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涯
【摘 要】本文运用实践教学法与问卷调查法,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应然倾向,然后探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教学质量,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体育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在小学中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把握“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回归育人本质,小学要科学开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应然倾向
(一)以生为主实施大单元教学。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保证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基础上,还要提升服务质量,防止出现低级重复性教学的错误。基于此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可以以大单元的形式进行,不只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还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潜能。充分利用体育课后标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单元教学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大单元中以趣味性教学为主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后延时服务中。第二,集中设计大单元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个项目运动技术。第三,结合学生掌握的技术,开展简单的技战术比赛,发挥运动项目的魅力。第四,每一名小学生都要掌握一个或者几个运动项目,让学生有一定专项素养,锤炼小学生的意志,健全人格。
(二)健康第一实施系统课程体系。
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认同与学科价值的实现,201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在小学要构建完整的衔接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常规体育教学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教学,这表示体育教学不能只是实施常规体育教学,还要保证课后延时服务作为课程的衔接,做到全面覆盖、提高质量、强化保障。现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包括“主科”课程辅导与其他科目的辅导,虽然在每天学习时间多出两个小时的延时服务,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此时间段学生只参加一种课程,落实到体育课程的课后延时服务少之又少,所以课程的系统性要更加专业,以此保证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系统化,更好地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二、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方案。
现在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制度、责任分工与薪酬绩效等方面,还没有详细的制度要求,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主导能力弱,以至于课后延时体育学科的服务内容界定不清。另外,有的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也制定了多样化的形式,但是服务内容上却不够完善,这就导致延时服务不能深入进行,还容易出现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常规教学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分离,未能发挥课后延时服务的作用,难以高效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在不完善的实施方案背景下,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课后延时服务的成效,自此也就不能达到“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的效果。
(二)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目标制定不清晰。
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校园主阵地的功能,推动校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学校与社会中多个群体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如个别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希望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内,由高素质的教师为学生培优补差,所以不支持学生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以点概面,可以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体育训练的认可度都较低,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学生增加很多课业负担,导致其体质降低。基于此,学校在辅助教师与学生转变教学与学习观念之前,要先转变学生家长对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认知。即利用“双减”政策,将快乐时间、快乐身心与高素养交给学生,将教学责任传递给教师,将安心交给家长。所以说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是优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契机,学校能否更好地履行育人的责任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三)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双减”政策落地后,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也成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领域,但是就实践结果分析,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机制上还不完善,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措施不到位、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教职人员的评价缺失,影响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完成的效率。结合对本地22所小学的实际调研,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全面开展了体育课后服务,但是也发现课后延时服务还存在严重的单调性问题,导致可选择性不强的情况产生。深究原因,一方面,学校受“唯分数论”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实际教学还围绕传统应试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与增值性评价体系被忽视,如果学生获得进步不能得到表扬,那么时间一久,学生会降低参与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社会与学校协调配合度不足,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对于教师业绩与支持资金上没有一套适合的评价标准,还使用以往單一的评价机制,难以激发体育教师课后延时服务的工作动力,也就不能提升服务质量,这表明我国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影响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三、解决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实施方案、管理制度,提升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制定实施方案,优化管理制度需要由政府监督,学校实施。现在,针对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的缺失问题,在完善实施方案上,要做到:第一,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方案的实施,要细化其过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体特点与运动喜好,设计多种运动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激起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此,可以借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建多个体育类的社团,让有条件的学生带上运动手环,帮助教师记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运动情况、体能变化,然后结合个体差异,进行对应的指导。第二,对于实施方案的优化,还可建立专门的体质检验小组,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段中,在观察监测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与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体育品质、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将策略过程与效果融合。在此,教师将重点放在学习态度积极,但是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尽量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同时体育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制定不同项目的等级量化标准,促使其快速成长为身强体壮的新时代少年。第三,面对现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还存在的监管不严的问题,需要在确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考核监督管理机制体育教师做到责任分工,定期进行教研与课后服务评价反馈,在评价中确定实施方案的问题,然后尝试解决。最后从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校从开展课后服务的基本情况、学生参与度、实施质量、家长满意度等角度进行监督,推进体育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第四,寻求政府的帮助。在政府的监督下,让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从枯燥的学习回归学生“爱玩”天性中,做到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常规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
(二)确定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转向目标,促进体育教学统筹发展。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教育者更加坚定地转变过去“重智育、轻体育”的错误观念。
首先,校内紧抓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这一机遇,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针对体育专项教学,开展新颖的、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每日的趣味性游戏中喜欢上运动,进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其次,将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常规课程融合,在“常赛”中让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例如,体育课堂中教授新的运动技术后,学生就可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中进行“勤练”,更好地落实“常赛”。长此以往,可以达到小学生掌握1~2项体育项目技能的长期目标,打破以往学生初中结束还没有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尴尬局面。
再次,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项能力。课后延时服务可由学生运动项目喜好进行分班,让学生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喜欢的运动练习。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学体育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防止产生运动风险。如设置健美操、武术、轮滑等多门专项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项目,让学生在长期的专项练习中,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力。最后,体育教师还要提升组织体育活动能力与沟通能力,与家长合作,让课后延时服务延伸到家庭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通过这些举措,明确专项目标,可以促进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高质量地发展。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机制的完善,对于体育教学的实施与活动发展有正向激励的作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知道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周期长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让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更丰富,参与主体更多,基于此要缕清问责机制中的主体,知道问责的内容。
在此,小学要统一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评价标准,做好评价机制的塔尖设计,多方资源融合。第一,明确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评价体系的中心地位,然后自上至下,构建符合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评价体系,如分层评价体系,再由政府政策支持与督导,以此提升学校的重视程度,保证评价体系的基本落实,以此才能从全面育人角度进行评价,即结合“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第二,结合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中的重难点,制定适合的评价方式、标准与主体,规范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标准性。第三,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也要制定合理的评价形式,做到对教师定量业绩,对学生正面激励。在此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如将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对于教师的补助经费作为增项纳入到绩效工资中。
综上,在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背景下,在小学中分析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遵循学校教育发展方向与根本目标导向,紧抓“双减”政策文件精神,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体现体育教学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凌辉,龚坚.基于学校体育发展脉络的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应然倾向与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6):122-128.
[2]尹嘉慧,彭勃.小學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6):71-73.
[3]张强,陈元欣,姬庆,高跃.“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发展机遇、困境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5):75-81.
[4]张丽峰,章碧玉,张学兵.“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5):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