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要真实、典型、丰富

2022-05-30 10:48曾江保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国乐论据事例

曾江保

文题呈现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给材料谈看法的自命题作文题,材料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为奋斗目标。此类作文,最好在标题或开篇亮明论点。可围绕“忧国”或“忧己”确定论点,如“以天下为己任”;也可从二者关系入手确定论点,如“忧天下,也要忧自己”。此外,这句名言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可以此确立论点,如“先忧后乐”。

写作时,最好能综合运用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剪裁,要选取最能证明论点的叙述角度,切不可随意堆砌材料。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要力求真实、典型、丰富。

一、论据真实,直指论点

论据真实是指论据所使用的材料是客观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不是臆造或虚构的。如学生习作《我的忧乐观》中的片段:

回望古今英雄人物,哪一个不是先忧后乐?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探求救国之路,经历了多少挫折和风雨?反观袁世凯,倒行逆施,不以治理天下为己任,不为天下而忧,终日追求个人享乐,最终被世人唾骂。

该文段选择陈独秀、李大钊的正面事例,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重要意义;举袁世凯的反面事例,让我们看到“不为天下而忧,终日追求个人享乐”的后果,论据真实,直指论点。

二、论据典型,深化论点

论据典型是指选取的材料具有代表性、与论点有直接关系,能更充分地证明论点。如学生习作《忧国忧己,乐国乐己》中的片段: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被贬的路上,他的儿子不幸夭折,这无比残酷的双重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苏轼却在被贬期间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还治水抗旱,造福百姓,閑暇时候也不忘研究美食,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从命运的打击中迅速走出来,一心为国、为民奉献,乐观豁达,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乐国乐己的真谛。

该文段举苏轼的典型事例并进一步分析,点出“乐国乐己”的深刻意义和价值,论据典型,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三、论据丰富,强化论点

论据丰富是指材料要充实,这样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更能说服人、打动人。如学生习作《忧与乐》中的片段:

没有忧思,就难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快乐。假如没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担忧,又怎么会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阔?假如没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患,又怎会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时的欣喜?假如没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忧思,又怎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

……

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他们都将个人的喜乐放在家国天下的忧思之后,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该文段先点明论点,然后用道理论据论证了先忧后乐的意义,引用诗句,文采斐然;又举历史人物事迹进行分析,论据充实、类型多样,论证更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恰当巧妙地运用论据,除了应当学习揣摩一些范文、佳作运用论据的方法外,还应当重视平日的积累。要建立一个素材库,通过阅读名著和观察生活,把一些有用的事例与名言警句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一旦要用时,便能信手拈来,写出成功的议论文。

猜你喜欢
国乐论据事例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