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娣 陈兰
[摘 要]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探讨思政教育在社区护理学中的实践运用,为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供依据,为提升护理教学质量积累经验。
[关 键 词] 社区护理学;混合式模式;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24-04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给课堂教育教学制定了新的规范,要求教师基于课程,用好课堂,达成德育目标[1]。这意味着高校思政教育从思政理论课程延伸到所有课程,“立德树人”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宗旨,知识传播与价值塑造同等重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课程思政的新契机,拓宽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平台,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教育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社区护理学围绕社区特殊人群健康促进,讲述社区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2]。社区护理学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人文色彩浓厚,课程实践性强,综合性高,涉及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考能力要求极高,是链接护生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学科,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优良载体,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社区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3]。所以,如何培养理论知识完整、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过硬的社区护理工作者,是每个授课教师应该深刻钻研的问题。
一、社区护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医学专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更新,建设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人群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社区工作者需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医风医德和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4]。社区护理学担任着培养高质量社区全科护士的重任,课程讲授包括专业知识传授、工作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等多个方面。随着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的医疗防控能力,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达到全面促进人群健康、提高综合性服务的目标。因此,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亦是社区护理学的授课目标。
(二)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社会经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复杂多样,意识形态竞争也异常激烈,正确引领学生思想塑造面临较大的挑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搞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务必把握好课程这个主渠道,发挥教师关键作用。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广大教师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把握时代教育方针,明确现下教学育人目标,确保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真正见效[5]。高校教师需提升自我品格和修养才有可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的学生,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找准思政点,培养出有技能、乐奉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6]。所以,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掌舵者,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广泛阅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史学习教育,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专业课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和德育功能[7]。使专业课有温度、有深度,真正做到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价值引领、社会担当等方面的“思政”元素,達到育人目标。
(三)教学内容蕴含思政要素
社区护理学授课内容包括10个章节,共计36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本研究立足四个模块: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工作方法及思维培养,课程链接疾病护理与临床实践,内容涉及面极广,涵盖多个学科,教学包括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课程讲授以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为主干、德育为核心,以教师引导,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同的模块,蕴含相应的思政要素。社区护理概论中蕴含职业道德、职业价值等思政元素,可以强化学生认识,增强职业自豪感;社区护理工作方法蕴含批判性思维、职业规范、职业情感、护理文化等思政元素,培养家国情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与护理蕴含人文素养、人际沟通等思政要素,培养严谨务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护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爱生命等思政要素,培养敬畏生命、尊重人格的博爱精神。
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其对课程的定位、思想觉悟、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设计,决定着课程最终育人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学科教育目标、综合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思政敏锐度、思政教育能力。社区护理学属于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大多专业知识扎实,但缺乏对思政理论的系统学习,思政教育经验欠缺,自身政治觉悟不高,难以精准把握思政点[8]。其次,思政融入能力不足,语言规范性和融入角度欠佳,达不到理想效果。最后,思政教学需要重新构建授课目标和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上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时间,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这一切将给教师带来压力和挑战。
(二)缺乏规范的思政题材模板
社区护理学属于新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教学方法还处在摸索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思政理念的提出给社区护理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如何开展社区护理学思政教育,现下正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样板,教学团队需集体备课讨论研究,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编写思政案例脚本,制订教学方案,完善思政资源。在导入思政元素时找准“契合点”,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探索—完善改进—示范推广”模式展开[9],保证社区护理学思政教育贴合专业需求,成为塑造学生价值观、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航标。
(三)缺乏具体的思政考核方案
社区护理学教学的思政考核研究比较少,考核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课程教育引导功能;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不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社区护理学思政教育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关注,制订系统的考评机制,共同推进,且社区护理学建立在基础护理内容之上,穿插多学科内容,如何合理安排考核内容,需要多个科室集体讨论研究,制订可行方案。
三、课程研究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社区护理工作范畴,熟记社区护理工作流程,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能独立完成家庭访视,会建立社区健康档案,进行社区灾害事件应急管理与护理,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PBL教学、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临床见习、社会实践等,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能在特殊时期防控中担当“准”护士角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强化职业荣誉感,有高度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健康的心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临床思维和思辨能力,提高护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讲述社区优秀工作者的真实案例,提高职业荣誉感,激发护生无私奉献精神。引入课程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生眼界,提高教学高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拓宽了求知的平台,成为教育教学难得的改革机遇,特别是特殊时期掀起了“全民网课”的浪潮,加速推进了在线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且线上平台层出不穷、内容丰富、操作简单,进一步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飞速发展,也给课程思政改革拓宽了平台。社区护理学内容复杂,课时量较少(36学时),学习难度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渠道,教学环节灵活,弥补了学时量少的不足。
(一)混合教学模式分工问题
