家长与教师可以联手实施教育,如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与做家务、参与植树活动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在课堂外可由家长带领学生完成,这样会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对于强化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中,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以云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科学分析,以期对有效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蔓,夏涛.“三农”劳动实践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核农学报,2022,36(1):251.

[2]李光跃,赵硕,刘栋,等.“分子三维模型制作”劳动技能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45-50.

[3]余娟,钱贞熹,陈珑丹.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品格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7-39.

[4]周君佐,李镓,咸春龙.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高教探索,2022(1):122-128.

[5]王红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07.

[6]翟俊卿,陈郁郁,王西敏.面向劳动素养提升:美国中小学学校花园教育探析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1):81-93.

[7]朱春艳,孙安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8-10.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一般项目)课题“‘五育并举视阈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案例研究”(编号:2019SJA1865)。

*通讯作者:瞿苏(1982—),女,汉族,江苏射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思政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