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国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语文学习吹入了习习春风。备受关注的语文学习中的拓展训练题目,需要很好地研究和解决新情境化设置问题。
一、取法语文高考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创新性,在试题结构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上,考试内容变化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古诗文鉴赏与背诵加深度与广度;现代文突出对考生理解分析、运用创新等能力的考查;语用题突出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察;作文更加强调真实情景下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考查。
所以,在平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师生都要在“高度”“力度”“精度”“勤度”上下功夫。形成三種新情景化设置思维:
1.翻转思维:新情景题目设置要以能力为核心,与新教材环环相扣;情景设计要与学生自主创新结合,尊重学生形成特色。
2.打通思维:培养多文本关联设置能力,关注叙述文本与理论文本的衔接关联;关注非连续文本和论述类文本、新闻文本之间的关联,关注小说跟文言文本的关联,关注散文同诗歌文本的关联。
3.应变思维:知晓高考题求变的初衷与缘由,捕捉创新的问题设置精神。
二、取材社会生活真实情境
1.政治站位要高。总览近几年高考,我们可以看到试题内容上更偏重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体现“厚植家国情怀”“增进四个自信”的时代特色和“培养新人”的教育宗旨。
因而,新情景问题设置应该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2.抓住社会热点、焦点 。高考作文的“时评类”方向写作,提醒我们必须始终关注热点、焦点乃至于痛点。比如以“时速350千米的高铁和81对慢火车共同运营,你怎么看?”为材料写作,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正确理解中国新发展理念下出现的新现象。可以学习《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法,对烛之武、马克思等人进行更凝练地褒扬式写作。神舟十三号飞船乘组载誉归来,也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春节航天员送对联送福字的形式,也赠予他们每人一副对联。
3.立足于学生思维现实。十七八岁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质量总是相近的,所以,相关思维考查需要一直进行。我们不机械重复,也不搞揠苗助长。比如,语言文字考查题目虽然历来变动较大,但我们要一反之前选择热点的思路,认真经营好这块“高考的自留地”。
语文拓展训练的设置问题,是个常说常新但又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不揣鄙陋再提,自是希望自己在新课改的旗帜引领下,能做好一名不懈的“跟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