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瀚
目的:研究将体能训练融入公共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一所普通高校的4个班级1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两个班级78人)和对照组(两个班级76人),比较两组学生经过一学期体能训练后的体质测试数据。结果:体能训练前,两组学生各项素质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学生在体重、BMI、50米跑步、立定跳远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活量和引体向上有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训练前后观察组学生体重、BMI等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跑步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与传统训练都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观察组明显进步更大,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030”规划纲要》,着重指出了健康对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强调健康是国富民强的根本。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未来和栋梁,其体质健康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将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已不容乐观,并连续呈现下降态势,其中比较突出集中的问题是肥胖、力量弱、运动迟缓、耐力下降、近视增加等,这些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已把改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未来的工作重点督办。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效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事情。大学生体质健康已上升到国家高度,很多高校整努力把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的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想以此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此外,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通过对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和跑步成绩等,发现很多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指标也在逐渐下降,使得大学生在体能最好的年龄段却越来越弱化,这都需要引起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本研究将体能训练融入公共体育课,分析探讨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一所普通高校的4个班级1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2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0.5±0.8)岁。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两个班级78人)和对照组(两个班级76人),其中观察组男生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1.1±0.5)岁;对照组男49人,女27人,平均年龄(20.3±0.7)岁;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实验设计
实验时间从2021下学期开始至结束,进行为期一学期16节课的课程安排。对照组体育课安排为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按照体育教材开展常规体育教学和训练;观察组也每周安排2次体育课,每次体育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育课的前45分钟,一般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第二阶段为体育课的后4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以此替代常规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观察组对训练内容可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前期准备工作,包含T与Y型的训练、侧向弓步训练、开合跳、箭步蹲等训练,每个动作按照两个八拍完成。
二是体能训练,根据制定的目标,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练习。速度上按照前后左右进行不同方位的双脚迅速交替练习,借助弹力带进行原地、向前、倒退等不同方位的辅助跑。然后再进行高抬腿、加快跑步速度、小碎步快跑的训练。训练耐力可采用800m/2、800m/4和600m/6间歇跑。每次体能训练以其中一种为主,几种形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训练力量时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采取俯卧撑、单脚台阶跳、俯桥、屈跨后顶、侧桥、双脚台阶跳等方式。训练灵活度可通过交叉跑、跳绳或是T型跑等方法进行。锻炼柔韧性则利用肌肉拉伸的方法。
三是放松训练,观察组要根据前面进行的体能训练项目,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放松训练,如进行热身操、缓慢跑步、肌肉拉伸等形式来拉升放松肌肉等。
1.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实验法:持续坚持16周,每周两节课,每节课90分钟,前45分钟和对照组一样采取常规授课方式教学,后45分钟,观察组着重进行体能训练教学,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实验前后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跑步等指标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前后得出的数据统计分析,组内组间比较均行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体育课前后及不同训练方式的差异。
2 结果
2.1 体质测试数据对比
2.2 結果分析
2.2.1 体能训练前,比较两组学生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跑步等指标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体能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学生在体重、BMI、50米跑步、立定跳远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活量和引体向上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体能训练前后观察组学生体重、BMI等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跑步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功能训练与传统训练都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观察组明显进步更大,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3 讨论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念源自美国,本是指医学中的康复方式,属于理疗师要求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规定的、相应的练习,以此利于自身康复的目的。后因教育专家们的研究改变,体育中也把其作为健身活动纳入其中,以此来满足提升身体素质的要求。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重大,作为体能发展增强的形式,能够提供给参与者针对性的、多方面的锻炼指导。重点以动作为主要对象,对借助运动改变肌肉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
功能性体能训练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身体体能练习,促进练习者在身体素质和身体功能上得以有效发展。提高机体的运动素质,改善学生的机能状况和形态是体能训练的内涵,即通过发展练习者的形态、功能及素质,是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有属性。从研究来看,功能训练促使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手段之一。其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也成为热身练习。是指在学生体能训练之前,为了内脏器官适应运动状态,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防止避免运动创伤进行的有目的身体热身练习,为后面的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工作。受试者通过热身活动,在发展体能的同时,也使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的目的,能有效的减少运动的损伤。功能训练的重点是第二个阶段,即体能训练,结合学生自身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练习,可以对其速度、耐力、力量、灵活度、柔韧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次练习以其中一种为主。与一般体能训练相比,功能性体能训练形式多样,是在运动专项动作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训练专项运动力量。第三阶段为放松训练,因前面进行了激烈活动,需要对身体基能慢慢放松下来。另外,本研究根据引体向上的肌肉功能需求,为学生设计了力量训练的内容。在功能性体能训练中加入间歇跑的训练方法来提升速度耐力。对观察组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间歇训练,目的是使受练者增厚心壁,增加搏血量,提高肌肉无氧代谢功能。
4 建议
4.1 鼓励学生多运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家长与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偏差。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学校与家长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忽视了体能锻炼的重要性。当下,是否应转变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是否应加大对人才体质健康与体育教育的重视?只有从根源上加以解决问题,才能转变学校和家长的观念,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才能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发挥体能训练的主观能动性。
4.2 将科学化管理、体能训练落到实处
从实际来看,要想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应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加强体能训练的总体协调与科学管理,不搞形式主义,真正的将体能训练落到实处。对此,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抓好抓实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以此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此,学校首先要做得就是对本校大学生体质发展规律进行了解,再根据了解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健康的管理。其次,高校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此转变学生观念,从要求学生参加体能训练到自愿参加体能锻炼。再次,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情况,定期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减少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运动损伤。最后,学校应在其体能训练的硬件设施方面有所建设,例如器材配备、场地建设等,尽量能够满足学生体能训练的需求。
4.3 创新训练方法、融入到专业教学
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故学校考虑将其运用到日常体育训练方案中,调整与强化不同水平的男女大学生体能素质,使体能训练达到预期效果。因功能性体能训练源于医疗中的康复训练,故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训练前要对学生身体进行客观评估,训练时每个动作均要到位,才能刺激身体各个部位,从而达到训练效果。同时,为了确保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学校可以将训练内容与大学生所学课程有机结合,并根据专业类型制定针对性强的训练内容,如对身体负荷较重专业来说,应适当提高学生耐力、稳定性、平衡力等求;对需集中注意力,协调力与耐力的學生,可选择哑铃操、重物抛掷、实心球等运动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对设计与绘画类的艺术生,可着重训练投篮与俯卧体后屈等方式,训练他们四肢准确度和手指的灵活度。对需要野外实践的学生,可选择体操、攀爬、立定跳远等运动项目,训练其四肢力量和灵活性、柔韧性。
总之,通过研究证实,功能性体能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和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能训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应变能力。而邀做到深度融合,则需结合大学生相关专业,结合大学生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体质训练方案。使其通过高效体能训练方法,为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研究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研究》,课题号:CCITSG202006;2.基金来源: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金名称:基于智慧体育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基金编号:2021JSJG662,基金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