相对于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下的自主预习、线上讨论、查阅资料的探究式学习法,充分发挥了灵活性,但也加大了学生投入课程的时间,如何分配线上线下内容、均衡课程间的学习压力是教学设计时考虑的问题。结合社区护理学授课目标、大纲要求,将10章内容安排27学时理论(线下21学时+线上6学时),9学时实践(线上+线下)。线上教学内容需教师提早做好安排,在课前一周上传学习通,包括学习计划、课件、视频、图片等。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1.线上集体讨论
借助学习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升思辨能力。
(1)教师方面
依照教学进度安排,提前一周左右在学习通上发布预习任务清单,上传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案、教学设计、蕴含思政元素的文献、PPT等,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熟悉学习内容,将产生的疑惑反馈在平台中。学生需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测验题”。线上所有的学习过程将全部在学习通后台记录下来,有利于反馈、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也将成为过程性考核的依据。预习环节,有助于学生课前熟悉授课内容、明确重难点知识。通过预测评,可以督促学生思考,有助于教师及时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
(2)学生方面
学生在课前自主登录学习通平台,浏览相关学习资料,在平台讨论区发表疑问,也可以提出授课建议。线上学习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发表学习中的困惑、感悟,促进知识内化吸收,及时查缺补漏,培养探究性思维[10]。线上资源生动丰富,内容连续,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线上讨论可随时开展,教师可及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加以引导,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讨论过程在学习通后台留痕,便于学生反复学习,也可指导教师更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改革。
(3)思政案例
授课教师根据大纲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章节内容及思政元素,集体备课讨论,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提前一周上传学习通。学习通后台数据记录有助于监测学生预习状况,发表的学习心得可以反映学生学习力;查阅资料、整合信息、小组讨论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适时参与引导,可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動态,引导其形成评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上传临终关怀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和医学工作的神圣,增强了职业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决心[11]。学生在讨论区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有助于教师洞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判断思政教学的效果。
2.线下课堂渗透
(1)教师的言传身教
线下课堂是社区护理学教学的主渠道,相关概念、理念、工作方法、内容等均选择线下授课,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质量。线上线下内容间的串联、线上讨论中集体难点问题抑在线下统一解答,加深学生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从自身榜样、社区工作方法和特点渗透护士平凡工作岗位中所呈现的不一样奉献精神。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有感染力的语言、诚恳的教学态度都传递着教师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讲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护理的相关内容时,引入特殊时期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医学事业、潜心治学,守护群众健康的决心;在特殊时期奋不顾身的医务工作者有我们的前辈,也有“00后”,他们的精神和担当是时代赋予医务工作者的荣光,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让护生时刻谨记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促进健康事业发展是医学生的荣光,更是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2)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课前一周在线上发出实验课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每4~5人形成学习小组,根据实验课内容创计情境、排练编剧,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表演展示。例如,如何对脑出血偏瘫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通过病例学习、相关资料检索小组成員共同讨论商定相关角色,并编写表演脚本,该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促进知识内化。通过课堂表演,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并养成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减少护患冲突的产生,抑让学生明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
采用综合性的考评方案,包括过程性评价(40%)、期末考核成绩(50%)、思政成绩(10%)。具体见表1。
六、课程建设的特色
(一)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
录制授课视频、微课、收集相关信息、案例和图片等,不断更新线上教学资源,使之新颖真实贴近社区现状,提高课程趣味性。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眼界,塑造社会适应能力强、技能高超的医务工作者。
(二)探索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开展集体备课,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习监管管理,健全考评机制,切实提高课程育人能力。
(三)“教—学—思—做—学”模式
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思考内化后进行实践,实践后带着问题再进行理论学习,增强学生的内化能力。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建立临床思维,提升工作能力。如针对“健康教育”这一技能,教师在线下讲解其内涵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喜欢的研究方向确定健康教育主题,明确主题目标后小组成员确定相关内容分解任务,包括收集资料、文献检索、实施思路、社区实践、完成训练任务、反思总结。
(四)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根据学习要求设定学习目标和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翻转课堂学生自己确定授课内容,主动学习思考并制订授课计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必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解决。此过程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知识概况能力,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学习,都以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方式展开,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五)情景模拟结合科研设计教学
开展课堂讨论、情景表演、“三下乡实践活动”等,模拟社区实际工作状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求证、严谨务实的品质。
(六)社会服务
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后安排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社区、养老机构等,熟悉社区工作环境,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形成科研思维方向,通过具体实践,收集资料得出科研结论。该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辨能力和科研能力,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七)寓素质养成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建立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学习理念,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素养。
七、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社区护理学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新契机。为切实发挥社区护理学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在吃透本门课程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来设计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革新教学理念,运用好信息平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的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沙沙,刘艳丽,林翠霞,等.服务学习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7):60-62.
[3]李娅莉.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护理模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5):128-132.
[4]孔祥麟,陈丹,王敏,等.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社区护理学TPKCEE教学[J].护理学杂志,2021,36(10):77-8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2-6-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03-19(1).
[7]陈道武.课程思政:实施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12):163-166.
[8]唐娇,何姗,刘智平,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7):74-75.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1-14.
[10]苏海雁,杨世勇,陈韶君.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设计 实施 反思[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3):238-241.
[11]王艳梅,耿慧霞,李博.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混合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1(21):31-3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